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大自然探索

行道树的故事

行道树的故事

杨树树体高耸挺拔,叶大荫浓,生长较快,在城镇和乡村广为栽植。(赵明 摄)

人们种植行道树是为了给出行带来种种实惠。在古代,对于主要靠自己的双腿和畜力出行的人,行道树的作用很直白,就是使人能在烈日下获得阴凉的环境和愉悦的感受。今天,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又赋予行道树种种新的作用和价值,人们对行道树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使行道树这个老话题又被赋予新的内涵。杨柳飞絮的困扰

城市绿化美化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北方城市中道路旁原本司空见惯的杨树和柳树近几年突然成了“五一”前后的热门话题,原因就是这两类树每年一次的“漫天飞絮”现象让一些人难以忍受。人们对杨树、柳树飞絮的过度关注让负责城市绿化美化的部门感到压力,并想方设法加紧治理。林业科研部门也为此设题立项进行攻关,想要纠正“涉事”树种千百万年来形成的生物学特性,以获得“鱼和熊掌兼得”的利好。

杨树和柳树都是中国著名的“乡土树种”,很早就为人所知、所用。杨树多生在北方山野,其树体高耸挺拔,叶大荫浓,生长较快,很早就在城镇和乡村广为栽植。例如我国古代《诗经》中有“东门之杨,其叶牂牂……东门之杨,其叶肺肺”的赞美诗句。柳树,尤其是垂柳,南北广布,常伴水而生,虽不成大材,却树姿婀娜,深受各阶层人士和文人墨客喜爱。隋炀帝杨广因喜爱柳树,下令在大运河旁只能种柳树,以便欣赏,于是柳树也姓了杨,被称为“杨柳”。唐代诗人韦庄有“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的诗句。清末重臣左宗棠为治理西北的风沙和荒凉,倡导在城镇和道路旁广植柳树。今天“左公柳”仍享誉西北。

杨树和柳树在植物学上同属于杨柳科,都具有无花被,雌雄异株,雌株结蒴果,微小的种子基部围有基本为白色的丝状长毛。杨树和柳树在春天飞絮,利用春风散布种子,使自己的后代广泛分布。这是它们的一种生态适应性。如果你喜欢这类树给你带来的众多恩惠,就不必苛责“飞絮”给你带来的几天“不爽”,更何况今日为防可吸入颗粒物,戴口罩已成时尚,杨絮、柳絮给人带来的伤害也是有限的。宋代名人司马光虽然也不喜欢柳树飞絮,但不无幽默地在诗中写道:“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们不妨学学古人,对柳絮“宽容”些。

其实,造成北方城市的“飞絮问题”的因素不仅有之前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中经验不足,还有一些历史原因。以北京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前,北京城区仅限于由原城墙划定的范围,城内虽然房屋较密集,但很少高楼大厦,所以行道树多以树高中等、树冠开张的槐树为主。当时出了城门就是郊区,一些新建的工厂和机关学校散布于城区四周,行道树多为农村传统的“四旁树种”杨树,也有槐树、白蜡树等,柳树则多见于河边、湖畔的路旁。郊区相对来说地旷人稀,很少有密集的楼群和不长草的硬化地面,农田和天然草地、水塘、沟渠却鳞次栉比,所以大量杨树、柳树飞絮时一着地或落水就结束了乘风旅行的征程。这样一来,杨、柳虽多,却很少遭人反感。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城区开始大规模扩张。道路扩建和改造需要大量行道树“上岗”,但适合的苗木种类并不多,结果主干道还是毛白杨和槐树成为首选。再加上众多原郊区留下的其他几种杨树和垂柳、旱柳,据说属于杨柳科的树木共有200万棵之多,其中造成飞絮的雌树亦不在少数。这些雌性杨树和柳树为城市绿化美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當然不能一砍了之。另外,新建的楼群如水泥森林一般遍布,楼间和路旁多是水泥或地砖硬化地面,使飘散的杨、柳絮大多无处落脚,被风吹得一次次起降,增加了扰民程度。

