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倾向于在人与动物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人类拥有了改造丛林的本领就真能证明人类高于其他一切动物吗?
在丛林中,探索者发现人类的近亲——高智商的猴子,见识了灵长目动物的文化,甚至目睹了蓄意的谋杀。这一切在不断地模糊我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界限。
意大利灵长目动物学家克洛依·齐普莱塔,早在6年前就在中非多雨的刚果丛林中开始了一项特别的研究工作。
她下定决心要与西部低地的大猩猩进行一次接触。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将这次接触列为重要研究项目,其目的是鼓励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业。
在刚果地区,低地大猩猩是一个近乎陌生的品种,因此研究工作也就更加艰巨。
大猩猩会出来洗澡,你也许能看到它们的背影。但时间不长,它们就又会回到森林中去了。没人知道它们到底去了哪里,都做了些什么。
要想接触大猩猩,克洛依希望先赢得它们的信任:
“我认为最能表现它们对你完全信任的就是,它们走过来和你呆在一起,然后陷入熟睡。这时候你就能确定,它们对你没有戒心,认为你在它们的群体中很自然。”
以往也有科学家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都失败了。但克洛依有自己的一套计划。过去,外来的白人曾经利用当地土著人作向导,在森林中搜寻并猎杀过这些动物。现在,这些土著人的后代仍然存有戒心,不知道是否还愿意帮助她?
他们是巴亚卡人,世世代代都对森林有着深刻的了解,并且在森林中有极强的寻路能力(图1)。克洛依需要两个巴亚卡最出色的追踪者帮助她实现自己的计划。
他们就是姆班达和恩贡伯。尽管巴亚卡人有时候也会猎杀大猩猩,但平时还是不敢轻易靠近它们。克洛依追踪和接触大猩猩的计划,在他们看来无疑是愚蠢和疯狂的。但最终他们还是答应了。
他们计划跟随大猩猩留下的痕迹,连续地固定追踪一个大猩猩家族。这一点只有巴亚卡人能够做到。
克洛依的项目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发现的大门。这以前曾经在东非坦桑尼亚实现过。那里是黑猩猩的家园,它们是人类最近的亲戚。专家们在设法与黑猩猩接触、生活之后,带来了科学史上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发现黑猩猩会折断树枝,并将其修理成形,制成诱捕白蚁的工具(图2)。它们还会用石头来砸开坚果获取森林中的美味。
矛盾的地方就在于,动物本不应该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类的特权。但现在看来已经不再是了。
这项发现极大挫伤了人类的优势地位。
如果克洛依的考察队能够充分接近刚果低地大猩猩,天知道他们还会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有大猩猩从这里经过,地上留下了指关节的痕迹。“是只成年雄性大猩猩的脚印。”
考察队所采用的策略,学名叫作“习惯化法”。这是一项漫长而严酷的任务。一天也不能休息。
恩贡伯听到一只成年大猩猩呼唤幼年大猩猩的声音。当考察队最终能接近大猩猩的时候,要极力避免令它们受惊。接近过程中的关键就是,既要让大猩猩知道你的存在,又要让它们明白你对它们没有威胁。
考察队故意发出一些不带威胁性的声音。
“银背”出现了,它样子很从容。看来有进展了。
尽管这个“习惯化”过程出奇地漫长,大家还是决定要坚持到最后。
就在克洛依在非洲丛林中考察大猩猩的同时,在地球另一边的巴西,灵长目动物再次分享了人类自封的专长。这次的主角更不起眼。
这里叫绿翼谷,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类似于石器时代作坊的地方。这里的工具显然还在使用中。但本地的灵长目动物只有一种低等的黑帽悬猴。
棕榈树果实是这里最好的食物。金刚鹦鹉可以用嘴轻松将其破壳。猴子没有这种天赋。悬猴当然不会白白错过美餐。惊人的过程开始了:它们先敲击外壳以判断果实的成熟度。然后选择合适的干燥的果实来到一个奇怪的石台上。它们把果实小心地放好,准备登台献技了(图3)。
接下来,它们做出了本不该属于猴子的举动。垒成石台的这些石块的重量与悬猴本身的体重相当,可是它们却能将之从近2公里以外的河边搬运过来。灵长目动物可以演化出如此复杂的使用工具的行为,我们很难想象在丛林中还会有什么更惊人的发现。
在非洲乌干达的丛林中,哺乳动物学家戴维·沃茨研究黑猩猩世界的政治和战争已经很多年了,并且已经有所收获,他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他见证了黑猩猩同类之间的蓄意谋杀,使之也不再是人类特有的行为。
一次,戴维正在追踪一群雄性黑猩猩。他以为这又是猩猩的一次捕猎疣猴的行动。
但这次决不是一次普通的捕猎行动。这些黑猩猩像是一队巡逻的士兵,正在搜索它们的同类。
一只成年雄性大猩猩成了目标,它独自呆在一棵小树上,树周围了很多其他的雄性大猩猩,它们尖叫着、骚动着,显得烦躁不安。树上的这只大猩猩似乎有了不祥的预感,它努力想逃走,但最终还是被同伴抓住了。接下来的情景更加触目惊心:这只大猩猩被围起来猛打,直到断气为止。
人类是不是也将祖先遗传下来的谋杀能力,融入到了自己的文明中?这是不是丛林中最黑暗的秘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亮点。像这样的捕杀行动,需要极强的政治能力和合作能力来协调。人类正是将这些能力一步一步发展,才演化出贸易、政治、社会,进而构筑了伟大的人类文明。
戴维认为,在一个最基本方面,人类是非常独特的,是非其它灵长类所能相比的。
“我认为它们绝没有像人类一样的道德观念,而且它们也并不能像人类一样,预期自己行为所能造成的后果。”
如果动物也懂得去考虑行为的后果,它就能够最终摆脱丛林法则的限制,选择自己的行为了。
克洛依对大猩猩的考察工作正体现了人类特有的道德观念,懂得珍惜其他物种,这一点只有人类才能做到。
克洛依和巴亚卡人花了6年的时间,才为低地大猩猩所接受。
“它回来睡觉了,就在那边。
在这里,真正的友谊就是能互相陪伴着入睡。
它们对我们非常信任,才会睡在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我们可以完全互相看到对方,相距不到10米。而且这是它自己决定睡在这儿的,并不是我们在有意接近它,是它自己选择了这块地方,躺下来、看看我们,然后闭上眼睛。”
曾几何时,这些大猩猩被我们认为是丛林中的野兽。但现在它们就在离人类这么近的地方自娱自乐地享用午餐。也让我们第一次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拍摄到它们。
正是在类似这样亲密接触的时刻,我们才能从这些人类的近亲身上更多地了解自己。
探索丛林能够帮助人类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演进过程。人类的确是独特的,只不过并非表现在我们自诩的某些方面。而是只有人类有能力,去帮助、拯救其他物种,就像克洛依所做的一样。
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才是万物之灵。现在看来,一些我们自以为独有的技巧并非人类的专属,就像使用工具,我们会,大猩猩也会,只是有些猩猩家族习惯用石头敲开坚果,有些家族则会选择用木棒来完成。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做法,这正是大自然多样性的表现。
这些不断被证实的新发现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密切得多。只有回到丛林,更多地与其他动物交流,才能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