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故事
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可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的人们却没见过铁路的样子。
新疆给人留下的第一感觉是“大”,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多公里,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省区。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交通显得极为重要。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举世闻名,是一条联系亚欧的交通要道。但是,至20世纪前半叶,汽车和火车已渐成风尚时,新疆的交通运输却还停留在马和骆驼的时代(图1)。
(1)进入20世纪,驼队仍是新疆的主要交通工具
1941年以前,新疆与内地间不通公路,从乌鲁木齐到甘肃兰州,骑马要走一个多月,很多内地进出新疆的货物为了节省时间,必须绕道前苏联。国内运输要绕道国外,可见当时新疆的交通是何等闭塞。
新疆修建的第一条公路是1928年通车的从迪化(今乌鲁木齐)至塔城的公路。当时只是简单地将原来的马车路加以整修,质量很差,不久便不能用了。直到1941年后,新疆才建成两条公路与内地相联:一条是自哈密,经星星峡到甘肃的安西、酒泉;另一条是自若羌经笈笈台至敦煌(图2)。
(2)当年新疆连接内地的公路
新中国成立时,新疆的公路通车里程名义上有8700多公里,但大多数是简易公路,实际通车的公路里程只有3361公里,还不够从东到西一个来回的距离。至于铁路,更是连一寸路基都没有。
天山、戈壁和无垠的沙海给修筑铁路设置了重重障碍,而且由于幅员辽阔,各个城市间距离太远,动辄几百公里,要修一条连接几个城市的铁路线,将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
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曾作出了在新疆修建铁路的规划。1927年,当时的政府聘请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专门带着一支科考队,踏勘新疆的铁路线。但最终没能进行实质性建设。
一些居心叵测的外国政府和公司,也由于投入巨大、收益太慢而放弃了在新疆修铁路的想法。这片广阔的土地,就这样在远离机车轰鸣的寂静里,走进了新中国。
1952年冬天,一支筑路大军踏上了昔日的丝绸之路,用铁锹、镐头揭开了建设兰新铁路的序幕。
兰新铁路东起甘肃省会兰州,蜿蜒西进,行过河西走廊,穿越天山,直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全长1892公里。这是一条曾让很多筑路人望而却步的路线,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是如何完成他们的使命的?
通往新疆的第一条铁路——兰新铁路所经之处,地质条件很差,有乌鞘岭、祁连山、天山等高寒山区;有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还有常年飞沙走石的百里风区。酷暑奇寒,干旱缺水,环境恶劣,生活供给非常困难。新中国的第一代筑路工人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把铁轨一米米地向前铺(图3),一直铺了10年。
(3) 铁轨铺设在茫茫戈壁上
在这期间,人们从甘肃进出新疆,主要依靠兰新公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有几十万支边青年从湖南、山东、河南、上海、北京、河北、湖北等地奔赴新疆,他们通常是先乘火车到达甘肃兰州,然后坐汽车,在兰新公路上颠簸8天才能够到达乌鲁木齐(图4)。
(4)几十万支边青年通过兰新公路奔赴新疆
1962年,又是一个冬天,在兰新铁路开工10年后,铁轨终于铺到了乌鲁木齐,新疆由此进入了铁路交通时代(图5)。人们乘坐特快列车从兰州出发,只用20多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乌鲁木齐。
(5)新疆大地终于响起了火车的汽笛声
当天山以北响起火车的汽笛声时,面积106万平方公里的南疆地区,依然一片寂静。这里虽然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但由于没有铁路通达内地市场,大量产品只能通过汽车长途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没有经济效益。
1973年底,数万筑路工人又从各地赶赴南疆,历时8年将铁路从吐鲁番修到了库尔勒(图6)。此时的南北疆都通了火车,但对于辽阔的新疆来说,这两条铁路都太短了。于是,也便有了新一轮的铁路建设:
(6)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与筑路大军共庆铁路完工
1990年,兰新铁路西段工程竣工,使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
1999年,南疆铁路延伸至阿克苏、喀什,形成一条全长近1450公里的钢铁长龙。
在未来建设的蓝图上,我国还将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合作,修建一条由喀什经奥什至安集延的中、吉、乌铁路,与南疆铁路一起形成亚欧大陆桥的南部通道。
铁路的建设,加快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仅南疆铁路运营3年,就为这一地区节约运费约10亿元。
如今,在天山南北的铁路线上,每天都有一列列火车,满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