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1.人类学者格勒认为,整个藏族文化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游牧为主的游牧文化类型,一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农业文化类型。
在许多人眼里,粗犷的牧民或者剽悍的康巴汉子是藏族人的典型形象,在他们看来,青藏高原就是雪山、草原和天地间成群的牛羊;气势恢弘的庙宇,身披袈裟的喇嘛,奇异而诡谲的舞蹈,浓郁多姿的风情,斑斓耀眼的色彩,弥漫在空气中的庄严与宁静……遥远的雪域西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1) 西藏的粮仓——江孜
江孜,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谷的中心地带,很早以前这里就被称作西藏的粮仓(图1)。曾几何时,西藏腹地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带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庄园。而位于江孜城边上的帕拉庄园则是在西藏唯一保留完整的贵族庄园(图2)。我们把它称之为“封建农奴制的活化石”,帕拉家族本身是旧西藏社会非常典型的一个家族。
(2) 封建农奴制的活化石——帕拉贵族庄园
帕拉的全称是“帕族拉康”,意思是帕族地方的神庙。
郑宇(古建筑研究者):在西藏,家族的延续很有特殊性,它维系的根本点不完全是在血缘关系上,他们更在意的是土地和庄园。
春天来了,对农民来说,这是又一个繁忙季节的开始。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要把牦牛装扮起来,在牛角尖抹上酥油,给铧犁披上哈达,还要让牦牛喝一口青稞酒。村民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田间,春耕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劳作,它是一个隆重的仪式,意味着农民对土地的崇敬,对耕牛的感恩和对收获的希望(图3)。
(3) 图组:春耕的仪式:(上图)在牛角尖抹酥油;(下图)牦牛,请喝一口青稞酒
李渤生(植物学家):农耕文化是要不断地和自然进行斗争,比如说青稞是当地的藏族人民从野生大麦里繁育出来的,农耕就是要将这些野生的植物品种驯化;比如说犁铧要进行制作,要盖房子啊,就要进行冶炼铁来制作各种农耕的工具,实际上农耕往往是我们世界文明的一个最主要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创造了世界的最主要的文明,所以我们说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河谷,是西藏文明的一个文明发祥地,也是文明的发展地。
2.在考古学家的眼里,吐蕃王朝之前的上古西藏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文化面貌。但随着一些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它们仍然可以梳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
李永宪(考古学者):农业和牧业,或者说和狩猎业文化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农业有很大的凝聚力,它不仅仅是一个能量的积累,它的定居、它的集约化、农业的集约化所构成的人与人的这样一种社会关系,使权力,包括神权和王权都能够很集中地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力量去发展,或者说约束这个社会。
农业文明不仅是产生王权和神权的社会基础,它也是一种具有活力的经济形态,而遍布西藏农区的庄园正是这样一种经济形态的集中体现。
据说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朗色林庄园的先祖是吐蕃王国末代赞普达玛邬东赞的后裔。这座高达7层的建筑大约始建于明代(图4),庄园的主人是吐蕃王朝瓦解之后,封建割据时期帕竹政权的一位身份显赫的贵族。
(4) 图组:(4-1)建于明代的古老高层庄园:朗色林庄园(4-2)政府已准备对朗色林庄园进行大规模整修
遗憾的是,这座最古老的高层庄园现如今已经凋敝、破败了。
作为西藏最著名的庄园和古老的建筑,朗色林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国际古迹基金会曾将它列为全球100项濒危的古迹之一。目前,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已经开始准备对朗色林庄园进行大规模的整修。
幸存下来的帕拉庄园没有朗色林那样古老的历史,从他们的先人逃离不丹来到西藏,并被赐封为世俗贵族算起,不过360年左右。
19世纪中叶,怀着各种目的的西方冒险家开始试图闯入西藏,其中也有化妆成藏族人的印度僧人,他们用尽各种手段,搜集了许多情报。这些人当中就有著名的钱德拉·达斯。
徐平(社会学者):这个人精通藏语文和梵文,也粗通一些医术,他就以游历为名,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旅游,好几次深入到西藏。他到江孜时,当时帕拉家的夫人帕拉拉姜,生了一种比较重的病。求医问药,拜神信佛也好不了,是达斯治好了她的病。她非常感激达斯,由此达斯也成为帕拉家的一个贵客,在帕拉家的帮助下,达斯得以偷偷游历了西藏各地。
当时,西藏地方政府是严禁任何外国人进入西藏的。
几年之后,达斯擅自闯入的事件败露,噶厦政府严厉地处罚了帮助过达斯的人,那位被达斯治好了病的帕拉夫人被流放7年,而帕拉庄园被政府没收,并对他们的田地课以重税。这个处罚对正在蒸蒸日上的帕拉家族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直到英国人第二次侵略西藏前后,就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帕拉家族才渐渐地恢复了元气,把庄园逐渐地从过去的仲孜迁移到今天江孜镇东边的江嘎,形成一个新的帕拉庄园。
江孜平原的自然条件要远远好于古格所处的象泉河谷,帕拉庄园就在这个工商业都十分发达的江孜城边上。
帕拉庄园离后藏地区的中心日喀则仅仅90公里,这里传统上属于班禅喇嘛的管辖地。藏语“日喀则”意思是“最美好的庄园”。可以想象的是,曾经有众多的帕拉庄园分布在富饶的年楚河谷。
3.雍布拉康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图5),这座巍峨耸立的古堡象征着千百年前悉卜野部落曾经的辉煌和强大……
(5) 西藏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
在雍布拉康的脚下有一片耕地,传说中,这是西藏的第一块农田,藏语叫作“索当”。
