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活动是一种重要地质现象,火山活动是地球有生命力的象征。火山在经人类和自然界造成灾害的同时,也创造了无数财富。我们应科学客观地对待火山,不必“谈火山而色变”,更不要有“火山恐惧症”。近期火山频发
最近一个时期,全球火山喷发此起彼伏,接连不断。2018年10月3日,印尼苏拉威西岛上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喷发高达4千多米。位于日本鹿儿岛的樱岛火山2018年3月26日发生一次猛烈喷发,火山灰直冲火山口上方3400米高空。随后又发生多次爆发,直到4月3日,爆发达到规模最大威力最强。至此,2018年以来樱岛火山已爆发30次,可见该火山的活动相当频繁。与樱岛火山相隔不远的新燃岳火山也不示弱。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前它就喷发过。2018年3月6日它又开始了新的爆炸性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碎石,浓烟高达4500米,直到6月22日喷发仍未停止。从日本岛弧向南延伸,菲律宾的马荣火山,印尼的锡纳朋火山、阿贡火山也发生了强烈喷发。
太平洋西岸火山活跃,太平洋东岸更是“热火朝天”。墨西哥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从1997年到2018年几乎年年喷发,有时一年还不止一次。危地马拉的富埃戈火山从2018年2月1日开始喷发,到6月初喷发规模更大。6月3日,岩浆喷发时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火山灰达到1.1万米高度,火山灰覆盖附近20平方千米区域,熔岩直接流入附近村庄,导致当地农田、牧场和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截至6月8日,此次火山喷发造成109人死亡,500多人受伤,200多人失踪,3100多户逃离家园。作者简介:
刘嘉麒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火山地质学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原创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单成因火山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
刘嘉麒院士曾承担和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对中国广大地区和南极、北极,及多个国家进行过广泛的地质环境调查,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等多项奖项,2001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中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者在留尼旺岛富尔奈斯火山考察
处于太平洋中间的夏威夷大岛的基拉韦厄火山,从2018年5月3日开始喷发,直到8月7日仍在喷发,尽管强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在喷发。这次喷发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少有的,以至于熔岩流流入海里,形成新的岛屿。这次火山喷发摧毁了当地一些房屋建筑,但未造成人员死亡。
由此可见,全球火山活动非常广泛,非常频繁。火山活动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认真对待。亲历火山考察
因工作需要,我曾多次到过火山喷发现场考察,包括1980年美国西部的圣·海伦斯火山、1989年夏威夷东边大岛的基拉韦厄火山、1998年留尼旺岛的富尔艾斯火山、2000年的印尼喀拉喀托火山、2004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2007年埃塞俄比亚北部的尔塔阿雷火山等。不同的火山有不同的喷发状态,到不同的现场考察就有不同的经历。
夏威夷的火山喷发是典型的“夏威夷式”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巨大火团或火柱在夜幕下映红半边天,向四周溅射的火花比節日焰火还绚丽壮观。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浩浩荡荡的岩浆流,汹涌澎湃地向前奔腾,犹如一条条火龙蜿蜒游走,扑向海洋……
喷出地表后的岩浆会很快冷凝。凝固的岩浆叫熔岩,形成了波浪状、绳状、碟状、菊花状等各种各样的形态,颇具观赏价值。人们可以到熔岩上面去,不过要特别小心,因为虽然刚刚凝固的熔岩表层是硬的,但下面可能仍是滚热的岩浆。如果硬壳薄,就有踩塌掉进岩浆的危险。有时硬壳下面的岩浆流走后会留下空洞,更容易踩塌掉进去。因此,在刚刚冷凝的熔岩台地上行走非常危险。如果是到火山喷发现场考察,在装备上也应有所讲究。一定要穿厚底高帮鞋,以防高温熔岩烫伤脚。如果能戴防毒面具则应戴上,因为火山喷发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它们弥漫在空气中,如果吸入多了,会令人窒息。
菲律宾马荣火山和印尼阿贡火山又是另一番情景。这类火山喷发的特点是爆发力强,能产生大量火山灰、火山气体和火山碎屑。散落的喷发物无方向性,破坏力大,必须躲远点,少则10千米,最好是在20~30千米外。但还要注意,如果火山喷发形成泥石流或碎屑流,即使在很远的地方比如达到了几十甚至上百千米,也仍可能遭遇劫难。另外,空气中常混合着火山灰尘,不小心就会迷眼睛,这时就需要戴上防护镜。
在活火山区,要随时注意火山动态。火山活动必然伴随地震,地震常常是火山喷发的前兆。所以,当有地震发生,特别是连续发生时,往往预示着火山即将喷发。所以,在火山区遇上地震时,既要防备地震,更要防备火山喷发。
马荣火山。这类火山喷发的特点是爆发力强,能产生大量火山灰、火山气本和火山碎屑。提前做好准备
有关于火山的新闻,媒体常有报道,火山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不是恐惧,就是灾难。2012年,西方有人炒作“世界末日”到来时,好莱坞电影《2012)就是拿美国黄石火山爆发毁灭全球说事的。当时,还盛传我国长白山火山要在2014~2016年间喷发。一度闹得部分人紧张不安。
2017年末,印尼巴厘岛的阿贡火山喷发,使数以万计的旅行者仓皇逃离。中国政府为营救那里的中国游客,派去了多架飞机。前段时间又有报道称:“日本海底发现全球最大火山熔岩穹丘,爆发或危及1亿人生命……”
的确,火山喷发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和自然现象。它惊天动地,有着巨大能量,能造成严重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行严格防范。但也不必过度渲染,过度紧张,过度恐惧。
