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刘垠

摘  要:数学起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独立思考是学习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三大核心,引导学生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意识与习惯变得尤为重要。该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对如何提高小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思维习惯,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习惯  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122-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针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积累与讲解,更是对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更为有效地进行自主思考、逻辑分析与推理。

1  独立思考思维习惯对学生的意义

1.1 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逻辑分析能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极为重要,而独立思考能力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归纳,同时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在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与实践打好基础。

1.2 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形成,会使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时,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积极参与到小学数学活动中,而教师也由“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导者”,创造更为自由、活跃、融洽的数学课堂气氛,更好地增强老师与同学间的教学互动,使师生关系更为亲近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1.3 更好地培养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是各阶段数学学习与探究的基础之学[1],对学生未来学术知识问题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思考、观察、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2  培养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2.1 传统固化教学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

传统小学教学模式,死记硬背,重复记忆的学习方式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固化教学模式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概念与原理只停留在记忆层面,缺少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所传授的知识也是通过教师的理解后,形成千篇一律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使学生陷入被动接纳知识的困境中。在这种重复性记忆学习模式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产生了惰性影响,在独立思考能力上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2.2 课业压力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量的课业习题练习、测试、考核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使得学生在面对课业压力的同时,无法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2],产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学习的错误思想,更是运用固化的公式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流水线方式的解答,不仅没有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反而渐渐形成抵触,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设置了障碍。

3  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策略

3.1 激发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

独立思考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相互结合[3],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没有热情的思考是沉重的,而空有热情没有知识沉淀的思考是无用的,都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培养,所以,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教导学生数学能力之外,更要培养学生灵活、猜想和活跃的思维习惯,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提升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教师需要保持创新、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方法,转变原本固化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增加教学互动,改变课堂原本的沉闷氛围。在开展与教学文本相关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学习小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回答,教师可同时设置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图形,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并由小组各个成员展示最终的结果,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与纠正,对学生在团队学习探讨过程中出现的计算偏差给予安慰和鼓励,保持正确的数学探索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更大地激发学生之间的竞赛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3.2 联系日常生活,进行趣味学习

小学生处于独特的年龄段,对知识的探索处于好奇状态[4],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课本知识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日常生活素材,使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产生内在联系,进而减少小学数学教学的枯燥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诱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例如,教师提问,道路两侧分别种植了杨树和橡树,每一排杨树之间相隔4m,每一排橡树之间相隔6m,在第一棵杨树与橡树位置相对应的情况下,第几棵杨树和第几棵橡树会再次对立。联合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问题,不只是局限于教材内的固定答案,更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结合运用,在愉悦而由自由的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达到培养。

3.3 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讲,思想比公式更为重要。而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只是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的提问方式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阶段的数学知识点,提出相应的问题模板,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模板分别创造问题,再由以竞赛的方式由其他小组成员作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摆脱固化教学的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创作性思维,使得学生达到更深入本质的独立思考。使课堂在正常传授知识之外,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不只局限于教材之内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

3.4 给予鼓励,养成思维习惯

小学学生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即追求称赞、嘉奖和鼓励,而对惩罚、批评等方式存有逆反心理。对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要重视对学生的信心培养,运用合理有效的正面鼓励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爱上思考,享受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对于教师来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地重视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对公式定理的掌握程度,更应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做出全面的评价与正确的指导。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或不足的同时,明确学生日后努力的方向,调整学习目标,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对学生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4  结语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良好的小学数学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同样重要。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选择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玲瑶,许红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职业技术,2018(2):91-93.

[2] 佚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中华少年,2018(22):232.

[3] 马玉梅.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7(3):102.

[4] 佚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小说月刊,2018(9):208.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1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