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走近科学

正襟危坐——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四)

正襟危坐——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四)

百家讲坛

以人文精神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是中国以往家具的设计原则。那么,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上,究竟使用怎样的椅子,其中又有怎样传奇的故事呢?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俗话讲,站如松,坐如钟。中国人讲究坐姿,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大家先看看皇帝的宝座,它是一个床形。为什么是一个床形呢?我们知道,古时候中国人待客的中心是睡觉的地方,床就成为一个地位最高的家具。宝座是给皇帝坐的,它的形制要有别于普通的椅子,所以就做成了一个床形(图1)。

(1)皇帝的床形宝座

在北京故宫,每一个皇帝停留的房间都有宝座,这个宝座是一个床形,这是等级制度造成的。

中国家具设计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叫作尊严第一,舒适第二。当这两者发生碰撞时,舒适一定要让位于尊严。中国过去家具设计的原则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人文精神为本,这与西方的设计原则大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精神,不是一个纯物质的东西。

我们抓住了这个原则,去欣赏、了解中国家具时,就游刃有余了。这也就解释了我们过去很多坐具为什么非常不舒服。皇帝的坐具也是非常不舒服的,乾隆皇帝坐在那宝座上,远不如我们坐在今天的沙发上舒服。沙发可以倚靠,皇帝的宝座非常大,它有多大呢?最大的一个宝座目前保存在颐和园,它长2.95米,进深1.4米,高1.85米,足可以躺下一个人。皇帝坐在那个宝座上,四边都不靠,如同坐在一个板凳上 (图2)。

(2)为强调尊严,皇帝坐在四边都不靠的宝座上, 其实非常不舒服

皇帝的宝座,只是皇帝行政,比如登基、上朝议政时才坐。他平时坐什么呢?坐椅子。皇帝坐的椅子跟老百姓的区别不是很大。

“椅”这个词的本意是倚靠,“椅”过去是一个树种,有人认为是楸木,椅树就是一个树名。

我们知道,凡带靠背、有扶手可以倚靠的,才能称之为“椅”。椅的本意就是这么来的。

民间对中国传统古典的椅子称为“太师椅”,什么是太师椅呢?

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就是俗称的圈椅。圈椅用料不多,看起来很简单(图3)。

(3)圈椅

史书记载,宋朝宰相秦桧当时有个职务叫太师,太师的品级很高,但是个虚职,有点像今天的名誉理事。秦桧有一次坐在一个圈椅上,他累了,人向后一仰,头巾掉了。当时有一个官员叫吴权,这个人有点眼力劲,喜欢拍马屁,他把秦桧的头巾捡起来后,马上找人设计一个荷叶托手,做好后扣在椅背后面。当人往后仰时,头可以枕在托手上休息。他下令一下子做了40个,说这个样子的椅子就叫“太师椅”。“太师椅”就这么叫开了。这段故事是宋代张瑞义所著《贵耳集》里记载的,应该比较准确(图4)。

(4)太师椅

从宋代开始,太师椅就这样出现了。

到了清代,人们不再注重太师椅的圈椅状态,凡是比较贵重的、能显示较高身份的人坐的椅子,都统称为太师椅。到了晚清,太师椅的所有变化都是在圈椅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扶手加宽,后背的变化,但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清代的太师椅跟明代的比较起来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优点。

太师椅的初始状态,优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四足落地,结构牢固。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明代的家具,历经四五百年不坏,就是因为它的结构非常牢固。这是它能够流传到今天并让我们接受的一个基本原因。第二,人坐在圈椅上休息时,大臂和小臂搁在扶手上可以同时“着陆”,这就是圈椅的一个最大优点。过去房间没有空调,到了夏天非常热,人坐在圈椅上,胳膊架起来,底下是通风的,非常舒服。加上它的靠背板是呈S形或者C形,能够让身体全方位地放松,得到彻底休息。相反,椅子的靠背和扶手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小臂得到休息,但大臂是悬空的。所以,古今中外的家具设计家公认,设计第一好的椅具是中国的圈椅。它结构简单,结实、舒适、美观。因为它上半部分是圆的,所以也有人叫它圆椅,或者叫罗圈椅。

因为圈椅有名,很多人就希望能买到一对好圈椅。我有一个朋友,跑到山西的山区,买回一对圈椅,兴致勃勃地连夜拉着我上他们家去看。我这一看呢,就婉转地跟他说,你这个椅子看着不怎么老,就是一个新的。他说,不可能。

他跟我讲,他怎么坐火车,转汽车,骑毛驴找到山顶上的一个村子。人家领着他在一个老太太家里看见的这一对圈椅。老太太出价一万元。当时圈椅在北京得十万、八万一对,他觉得捡了大便宜,就买回来了。

他说那村子在山上,交通闭塞,跟外面沟通不多,有大量的人近亲结婚,村里有很多先天愚型的人坐在那儿晒太阳,半村子的人都是傻子。说那儿的那老太太懂什么圈椅?她不懂她怎么骗我?再说了,要是假的,我骑毛驴还要俩钟头才上得去,这椅子她怎么弄上山去的呢?