黄石火山。科幻电影《2012》“世界末日”就是以黄石火山喷发将毁灭全球来说事的。
事实上,前面提到的黄石火山爆发要毁灭人类等说法,当时听起来很有些吓人,但经过时间检验,人们已经知道,那些说法有些言过其实。而且,把火山灾害说得越邪乎、越不靠谱的,往往是那些越不了解火山的人。因此,对火山、火山喷发和火山灾害等,我们都需要有科学态度,客观对待。
首先,要了解火山喷发的级别。级别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大。火山喷发的级别是按每次喷出物质比如火山气体、火山灰、火山渣和火山熔岩等的数量(以体积为单位)划分的。喷发量越大,火山喷发级别也就越高。火山喷发的级别成指数增长,升幂排列,共分8级:10的负1次方,即0.1立方千米的喷发量为4级;10的0次方,即1立方千米的喷发量为5级;10的1次方,即10立方千米的喷发量为6级;10的2次方,即i00立方千米的喷发量为7级;8级是目前最高级别,喷发量超过1000立方千米,代表性火山是黄石火山,它在约64万年前曾发生过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黄石公园和黄石高原就是由那次火山喷发的熔岩及火山灰等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的。根据喷发物的类型、年龄和分布特征,可推测那次火山喷发物总量超过1000立方千米,故把那次火山喷发定为8级。人类直接记录到的最大一次火山喷发是公元1815年印尼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拉火山喷发,为7级。那次大喷发持续了三个多月,喷发物达100多立方千米,其中99%为气体和火山灰。火山灰弥漫天空,使方圆480千米范围内连续3天暗无天日,有9.2万人在这次爆发中丧生。
通常,火山喷发级别越高,发生概率越小,往往要几百年、几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发生一次。而经常发生的多是级别较低、规模较小的火山喷发。全球每年发生在陆地和海洋的火山喷发约有50次,其级别绝大多数在3级以下。由于多数火山喷发规模小,影响也小,因此人们关注程度也低,尤其是对海洋里的一些火山喷发感知度就更低。
其次。要了解火山喷发的性质和类型。火山喷发的过程是地球释放内能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处于高温状态(1000℃以上)的地下岩浆和沸腾着的流体有时夹带着火山弹、火山砾等固体团,沿着一定的通道,以爆炸、喷射等形式冲出地表,进入高空,回落到地面堆积成各种形态的地质体:岩流、岩丘和渣堆……
有時,岩浆并不剧烈咆哮和喷射,而是沿着地壳裂缝“宁静”溢出,形成岩浆河,冷凝后成为熔岩流。有时,没有岩浆喷溢,而只有喷射气体和灰尘。在各种喷发形式中,以中心式喷发较为普遍,喷出物围绕喷出口堆积形成圆形山丘,有锥状、盾状及其他形状,这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火山,形成的堆积体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产物。
火山喷发的性质和类型不同,危害性和危险性也有很大区别。比如,2014年日本御岳山火山喷发,虽然级别不高,但有大量火山灰和毒气释放,仅硫化氢每天就要喷出300~700吨。许多人因吸入火山灰和毒气而窒息身亡(此次火山喷发共造成47人身亡),成为战后日本最严重的火山灾难。
火山喷发是重要的地质现象,火山活动是地球有生命力的象征。火山在给人类和自然界造成灾害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财富。如与火山密切相关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旅游资源等,无不与火山密切相关。可以说,火山浑身都是宝,它是大自然的瑰宝。世界上许多火山区都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如中国的长白山、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黄石公园、非洲的乞力马扎罗火山和印度洋留尼旺岛的富尔奈斯火山等。
日本的御岳山火山喷发,虽然级别不高,但有大量火山灰和毒气释放,许多人因吸入火山灰和毒气而窒息身亡。
2018年10月3日。印尼苏拉威西岛上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喷发高达4千多米。
火山按其活动性可分为活火山和死火山。活火山通常是指全新世(1.17万年前)以来有过喷发记录的火山;相反,在这期间没有喷发记录的火山,就称其死火山;活火山处于喷发状态是短暂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静止状态,这种处于静止状态的活火山又被称为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属于活火山。比如长白山火山在过去1000年间有过多次喷发,是活火山,但它现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是休眠火山。
如果你去的地方是死火山区,那没有什么危险。如果是活火山区,就要了解它现在的活动状态,正处于喷发和临近喷发的火山区,最好不去或者不要近距离接触。当然,科学考察有时除外。
当今科学技术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火山喷发。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有差距,对火山喷发的预测水平和准确度也有差别。凡是要去活火山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要提前了解情况,做好准备。
最近,菲律宾的马荣火山和印尼的阿贡火山喷发的规模都不算大,但因喷出的岩浆偏酸性,黏稠度大,爆发力比较强,危险性比较大,一度引起人们恐慌。而到了夏威夷和冰岛,以及我国的五大连池等地,那里的火山大多属于单成因,岩浆为基性玄武质,多呈溢流式喷发,爆炸力不强,危险性也较小。所以,这类火山喷发时,只要你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就不会对你造成伤害。许多人还特意在火山喷发时赶到现场观景,也就是因为知道没有危险。只要你了解火山喷发的规模和性质,掌握火山喷发的规律,就知道该怎么应对火山灾害。
在意大利、印尼等多火山国家,有些人就住在火山上、火山脚下甚至火山口里,看起来挺危险,可那些人照样在那里生活工作。这是因为他们对那里的火山比较了解,知道那里的火山处于休眠状态,短时间不会喷发,只要有科学的监测和预报,一旦有危险时,他们能及时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