樟树,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优秀乡土树种。这种樟科常绿乔木体内含有防腐、驱虫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木材有香气。常被用来制作“樟木箱”。

香樟虽好,难过长江

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歌谣“九九歌”中唱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不仅让人们得知垂柳在这一区域发芽的物候期,而且为人们在绿化美化城镇时选择适地树种提供了气候依据。每一个地区在选择行道树时都有多种选择,选择得当往往事半功倍,选择不当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劳民伤财。

近年来,许多城镇都在开发旅游资源。优美、体面的行道树能给初来乍到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选好行道树是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任务之一。如果设计人员在选择行道树时缺乏生态学知识,不懂“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就会适得其反。例如,河北西部太行山麓某景区设计的行道树方案竟然以近些年在我国江南城镇颇为流行的香樟树为主要行道树种,这就有些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了。

香樟树又称樟树,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优秀乡土树种。这种樟科常绿乔木体内含有防腐、驱虫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木材有香气,树木寿命长达千年以上,而且在适生环境条件下生长较快,根深、叶茂,树干通直,树冠开阔,树姿壮丽,因此香樟树很适于做园林观赏树和行道树栽植。但香樟虽好,却并非随处可用,一过长江就表现不佳。它的适生条件是年平均温度为16~17℃、最低温度不低于-7℃的温暖湿润气候。香樟的这种生态习性是在物种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栽培实验表明:在南京做行道树种植的香樟常遭冻害威胁。作为一种不耐寒冷和干燥的亚热带树种,香樟如果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麓担当行道树的重任,其结果不难预测。

神农架的中国鸽子树:珙桐。(杨斧摄)

珙桐,在瑞士等一些国家也被用作行道树种植。

珙桐,院内开花院外香

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是法国传教士大卫1869年在四川西部山区与大熊猫、川金丝猴同期发现的珍稀植物,被20世纪初在湖北西部和四川等地考察和采集植物的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为“北温带最美丽的树种”。琪桐在100多年前即被引种到欧美园林中做风景树供人观赏,在瑞士等一些国家还被用作行道树种植。虽然原产于中国中西部深山中的古老植物珙桐在异国他乡十分风光,但在国内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才引起园林工作者重视。但在华中和华北个别城市中试验栽培的珙桐始终难成规模,无法与欧美等国引种的珙桐媲美。

这种“院内开花院外香”的现象令一些国人费解。但如果深入珙桐原产地做一些环境因子调查,再与引种地的相关环境因子比较,就不难理解珙桐难以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中表现出色的原因。例如在北方城市,冬春季的持续干旱和夏季的炎热是琪桐正常生长发育所不能耐受的,靠人工喷雾增加空气湿度和降温只能在特定的小环境中实施。因此,目前要想在北方城市某一小环境的室外路旁见到珙桐不难,但要想形成适合珙桐生长发育的大环境却远非人工所能。而南方一些城市虽然冬春季湿度较高,但全年平均温度又远高于珙桐适生环境,因此,珙桐也不适合作为一些气温偏高的南方城市的行道树。雪松“长裙变短裤”

雪松是松科雪松属常绿树种,成年树可高达80米,树冠尖塔形,大侧枝近轮生,平展,贴近地面。雪松树姿挺拔壮丽,枝叶洒脱苍翠,观赏价值极高,因此雪松与南洋杉、日本金松并称“世界三大珍贵观赏树种”。雪松适于在庭院宽阔处孤植,或在宽阔草坪一隅几株丛植,以尽显其风姿。如果把雪松在路边做行道树,就会适得其反——天成地就的雪松树形让雪松起不到为行人遮阳的作用,反而会因为下部舒展过低的分枝阻碍交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雪松苗木比较昂贵。黄河中下游某城市为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尝试栽种了一批雪松。数年后,孤植的几株雪松高耸挺拔,侧枝舒展,风姿绰约,但在公路旁做行道树种的一排雪松却“遭了殃”——为了不妨碍来往车辆通行,管理者不得不把雪松树干下部的分枝统统锯掉。原本“潇洒的长裙”被改成了“短裤”。

