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百科 > 教育

于我如浮云的前一句

教育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百科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于我如浮云的前一句

“于我如浮云”的上一句是什么?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与现实能融合吗?

在这里,题主引用孔子的两句话,用来表达孔子的道德观和财富观。

然后题主提出问题:传统和现实能融合吗?言下之意:传统和现实有冲突的,即:义和利(及富贵)是冲突的。

真的有冲突吗?浅析如下,权作抛砖引玉,供诸君讨论:问题中所引用的两句话都出自《论语》,因为孔子“述而不著”,所以《论语》是后世弟子以孔子语录的形式编撰而成的。

因此,从《论语》里,我们很难一下看到孔子对一个具体问题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而只能看到孔子对某一观点的只言片语。

基于此,我们想理解孔子的观点或思想的时候,就不能片面、孤立的去理解,而应尽可能把它还原到当时的语境中去。

如果没有当时的语境,就应该联系上下文,或者去考察孔子针对这个问题的一贯态度是如何的,这样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出自《论语》里仁篇。

在同一篇里,孔子还有一段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说: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君子是不能安享的;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君子宁可泰然处之。

由此可见,孔子并不排斥富贵,只是强调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

这句话,可以看成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诠释补充,孔子依据对富贵取得的方式,来区别判断君子和小人。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 》述而篇。

在同一篇章,孔子还有一句话: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意思是:如果富贵可以追求(通过正当的渠道),即使卑贱的职位,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求,那我还是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了。

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予一以贯之。

孔子率众弟子游说诸侯,曾困于陈蔡,绝粮,几天不得食。

孔子借机考查颜回对自己学说的理解。

他问颜回:“回啊,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答:“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

虽然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君子本色!如果老师的学说不昌明宏大,这是我们的耻辱。

老师的学说如此昌明宏大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君子本色!孔子显然对颜回的回答很满意,他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你这颜家的孩儿!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愿意去给你当管家。

”(这孩儿真会说话……) 原文—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你看,孔子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道学家形象,孔子可以大大方方的谈论钱财富贵,自己表示可以为了钱财去当执鞭之士,也可以去给能够推行自己思想的弟子去当管家。

由此可见,老夫子是很懂变通的一个人,也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但前提是不要违背他的大原则——仁。

在此前提下,则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结语:孔子并不是笼统的排斥富贵,而只是强调了富贵的取得必须不违背道义,这种观念放之四海,纵观古今,都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当然,在今天也是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的,所以,孔子“义”与“利”的观念并不冲突,同样,“传统”和“现实”也并不冲突,而应该说,现实应是对传统的继承,我们应该把这种价值观继续传承下去。

文字为青石君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交流➕关注。

不能,这是两套话语系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古代,是从阶层划分的。

君子指称君臣、贵族阶层的人物,小人指称平民百姓阶层。

现实对君子的理解是从道德品质来区分的,有修养通情达理的人是君子,卑鄙无赖人格低下的是小人。

所以,这两套系统的融合,必须有一定的交叉点,一定的同类项,才能做到,否则,义利且富贵,对对方来讲,都是浮云。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ask/48022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