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大自然探索

村民们的描述被证实

村民们的描述被证实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决定在味江边灯诱,地点就选择在发现地村落附近一处悬崖边。这里下方数百米就是味江,由于没有山峰遮挡,晚上灯诱时灯光可以照射到很远。具有巨大翅膀的昆虫应该可以从远处见到灯光,并且不顾一切地飞过来。正当我和博物馆考察队员们架设灯诱设备的过程中,“巨型怪虫”的另外一位目击者又出现了。

旁边不远处一位宾馆的保安走过来看我们在干什么,在得知我们打算在这里灯诱一种怪虫时,还没等我们描述到底想找什么样的虫,他就急切地告诉我:前几天在这里见到过一种“大夹夹虫”,“有十来厘米长的翅膀,长夹夹(牙齿),要咬人,不知道有没有毒。”保安的描述和村民非常类似。我此时已经几乎可以肯定我们会诱捕到巨齿蛉,但唯一不解的是,到底什么种类的巨齿蛉会如此巨大?因为有关资料记载过的巨齿蛉没有任何一种翅膀长度达到10厘米。

仲夏的夜晚,当1200瓦的诱虫灯亮起时,各种虫子铺天盖地地飞来。一个小时后,灯诱布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昆虫。蛾子是其中的主角,也有锹甲、天牛和螽斯等,甚至螳螂也飞来了,在灯诱布上享受触手可及的丰盛“自助餐”。由于靠近味江,一些水生昆虫也来凑热闹:石蝇、蜉蝣、纹石蛾,以及巨齿蛉的近亲麦克齿蛉和两种星齿蛉。但是,直到午夜,仍然没有巨齿蛉现身。会不会它们不直接上灯,而是躲在附近呢?我决定带上头灯,在附近寻找。

我仔细地在灯诱点周围的树冠、草丛和石堆之间寻找。突然,在一堆从山坡上垮塌下来的乱石中,我看到一只巨大的昆虫在扑腾,它身体显得非常沉重,以至于巨大的翅膀也无法轻易将它带到空中。它一边爬行,一边努力地扇动翅膀,想飞向空中。我快步走过去,头灯下,一种我从未见到过的巨齿蛉清晰地出现了——它头部有一对估计超过3厘米长度的牙齿,身躯肥硕,巨大的翅膀超过两指宽,长度应该在10厘米左右,更重要的是,上面确实有非常明显的黑色网状花纹,与我以前见到过的东方巨齿蛉的翅膀完全不同。村民们的描述被证实了!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又找到了几只这种巨齿蛉,有的是自己发现,也有的是热心的村民捕捉到的。我很快将采集到的这个巨齿蛉物种鉴定出来:这是一种叫“越中巨齿蛉”的广翅目的昆虫,属于齿蛉科巨齿蛉属。巨齿蛉是昆虫中一个很小的类群,仅分布于我国大陆、印度阿萨姆邦和越南北部,目前全世界已知8种,而有6种分布在中国。它们的幼虫在水流清澈的溪水或者山区无污染的河道中生活,躲藏在石块间,以捕捉水中小生物为食。各种水生昆虫,甚至蝌蚪和小鱼都是它们的食物。成虫夜间活动,有很强的趋光性,水边灯下偶尔可以见到,是广翅目齿蛉科的代表性昆虫。巨齿蛉成虫有宽大的蝉翼般透明的翅,而且无论雌雄,头部前端都长有一副巨大的牙齿。雄性大齿更可以长达近3厘米,这便是它们名字的由来。这一对巨齿虽然看起来非常凶猛,但是它们的成虫并不捕食其他动物,只吸食树木流出的汁液。它们羽化后的目的只是交配,然后将卵产在靠近水流的植物根部或者石块间。

对“水质指标昆虫”的忧虑和欣慰

自然界中,齿蛉科昆虫是对水质非常敏感的生物,雌虫会选择洁净的水域边产卵,幼虫孵化后生活在水中,当水体发生污染,或者酸碱度突然改变时,它们就无法适应,会迅速在这一水域消失。因此,它们的存在与否,直接反映了当地水质的好坏,被国外许多专家作为“水质指标昆虫”。

然而遗憾的是,就世界范围来看,最近30年来这些“水质指标昆虫”的分布区域已大大缩小,在世界很多地方已几近绝迹。以四川省攀枝花市周边为例,以前这里生活的东方巨齿蛉被当地作为一种美味的食物,叫“爬沙虫”或“安宁土人参”,每年都会被捕捉数十万条送上餐桌,而近年据报道已经几乎绝迹。有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1立方米洁净水体中滴入少量稀盐酸(约0.5毫升),这时的齿蛉科幼虫立刻就会反应迟钝,行动不再敏捷。当滴入的稀盐酸增加到0.8毫升时,齿蛉科幼虫会停止进食,直至死亡。这个实验解释了巨齿蛉为何会在城市附近消失的原因——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与雨水混合,改变了雨水的酸碱度,继而污染到城市周边水体。因为不能适应这种改变,它们很快从城市附近消失。

我国许多地方受到人类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雨水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巨齿蛉栖息地正越来越小,逐渐呈孤岛状分布在一些水体还没有被破坏的山区。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巨齿蛉近亲——齿蛉科其他类群也面临同样境况。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近年的调查,参与统计的美国南部17个州共有齿蛉科栖息地766个,面积最大的16平方千米,最小的不足0.2平方千米。美国相关专家认为,由于齿蛉科昆虫不善飞翔,无法在各个栖息地之间自由往来,导致了各栖息地种群内部的近亲繁殖,如果这种近亲繁殖一直持续,加之水体污染,那么种群的消失将不可避免。

在四川,巨齿蛉种群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很多山区已连续多年没能在野外观察到巨齿蛉。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里目前陈列的东方巨齿蛉标本(翅展16.8厘米)还是26年前在青城后山味江边采集到的。这次越中巨齿蛉(翅展21.69厘米)在青城后山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丝欣慰,原来它们还没有彻底消失。

2014年7月,该重要科研发现经过新华社、中新社和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披露后,迅速在国际上引起轰动。2014年7月21日新华社报道后的第二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打电话给我,表示希望详细报道,紧接着日本富士电视台、美国《新闻周刊》、俄罗斯之声和英国《每日邮报》等大量国际著名新闻机构也进行了跟进报道。一个月后,我通过查询发现,仅仅报道过的国外电视台就超过160家,而其他报道已经无法统计。从华盛顿到莫斯科,从东京到德黑兰,从瑞士到阿根廷,五大洲的范围内,无论是幽默的脱口秀主持人还是严肃的昆虫学家,也无论是儿童节目还是科学新闻,全世界的人们对这种外貌奇特的巨大昆虫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兴趣,这完全超越了我的想象。

也许过去很多人会认为,巨齿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它的存在与否对于我们似乎也毫无意义。但是,作为地球上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每一种物种的非正常消失,都将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蝴蝶效应”,最终都将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作为一种与我们一起共享地球生态的物种,巨齿蛉的生存现状已经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化敲响了警钟,并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正如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打趣说,希望当比萨饼大小的昆虫出现在成都市民的生活中的时候,他们可以为水源的清洁感到欣慰。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092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