这个事例告诫我们,“适地适树”这区区四个字却包含了许多科学道理。选择的行道树是否得体和能不能表现出色,不仅受到树种生态适应性的制约,而且与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息息相关。虽然通过园艺技术可以对树木进行修剪和造型,但还是多遵从树种的自然属性为好。而对于拟选行道树种的难以人工修改和补充的生物学特征,在行道树计划实施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例如:拟选树种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树木的分枝是合轴分枝还是单轴分枝;树木的材质如何,是否抗风折;花朵是靠风传粉(风媒树)还是靠昆虫传粉(虫媒树);所结的是何种类型的果实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雪松,树姿挺拔壮丽,枝叶灑脱苍翠。观赏价值极高。但如果把雪松在路边做行道树,就会起不到为行人遮阳的作用。反而会因为下部舒展过低的分枝阻碍交通。

榕树“容人不容路”

行道树的传统用途是为行人庇荫,因此理想的行道树应该是树冠如伞、分枝多、叶大荫浓、自然合轴分枝且树冠较开张的阔叶树种。但在热带和温带又有所区别:在冬季较寒冷的温带地区,冬季路上行人自然希望得到阳光的温馨,因此宜选择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做行道树;而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选常绿阔叶树最适宜。至于针叶树,虽然绝大多数种类因单轴分枝的特性而树体高耸,而且多数种类四季常绿,观赏价值较高,适于在园林中做风景树栽培,但因树冠遮阳效果不好,且分枝点往往过低,可能阻碍交通,所以不适于用作行道树。

黄桷树(大叶榕,榕树的一种)是常绿大乔木。在较空旷地带能形成极为庞大的树冠。具有极佳的遮阳效果。

华南某地的榕树行道树:幼树的气根已见端倪。(杨斧 摄)

榕树是桑科榕属树种的通称,是著名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树种,在我国华东南部、华南和西南等地广泛分布,其中细叶榕(又称小叶榕、正榕)、高山榕、黄桷树(主要见于四川等地)等较为常见。榕树是常绿大乔木,在较空旷地带能形成极为庞大的树冠,具有极佳的遮阳效果。大榕树下常成为众人聚集、纳凉、社交的场所。在古人眼里,这类树既能容人,又为人所容,因此称其为“榕树”。那么,榕树是否能做行道树呢?按理说,榕树既能遮挡阳光又有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当然应该是分布区内首选的行道树种,但如果选用榕树,却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利于交通和市民生活的新问题。

榕樹具有易生气根的生物学特性:只要周围有空间,树冠就几乎无限制扩展,而为了支持庞大的树冠,会从侧枝上向地面生出大量气根;这些“空降兵”接触地面后即入土扎根,形成稳定的支柱。对于城镇内的一些街区来说,街道旁的空间本来就有限,哪能容忍榕树如此强势扩张?况且树冠上垂下的气根如不及时去除,就会对行人和车辆造成损伤,妨碍交通。有的榕树还有在树干基部向四周放射状生出板状气根的习性,这不仅会破坏道路平坦,还会对行人产生羁绊。目前,虽然在华南某些新建的宽阔公路旁有用榕树做行道树的实例,但可能难以经受时间考验。

十几年前,某市街道两旁和小区内密集种植的榕树就给市民带来烦恼。一方面,四季茂密的树叶遮挡了冬季本就稀有的阳光,居住在低层的住户更是被榕树遮得密不透光;另一方面,榕树发达的根系给道路带来了破坏。(叶然摄)

