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译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摘  要:TPACK和“混合式”教学理念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法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文构建了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译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证探索,发现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在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TPACK  混合式教学  翻译教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115-03

传统的翻译教学在介绍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只是一味地侧重于翻译技巧的讲解及简单的翻译实践上,这使得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翻译能力不高,很难满足翻译人才市场这一极大缺口,社会的需求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学习资源极其丰富,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宝藏,其受益群体不应仅仅是店商、医院、企业、银行、投资者、上班族、政府、债权人,也应包括高校、教师、学生等群体。我们在哪挖、能挖多深、能利用多少,取决于我们自己。

1  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又称混合式学习,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1]。TPACK意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框架结构包括3个核心元素——教学法知识(PK)、学科内容知识(CK)和教育技术知识(TK)、4个复合元素和境脉[2],但TPACK并非3个核心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有机“整合”[3]。

2  研究设计

基于TPACK的混合式翻译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3  一个教学实证的教学设计方案介绍和分析

下面以一个教学实证为例来阐述该模式下的具体设计和操作步骤,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3.1 教学背景

《翻译理论与实践》属于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是一门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美概况》《现代汉语》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好了英语语言基础,为翻译课程学习提供了条件。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通过 《翻译理论与实践》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翻译中的重要概念和常用翻译技巧,具备了进一步翻译难度较大的文本的能力,学生接触和翻译的文本需进一步拓宽,在此背景下进行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授课。

3.2 教学理念

作为一门语言技能课,《翻译理论与实践》虽然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重要的翻译理论,熟悉常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如何把所学的翻译技巧和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大量的翻译实践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动性有限,如何才能精讲多练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该课程微课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课前观看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自觉地完成微课任务和相互交流,学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相关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把节约的大量课上时间用于教师指导下的、有针对性的、大量的翻译实践。在翻译实践中检验学生对所讲翻译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翻译课堂的翻转。

该微课利用喀秋莎视频编辑软件等软件制作而成,标题为:从“龙”的翻译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其设计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工作坊式学习”的教学理念,针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同时,一改以往“以大量、分散和孤立的例子”来阐述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惯例,大胆尝试以 “一个小知识点”(“龙”的翻译)为圆点来辐射和深入挖掘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现了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把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了在翻译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习近平主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想。该微课获得了全国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河北省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优秀奖。

3.3 教学目标

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在外形和文化内涵上的根本差异,掌握汉语文化负载词的4种基本翻译方法,并意识到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关键在于应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准确传递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重中之重是可以利用所学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并解决翻译实践中的问题。

3.4 微课教学切入点、内容和教学过程

(1)导入(49s)。

以“龙”这一典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教学切入点,以两个问题(“龙”能否笼统翻译成英文的“dragon”以及“望子成龙” 能否译为“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为悬念,让学生对文化负载词产生好奇和兴趣。

(2)讲解(4min45s)。

①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对比(1min45s)。

以探究式方法分别对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在外形和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得出两者存在根本差异的结论,让学生理解“龙”一词并不能笼统翻译成英文的“dragon”,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翻译“龙”这一典型汉语文化负载词。

②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3min)。

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逐一分析探讨这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底蕴的词汇在不同情境之下的翻译选择,归纳汉语文化负载词的4种基本翻译方法:直译、套译、意译、音译。

(3)小结(30s)。

① 总结汉语文化负载词的4种基本翻译方法。

② 特别说明两点(tips)。

在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文化传递过程中的误解,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传递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4)作业(29s)。

工作坊式合作,翻译所给的围绕“龙”这一典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练习,分析并讨论其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问题,准备课堂展示,在课堂上和全班同学分享和讨论。

3.5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不同文化背景;掌握“龙”这一典型汉语文化负载词在不同情境之下的翻译方法;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进行翻译实践。

(2)教学难点:一是如何引导学生改变惯性思维,在翻译实践中对同一个词应根据不同语境分析判断,选择不同的翻译。此外,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如何正确理解翻译目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则是另一个难点。

3.6 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英汉对比翻译法、情感体验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讲授法、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师生互动法、工作坊式讨论法等开展课堂教学,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

3.7 教学活动设计

(1)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以工作坊的形式总结出自己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认识和理解,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和全班同学分享和讨论。

(2)学生以工作坊的形式翻译微课上所给的围绕“龙”这一典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练习,分析并讨论其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问题,并在其过程中进一步探索除微课上所讲的4种基本翻译方法以外的其他翻译方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下如何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错误案例并提出修改译文。

(3)每个工作坊的译文形成后,接下来就是课堂展示。每个工作坊上台展示译文,最重要的是讲解工作坊翻译过程,台下的工作坊应与台下的工作坊展开互动,对台上展示的译文进行评价,或提供该工作坊的译文与解决之道。课堂讨论完毕,每个工作坊应提交本工作坊译文和翻译心得。翻译心得就是将翻译过程中的讨论与组稿记录下来,特别是对翻译难题的解决记录下来。翻译心得其实是对翻译过程的回顾,能更好地巩固翻译成果。

(4)教师对每个工作坊的译文进行点评。经过教师点评,再进行工作坊互评。工作坊互评可让学生对翻译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内化示范信息。最终评选出最佳译文,将最佳译文上传至微信群和QQ群供同学们观摩学习,同时获选最佳译文的工作坊能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举措都有利于强化翻译行为,进而内化为自觉行为。

4  结语

在该节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教学上,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翻译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虽然为该节微课设计做出了最大努力,但仍有些不足之处。比如:时间有限,各种翻译方法举例较少;微课录制技巧还需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不足,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首先,努力学习微课技术,争取做出更新颖、效果更好的微课;其次,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尝试更多有效的翻译教学方法运用于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和翻译水平;最后,丰富学生的翻译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翻译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Driscoll,M.,S.Carliner.Advanced Web-based Training Strategies:Unlocking Instructionally Sound online Learning[M].Cambridge: Pfeiffer,2005.

[2] 詹艺,任友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4):78-87.

[3]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47-56.

①基金项目: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8YYGJ068);2019年唐山学院教学改

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JG1984)。

作者简介:田丽丽(1982—),女,吉林白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0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