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年前,从人类进入农业时代起,全世界的人类就开始不断尝试驯化野生动植物。我们把它们“骗”到我们的定居点,筛选出我们需要的性状,以更好满足我们对食物和生产、生活资料及生活伴侣的需求。在所有驯化的动物中,牛、猪、羊、鸡、狗、猫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与人类共同生活。但為什么犀牛、虎、斑马等动物没有被驯化?
其实,野生动物要成为家畜,需要满足一些要求。第一,它们不能太挑食,它们的食物必须能在人类居住区附近找到。第二,动物生长周期不能太长。大象虽然是很好的劳动力,但大象从怀胎到分娩需要22个月,还要经历15年才能成年、交配,因此人类更愿意驯化生长周期更短的牛。第三,动物要愿意接受人类饲养。虽然古埃及人曾将猎豹作为宠物,但大型猫科动物的交配过程很麻烦,需要进行长距离奔跑追逐,因此不适合驯化。
比起驯化动物,人类驯化植物的历程更加艰辛。小麦、大麦、水稻、高粱……人类的主食作物几乎都属于禾本科。在1万多年前,野生小麦成熟后的麦粒可能比今天看到的狗尾巴草(同为禾本科)种子大不了多少。那么,是什么理由说服了古人类开始试着驯化禾本科植物呢?答案可能是一个意外突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亚细亚地区的野生小麦有7条染色体和14条染色体这两个野生种小麦成熟后,种子都会掉落在地上,这给人类收集种子带来很大不便。但距今约1万年前,古人类发现了一种成熟后种子会保留在麦穗上的突变品种,这是两种小麦杂交后形成的有21条染色体的新品种。种子成熟后留在麦穗上可能不利于小麦繁殖,却大大缩短了人类收集成熟的小麦种子的时间。因此,这个品种被古人类不断驯化,最终小麦成了全人类的重要主食。其他禾本科植物的驯化过程可能和小麦被驯化的过程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