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族的资料

时间:
诗词网小编
分享

诗词网小编

目录

1.关于满族的资料

满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总数为1041万人,分布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北京为多。聚居于东北三省及河北省的满族农民,山区特产人参、蘑菇、木耳等。东北三省城市中的满族主要从事工商业,散居于全国各地的满族主要是工人,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满文一度在全国广泛使用,满语逐渐被放弃,但在今天东北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满族是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分化出数个新穆昆。宋元后深受蒙古族的影响,女真人称名而不称姓。很多满洲旗人受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用汉字为姓氏,如瓜尔佳氏以音译改称为关姓,钮钴禄氏以意译改称郎(狼),也有将满姓汉语音译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马佳氏简称马,还有图、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满姓用汉字来进行简称。清统治者十分不满,绝大多数的满族人普遍用汉字姓,或捏改汉姓,使他人不知其为满族,以至于今天很多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老姓。满族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崇尚骑射。悬弓箭于门前,象征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备品,结婚时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满族男子头顶后半部留发,女子发式幼年与男孩一样,结婚时开脸上头,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

2.满族的来历

1、来历满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到了周武王与周成王时,史书上曾记载他们进献过“楛矢石始砮”在中国以后的史书中。肃慎即被称为,挹娄“挹娄生活的地区大致与肃慎相同”不过一部分部落已迁徙到今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部。这时挹娄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更为密切,到了北朝和隋唐时期,肃慎人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靺鞨”他们与中原王朝不仅有密切的经济联系“隋炀帝曾封其首领突地稽为。2、简介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散居中国各地“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Manju)简称满族。满族本来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2],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

3.满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中秋节,二月二龙抬头等。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颁金节满族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春节旧历正月初一日,合家同庆。按旗属分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饺。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端午节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于门首。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中秋节又称八月十五日,又叫团圆节。家家在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家人团坐拜月赏月。腊八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要熬煮腊八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4.满族文字的资料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满洲人最早的时候叫肃慎人,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如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达斡尔人等,形成了一个以满族先人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努尔哈赤初创时期并没有满族一词,从明朝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还称女真人。扩展资料满族禁忌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

5.满族人是哪里来的?

来自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满洲人最早的时候叫肃慎人,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到了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公元12世纪,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这是满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到公元16世纪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达斡尔人等,形成了一个以满族先人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努尔哈赤初创时期并没有满族一词,从明朝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还称女真人。扩展资料满族禁忌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

6.满族简介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女人双手扶膝下蹲。(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民族习惯:满族曾信仰萨满教。是通古斯语”汉译为巫师”满族的萨满教兼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四重含意。故崇拜的神祗既多又杂。传统节日,满族岁时风俗。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北方各地满族妇女。添仓,祭墓;上坟插柳“端午节要外出踏青、击球、赛秋千等”各地满族多有庆祝“扩展资料满族的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女真人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老满文。皇太极时期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点,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满文作为一种官方文字“在清代长期使用”

7.满族的地理位置,人口和风土人情等资料

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满族人的住宅。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家家户户都是南北大炕。屋子西面沿着山墙还有一溜儿窄炕,把南北炕联了起来,万字炕“他们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南炕居长辈老人,北炕住小辈。西炕则为祖宗神位,墙上供着祖先神板;炕上设摆香案,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老人与亲姑爷可以坐,满族房舍的南北西三面,皆辟大窗户。窗棱以万字或工字为格“窗外糊纸”开关朝外,恐夜间虎来,居室内没有地桌,只有炕桌,吃饭、写字都用它“房梁上常悬着悠车”用桦木皮(木威)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出生的婴儿就放在里面睡觉,母亲边悠车边哼着摇篮曲,所以有民谣说。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命名日“上元节,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满族妇女的节日”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嬉戏欢闹,走百病”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龙抬头日: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

8.清朝满族哪里来的?

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肃慎人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居民之一,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战国以后,肃慎人改称挹娄,有时仍沿用旧称。南北朝、隋、唐时期,肃慎、挹娄的后裔,相继以勿吉、靺鞨的名称出现,人口发展多达数十个部落。靺鞨后来发展为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等七部。大祚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地方政权“唐开元元年(713年)。大祚荣被唐朝册封为,渤海郡王“从此便以渤海为号“当渤海强盛时”南迁渤海部民,而黑水靺鞨随之向南迁徙渤海故地。逐渐取代渤海而兴,五代时黑水靺鞨称为,女真,女真这一称呼代替了靺鞨,一直沿用到明代末年,明中叶以后。女真各部互争雄长,形成互相残杀的混乱局面。女真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努尔哈赤先后用11年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改女真为满族“建元崇德”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满族风俗。1、满族的语言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宋、金时代。女真人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老满文。皇太极时期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点,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2、满族服饰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使之成为清代满、汉、蒙各族的共同发式“女子发式”幼年时期与男孩一样。结婚时开脸上头,在头顶盘髻。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箭袖,(满语,是在窄袖口上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

相关热搜

450438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