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和病毒的长期对抗中,对病毒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也对人类免疫系统运作机制增加了了解。我们人类依然无法摆脱病毒这个噩梦。科学家发现,不少的病毒都来源于野生动物,那么,我们人类是否应该和野生动物保持应有的距离?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下面列举近年来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灾难的几种病毒。冠状病毒
SARS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科。2002年,中国发现首例SARS患者,随后SARS在世界范围内暴发。SARS感染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烧、干咳和呼吸困难。大多数感染者最终会康复,少数出现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最终死亡。2012 年MERS 病毒首次在沙特阿拉伯被确认。MERS可以通过骆驼这个中间宿主传染给人类。MERS病毒会造成感染者发烧、气短,进一步引发肺炎,重症患者可能死于呼吸衰竭。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源头可能是埃及墓蝠。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果子狸曾被认为是SARS病毒的传染源,但是真正的源头其实是蝙蝠。果子狸通过捕食蝙蝠感染SARS病毒,人类又通过食用果子狸的肉被感染。
2004年后全世界没有发现新的SARS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SARS是继天花病毒后第二种被根除的病毒。SARS能够被根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超级传播者被迅速识别并隔离,从而中断了病毒传播。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外形像弯曲的丝带。埃博拉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例如果蝙蝠、大猩猩、野猪……1976年,第一例埃博拉病毒暴發病例出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部落。这次病毒暴发范围仅局限于部落内,没有造成大规模感染。此后的几十年里也只有零星感染者。2014年3月,西非出现大规模埃博拉疫情,感染者全身出血、呕吐、腹泻,很多人相继死去。疫情暴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非一些城市的商贩贩卖蝙蝠肉制品。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致死率高达50%~90%(不同类型毒力有差别),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死者的尸体也有很强的传染性。又因为城市较高的人口密度和流动性,所以造成西非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数量达到了空前高的水平。截至2016年1月,埃博拉病毒夺去了1.1万名西非居民的生命。
恐怖的丝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往往死于大出血。
马尔堡病毒1967年,几次小规模的实验工作中实验人员感染病毒事件,让科学家发现了马尔堡病毒这种由乌干达猴和蝙蝠等野生动物传播的病毒。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两者的感染症状也很类似,都会造成病毒性出血热,也就是患者会同时出现高热和全身出血。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会进一步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马尔堡病毒疫情首次暴发时,病毒致死率约为25%。不过,1998~2000年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2005年在安哥拉的马尔堡病毒疫情中,病毒致死率都超过了80%。
马尔堡病毒。
寨卡病毒寨卡病毒隶属黄病毒科,这个类别的病毒借助蜱虫或蚊子进行传播。寨卡病毒最早的发现病例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科学家在乌干达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寨卡病毒虽然对成年人影响轻微,但如果婴儿接触寨卡病毒,会导致婴儿脑部发育不完全。
2015年末,通过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在巴西等南美洲国家传播。刚开始,由于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只是出现关节疼痛、皮疹、肌肉乏力等轻微症状,因此医生没有重视这种病。但随后陆续有怀孕阶段感染寨卡病毒的妇女们生下小头娃娃,医生们这才开始怀疑寨卡病毒可能是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综合征的元凶。
寨卡病毒的变异速度非常快。序列分析显示,过去70多年来,寨卡病毒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变异。这些适应性变异使得寨卡病毒更快复制,逃避人体免疫应答,或者是入侵大脑以外的人体器官。
感染寨卡病毒的婴儿头部发育畸形。
狂犬病毒
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狂犬疫苗就已经问世,并有效扼制了狂犬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但是狂犬病依然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严峻威胁。在患狂犬病的人中,绝大多数是由被狂犬病毒感染的病犬传播,但近年来蝙蝠也逐渐成为狂犬病毒向人类传播的重要途径。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损伤大脑和脊髓。由于大脑和脊髓功能受损,患者会表现出一系列行为异常,如狂躁、恐水等。少数狂犬病患者会出现麻痹和昏迷。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接种狂犬病疫苗,感染狂犬病毒的患者死亡率是100%。这正是这种病毒真正可怕之处。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通过空气传播,能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在全世界各地传播。据病毒学家建立的流感病毒模型显示,全球每100年会有三次流感病毒大暴发。
流感病毒除了造成人发烧、流涕、头疼、肌肉酸痛等轻度症状,还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心脏衰竭等重症。每年全世界有300万~500万重症流感患者,其中25万~50万人死于流感病毒感染。由于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变异速度非常快,因此流感病毒疫苗给接种者带来的抗性无法长时间持续。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和寨卡病毒一样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常见于热带地区,感染症状表现为出血热和休克。登革热对所有年龄阶段人群都易感,少数人会发病。
1970年以前,只有9个国家暴发过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如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10多亿人受这种病毒威胁。每年全世界有50万重症登革热患者需要住院治疗。2016年是近年来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的一年,美洲地区当年有超过238万感染病例。有经验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维持患者的体液量,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和寨卡病毒一样,登革热病毒也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尼帕病毒尼帕病毒是一种通过果蝠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最早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养猪场中被发现。孟加拉、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是尼帕病毒的高发地区。2004年,孟加拉国有工人因为食用了被蝙蝠污染的椰枣制成的椰枣汁,从而感染尼帕病毒。
尼帕病毒的重度感染症状表现为肺炎、癲痫、病毒性脑炎、昏迷,感染致死率为45%~75%。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尼帕病毒感染的药物,也没有相关预防性疫苗。如果注意避免接触蝙蝠,或避免食用被蝙蝠污染的食物,或避免接触感染者,则可以有效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尼帕病毒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