十一五时期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十一五时期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实施背景国际上: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加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能造成国内经济波动的因素也在增加,给我国的经济主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立足于中国国情,融入全球化浪潮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2.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

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3.十一五从那年开始?我国前十个五年计划分别是那几年?

希望能帮到你

4.十一五时期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希望能帮到你

5.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还有十三五,十四五等等

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的意思”应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2015)的意思“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拓展资料”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对五年计划的历史阶段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从五年计划本身出发。从发展观的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等方面把握五年计划的发展脉络。将十一个五年计划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浪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仅仅围绕工业化为核心展开”工业化水平与速度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生活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个体的最主要追逐目标,在所有制结构上:随着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一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比重不断上升,到四五计划结束。基本已经实现了公有制尤其是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他所有制特别是私有制因素在这一时期被逐步消灭。退出了所有制结构,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与公有制配套的具有鲜明苏联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成为控制经济运行的唯一合法机制,市场的作用越发不受重视,并最终被完全排除在资源配置方式之外。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化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发展的水平很低,人均财富的增长有限,甚至在后期由于受到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国民经济一度倒退,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以下分别论述每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背景、实施的情况,以及完成的情况,计划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到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为第二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发展观上。从对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过度追求开始向经济全方面发展转变“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合理发展取代单一工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除了经济发展之外。社会发展也开始受到关注:以前单纯是经济规划的五年计划开始加入社会发展的内容,五年计划开始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规划,标志着发展标准的重要转变,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这一阶段见证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时期,原先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多种所有制局面被重新建立,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因此这一时期表现出所有制结构愈发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市场的作用被重新重视,并成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计划手段被逐渐削弱,政府的经济职能由微观计划者向宏观调控者转变,这种计划与市场的力量倒置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最大特点,受到改革的推动,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6.十一五在哪一年召开的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于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十一五”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是从2006~2010年。

7.每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

五年计划,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规划时,国家要组织开展上个计划/规划中期评估。中期评估是一个充分民主的过程:国家还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作专题汇报,及时接受指导,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集中各方意见,起草《中期评估报告》。
331372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