我说,我问问你,这椅子怎么下来的?他说我给人家100块钱,人家帮我扛下来的。我说那不就齐活了,给人20块钱他就扛上去了,你给的工钱比给扛上去的还多,你知道你走了以后满村的人都说你什么吗?人家说,城里来了一个傻子,把这椅子给买走了。我说,你想过没有?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老太太敢给你开价一万块钱,在那么偏远的山村,一万块钱就是巨款,她怎么开出这个价钱?你想过吗?

我说,你那椅子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它是假的。我们过去的圈椅底下全是综绳绷着的,现在它这个绷着的是尼龙绳。我坐在椅子上,用手在底下拉那个绳,“嘣嘣”响跟弹琴弦似的。他把圈椅翻过来看,不解地说,这东西怎么变成尼龙绳了呢?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在收藏当中要注重细节,很多时候通过细节很容易看出破绽。

我过去买过一个很重要的太师椅,椅子上有非常规矩的4个篆字,叫“风光和雅”。在中国历史上,家具刻有文字的非常罕见,有案可查的家具上刻的字一般都是阴刻,可这个椅子的4个字是凸起的。明摆着是在做之前就设计好了(图5)。

(5)刻有 “风光和雅"的太师椅椅背

这把椅子是我在一个人的家里看见的。主人当时不知道这椅子是紫檀木,跟我说是红木椅子,说5000元。当时的行情,一把红木太师椅500元,一把紫檀椅子值一万元,但他不知道是紫檀,没有按紫檀要价,但他要了一个红木10倍的价。当时我心有不甘,觉得这便宜得占到底,就说红木没有这价钱。这人说,我不知道这椅子值多少钱,我就知道我自个儿现在缺5000元。你给少于5000元,我办不了事,我也就不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认账,将这椅子买回来了。

后来考证,这椅子可能是和家的。在中国古代,凡是在文学方面有造诣的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名字嵌进家具里,还要嵌得天衣无缝。比如 “风光和雅”,意思说和自己很风光高雅。这椅子本应是一对儿的,据说另一把在恭王府。可是我去恭王府没找着,因为里面很多地方都关着门。我很希望能找到另外一把,凑成一对。

清代的太师椅,后来就成为厅堂的摆设,比如苏州拙政园,一般都是八椅四几,甚至是十六椅八几,每两个椅子之间搁一个茶几,显得非常庄重。

到了民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椅子的曲线增加比较多,成为俗称的“中山式”。

中国的椅子还有一种叫官帽椅,是一种最为舒展的椅具。官帽椅的名称来自宋朝,椅子靠背叫“搭脑”,它两头伸出的部分像宋代官帽两边长长的帽翅。官帽椅还有个俗名叫“四出头”,是指搭脑的两个位置和扶手的两个位置都出一个头。也有两出头的,就是扶手不出头搭脑出头,或者扶手出头搭脑不出头的,这种特例比较少(图6)。

(6)官帽椅

后来有一种椅子出现了,它四个地方都不出头,变得非常圆润。这种椅子叫南官帽椅。所谓南官帽椅是不是南方先流行的,目前没有证据。但它出现的年代比官帽椅偏晚一点。

还有一种椅子很有意思,叫玫瑰椅。很多椅子因形象而得名,比如圈椅、官帽椅。但玫瑰椅就没形象,它早期的靠背和扶手是齐平的,是所有椅具中靠背最矮的一种。它的靠背一般不高于窗台,搁在窗户跟前,临时坐一坐,不挡光(图7)。

(7) 玫瑰椅

有人推测,玫瑰椅是从南方开始流行的,因为它尺寸比较小,南方人管这种椅子叫“鬼子椅”。南方人管小一点的东西叫鬼子,是昵称,不是歧视。比如过去称小红军就叫红小鬼。可是北方人不习惯这个词汇,觉得不好听。所以鬼子椅到了北方后,被北方的文人改名为玫瑰椅,有可能是这么来的。

大概20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有机会碰到过一对紫檀玫瑰椅。紫檀玫瑰椅非常罕见,那次有人找到我说有这么一对椅子,在北京的一个老户家里,要我去看。我那时候年轻,容易冲动。有时候觉得价钱差距不大,就多给一点。带我去的人知道我这毛病,就劝我不能多带钱。

那是年三十晚上去的,那人不在家,门还上锁了。我们等了半个小时,那人跑回来了。开开门指着说,就这椅子。我觉得很怪,人家一般都是沏茶倒水在家等着买主,他怎么跑回来就要卖呢?