十几年前,某市街道两旁和小区内密集种植的榕树就给市民带来烦恼。一方面,四季茂密的树叶遮挡了冬季本就稀有的阳光,居住在低层的住户更是被榕树遮得密不透光;另一方面,榕树发达的根系给道路带来了破坏。(叶然摄)

杜仲为何穿“铁衣”

杜仲是原产于我国温带和亚热带的落叶乔木,属于杜仲科。这种树的树干端直,分枝点较高,树冠呈球形或卵形,遮阳效果较好,在适生地区适宜做行道树栽植。但杜仲最大的特长是它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早在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杜仲树皮就被列为上品药材。在植物分类学上,杜仲是杜仲科中唯一的物种,也是我国的特有物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杜仲体内含有丰富的硬橡胶(杜仲胶),这种树胶具有高度绝缘性,是制造海底电缆最佳的绝缘材料。

杜仲树皮早就被列为上品中药材。

杜仲树皮早就被列为上品中药材

杜仲的优秀特性给自己种群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杜仲种植园在各地纷纷建立。在一些城市中,杜仲也被作为绿化树种在街头巷尾抛头露面。大约30年前,在北方某城市一条新建公路两旁,一反槐树和毛白杨当家的传统,首次尝试以杜仲作为主要行道树。但好景不长,随着树木生长,树干外的青灰色嫩皮逐渐变成褐色并开裂。一些扒树皮入药者闻风而动。而扒皮行为会致树木于死地。为了保住这批珍贵的行道树,有关部门给树干围上了有孔铁皮。虽然这种“铁衣”既不美观也不利于树木自然生长,但“铁衣”暂时保住了这批杜仲的命。

公路旁的行道树与在园林中栽植的风景树不同,前者的树木高矮和间距宜整齐统一,以此和宽窄一致的道路呼应,犹如守护在路旁的仪仗队。但由于行道树是种植在公共区域中的,不可能24小时有专人看管,因此应该避开一些会令人起意攫取树木产物的种类,例如香椿、柿子树、胡桃楸、山核桃、橄榄树等等。“世界四大行道树”的启示

随着出国学习、旅游、访问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在发达国家流行的行道树也开始为国人所注意,尤其是被誉为“世界四大行道树”的悬铃木(法国梧桐)、椴树、榆树和七叶树让许多从事道路绿化美化工作的人受到启发。其实,这四类北半球温带地区驰名的行道树中除了悬铃木外,其余三类在中国都有许多相近的种类,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非本土树种的悬铃木目前反而成了国内中东部地区城市最流行的行道树,而本土产的30余种椴树、20多种榆树和9种七叶树却并不那么走俏,其中许多种类甚至至今仍隐身山林。这不禁让人想起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的不朽著作《中国,园林之母》,想起那些发现中国植物和向国外宣传、推广中国优秀树种的中外学者所做出的贡献。

七叶树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树种的通称。这类树基本都是落叶乔木,其显著特征是具有由5~7枚小叶片组成的掌状复叶和由众多小花组成的顶生直立圆锥花序。中国七叶树中较常见的是原产于黄河流域中部地区的七叶树和产于黄河流域以南一些地区的天师栗。

七叶树还有一个名字——娑罗树,而且这个名字早在明代就出现在记载北京名胜古迹的文献《长安客话》中,在之后的《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等古代文献中沿用了这个名字。时至今日,在栽种七叶树的北京卧佛寺和潭柘寺中,七叶树仍被称为娑罗树。在180多年前,西山寺庙中的“娑罗树”被来中国考察和采集植物的俄国植物学家邦奇认出了真面目。他在1835年出版的《邦奇在中国北部采集的植物名录》中采用了“中国七叶树”这个名字。之后,植物学家又在中国中部的秦岭山中找到了这种七叶树的野生种群。目前,在植物学文献中仍保留邦奇当年的命名,而“娑罗树”仅被列为这种树的中文俗名之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163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