西藏的史书《国王遗教》描述了一个带有进化论色彩的神话传说:很久以前,一只神猴来到雅砻河谷修行,他与罗刹女结成了夫妻,生下6只小猴。几年之后,猴子越来越多,树上的果实越来越少。于是,神猴返回天界,取来青稞、豌豆和荞麦的种子,播撒在雅砻河谷这片最初的土地上。由于辛勤的劳作和有了五谷杂粮,猴子的毛发渐渐褪去,尾巴也变短了,猴子变成了人(图6)。而这块土地就是西藏所有农田的母亲。
(6) 美丽的西藏神话传说(西藏史书《国王遗教》插图)
远古时期,与农耕的悉卜野部落势均力敌的象雄古国远在青藏高原的西部。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古象雄的历史至今仍然模糊不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个游牧部落,在唐朝贞观年间被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吞并。
象雄部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虽然被强大的吐蕃消灭了,但是,它的文化,尤其是发源于象雄的原始本土宗教——苯教,却深刻地影响了吐蕃的历史。到了末代赞普达玛邬东赞时期,外来的佛教与本土的苯教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最后,支持苯教的达玛邬东赞被佛教徒刺杀,强大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
其中一支赞普的后裔逃到了遥远的阿里,在古象雄的遗址上,创建了西藏历史上一个最为神秘而绚烂的王朝——古格王朝。
霍巍(考古学者):它王系的更迭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大概是从公元10世纪一直到公元17世纪。这段古格王国的历史,700年沧海桑田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就是这样的蛮荒之地,曾经有数万、数十万来自中亚、南亚甚至中东的朝拜者云集于此。
是谁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明?又是谁摧毁了强大的古格王国(图7)?
(7) 古格王国遗址
去过阿里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是如此的荒凉。但是,深入到阿里的腹地,人们就会发现这里有大量用动物来命名的河流: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
从1992年开始,霍巍教授和李永宪教授多次到古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所有的文化遗址和人类活动的遗迹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分布在河谷地带。
霍巍:我们在阿里地区的象泉河流域,发现这里有人工修筑的灌溉渠道,他们非常巧妙地利用河水形成灌溉网络;这里有早期的田地的痕迹,说明这个地方最早不仅有定居,还有一个粮食供应系统,自己能够生产粮食。
霍巍教授根据考古发掘的成果推断,在札达土林的象泉河谷,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格各个时期的都城,以及围绕着这些都城的定居点。这些定居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和生活的体系。
霍巍介绍说:在很多遗址里发现有冶炼的痕迹,比方说矿渣,还有一些矿石的遗迹。如果我们把这些定居点聚合起来看,当时古格王国的国力还是非常强盛的,号称有兵力10万之众。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格现存的文物来判断,从11世纪到14世纪是古格最强盛的时期。这个阶段,地处偏远的王国在文化和经济方面却极为开放,不仅与周边的印度、尼泊尔,甚至远及中亚的许多国家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交往,羊毛、盐和黄金是贸易的主要内容。
古格遗址中留存的大量壁画和造像表明,自末代吐蕃赞普达玛邬东赞摧毁佛教之后,佛教再一次在雪域西藏复兴(图8)。并且以阿里三围为重要一支,即史称的律藏上路宏传,向西藏腹地传播,拉开了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历史序幕。
(8) 古格王朝留存的佛像
4.让许多人不解的是,一个强盛的,至少是在文化、宗教正处在巅峰时期的王国,怎么会突然灭亡了呢?
霍巍:讲到古格王国的灭亡,表面的原因看起来是因为内部的冲突。内部的冲突主要是传教士进入以后,导致了宗教上的严重对立,信奉传统宗教佛教的一批大臣和改信天主教的国王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个冲突导致了外敌的入侵。
外敌的入侵可能消灭一个政权,也可能改变一个国王的命运。
但是,如此辉煌的文明难道随着一场军事政变就戛然而止了吗?考古学家在古格城堡附近发现了一系列的存有没有头颅的干尸的洞窟(图9),于是,有人推测,是瘟疫毁灭了古格文明。
(9) 古格城堡附近的干尸洞
正是这些众说纷纭的故事,使得古格文明消失的真相越发显得神秘。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呢?
霍巍教授认为,随着古格王国重新成为西藏佛教的中心,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众多,而古格有限的耕地显然无法维持如此庞大人群的生存,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地扩大耕地,生产更多的粮食。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问题。尽管有绿洲也有河流,但是如果对它过分开发的话,会导致它整个水土状况的恶化。当这个地方已经无力支撑他们的生存的时候,他们只有被迫向周围迁徙扩散,最后导致这个国家整个地在西藏的历史上被终结了。
?5.20年多前,旺堆杰布分到了雍布拉康脚下的“第一块土地”……
这些年来,村民们富裕起来了,机械化耕作慢慢地替代了过去传统低效的生产手段。
唯有旺堆杰布还在坚持使用传统的方式,来耕种这块让所有藏族人都感到骄傲的土地,他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他的责任,更是他和他祖先的荣耀。
秋天,青稞成熟了。
全西藏的农区跟旺堆杰布的村子一样,都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望果节,“望”是土地,“果”是转圈,合起来就是“转地头”的意思。
望果节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节日来临的时候,农民们穿着最隆重的节日盛装,举着五颜六色的旗帜,抬着用青稞麦穗搭成的“丰收塔”,在田间地头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欢庆望果节,寄托了所有藏族人对果实、对丰收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