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一旦某物种濒临灭绝了,就会引人注目。在这信息时代幸存下来的老巷就是这样。我也不能免俗,对那些古屋古桥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偏爱。
老巷是狭长的,细细的笔直地延伸向前看不到头。两旁是高墙似的楼房,灰蒙蒙的,散发着古木的幽香。青苔也是这里的居民,触目所及,幽幽的,向你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曾见过不少描绘小巷古楼的画,但没有青苔的老巷是不真实的,就像水乡小镇不能没有小桥一样。
现在重新回到楼房。这种是典型的中国民宅,多数为两层楼,有的中间还有四合院。别看他高大严肃的样子,你随手一掰,墙上砖块的碎屑就会大块大块地掉下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经历这么多年风雨的侵蚀,显得那么弱不经风,但他曾经孕育了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还有这条巷子。他是一位慈祥博大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女渐渐长大,自己也慢慢衰老,却依然努力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从不敢那么轻易倒下。
巷与巷之间,流淌的是早已混浊和疲倦的水,在古老的河床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缓缓向前;连接的是早已筋骨松散、风烛残年的石桥,一直沉思着,沉睡着。河水就这么流了千百年,累得只得拖着缓慢的脚步,连一个浪花都激不起来。小河为人们尽了一辈子的责,却依然那么忧伤、无力地呻吟着,风也不敢挑出她的几条皱纹。而河的老伴—桥,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英俊潇洒,年迈的老腿肿得都发黑。桥老了,便贪睡,偶尔有行人吵醒了他,他便会打个呵欠—不过是掀动一块石块而已,但初次过桥的人定会“桥上行人欲断魂”。桥是个善良的老头,恶作剧并不是他的初衷。
单独的一条巷是笔直的,但许多条笔直的巷交错在一起,足以让你迷路,因为这是个难度极高的迷宫,除非有经验,否则肯定找不着北。这里的每条巷都出奇的相似。在巷里走路可得小心,尤其在下雨天,水和青苔会让你摔得很惨。
老巷里是冷清的,也是热闹的。虽然你周围几乎看不见人影,但却可以听到洗衣服的身音,炒菜的声音,自行车铃铛的声音……闻到肥皂的亲切香味,菜油的呛人味道,轻轻从身边拂过的一阵清风……它会使你觉得那么贴近而又那么遥远。
当步入这神圣领土,黑暗与光明同时降临,小小的走廊通向何处,梦幻之风拂过耳际;
时钟在逆时针旋转,日历又翻回昨天一页,老巷在重复的独白,古老的歌谣一边又一遍;
或许我会消失,或许我会废弃,但请你记得,在一个被人遗忘或是怀恋的角落,曾经有条老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