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没看我连家都不敢回?我欠人家债,怕人家找我。原来他卖椅子是为了还债。

但我忽略了这一点,给价2000元。他说必须给2300元,少了不卖。同我去的朋友就劝我,说你跟我走,他一会儿就追出来了。我们就从那个小胡同里往外走,我记得很清楚,看着鼓楼,顶着清冽的寒风,幻想着那个人追出来。我们最后都走到大马路上了,他也没追出来。那时候我不懂人家的心理,当时他就差2300块钱,他卖这个价一定要够数。但我当时碍着面子,不愿意返回去求他。后来再找去,那人的家永远挂着锁。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很痛苦。

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今天最常用的不带扶手的椅子。不带扶手的椅具有两种,一种是靠背椅;另一种是由四出头简化而来的“两出头”。两出头在南方叫“灯挂椅”,样子很像过去墙上挂油灯的架子。这两种椅子不是正式的椅具,我们在西式餐厅可以发现,餐桌两头的椅子一般都是带扶手的,表明了主人和重要客人的座位。两侧的椅子一般没有扶手,显示了等级差别。这个等级差别在中国的家具中也有体现,从明代的版画可以看出,主人坐的椅子往往是带扶手的,客人或一般下人坐的椅子是不带扶手的。

“灯挂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叫禅椅,就是参禅打坐的椅子,它一定要留出盘腿的位置,所以禅椅的座面都比较大(图8)。

(8)禅椅

我早年在天津买过一对红木禅椅,那个椅子的扶手缩进去,非常短。人只有坐上去盘上腿,才能倚上靠背,非常舒服。但卖主不懂,他说这椅子很怪,搁在我们家谁都不爱坐。一坐靠不上靠背,前面伸出来的这块几次想把它锯了。我一看心中大喜,就用很便宜的价钱买下来了。以后我又碰到过那样的一对,是在一个拍卖会上,但很贵,就没再买。

禅椅很特殊,一般人很难见到实物。但更难见到实物的还有什么呢?是鹿角椅。

除了故宫,没有人拥有鹿角椅。皇帝用亲手打来的鹿,令造办处的工匠造了这种椅子,还写诗记叙。从清皇太极直到嘉庆皇帝,除了雍正,都打过鹿,都做过这样的椅子。八国联军来以后,故宫里能剩的鹿角椅大概有4架(图9)。

(9)鹿角椅

我们知道,乾隆好写诗,他每打一头鹿,就令工匠造鹿角椅,并写上一首诗。比如乾隆二十七年,他就写了关于这个椅子的诗:“猎获八叉角”,鹿角不是八叉吗?“良工制椅能”,我找一个好工匠把它做成椅子。那年乾隆52岁,年富力强,老去打猎,很高兴坐这个椅子。10年以后,乾隆62岁了,他又打了一头鹿,又做这种椅子。这时,他写的诗是:“制椅犹看双角全,乌号命中想当年。”他开始回忆,人一回忆就进入老年了。他写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中国语言非常严谨,一说到凳,第一个概念就是,凳是没有靠背、扶手的一个平面(图10)。

(10)凳

凳怎么来的?它的初始功能是踩,不是坐的。比如上马凳,过去上马,马背高,上不去,就踩着马凳上去。

凳子在我们今天人的家里,一个简单的功能就是增高。常常拉个凳子踩上去够高处,比如打扫卫生,换灯泡,够柜子顶上的东西,

凳子的好处是方便,它没有方位感,可以从任意的一个方向去坐。椅子是有方向的,必须从一个专属的地方坐下去。凳子后来又出现了其它的式样,如鼓凳,也叫“绣墩”。最早的时候用一个绣片包在上面,因而得名。

鼓凳是临时性家具,屋里有一个圆形的东西赋予变化,让视觉获得一个满足。但它有个大缺点,人坐在上面容易翻,作为增高站在上面更要小心。

再有就是北京人常说的板凳,实际上是从杌凳这个字音变化而来的。板凳是农村常见的家具。

还有一种凳子叫二人凳,也叫春凳。春凳这个名字来历不明,有一种说法是春天来了,可以搬到院里去坐的凳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它跟春宫画有很多不解的关系。《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后,凤姐指挥小丫头说,你们还搀着走呢,都打成这样了,赶紧把带藤屉的春凳抬出来让宝玉躺一下。可见春凳非常大,能躺下一个人。

最后讲一讲最矮的一种凳子叫脚凳,也叫脚踏。古人很聪明,设计出来一种凳叫滚凳,中间有四个轴可以转动按摩脚。当时读书写文章的人,把脚搁在上面来回地搓。我们今天不是兴足底按摩吗,古人早就兴了,不花钱,自己做,这就是滚凳的原始功能。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014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