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名字中带有“毒”字的动物就是“毒”门武林高手。真正的高手一般深藏不露,名字里不带“毒”字,但毒技高得很,都有自己的“毒”门绝技。
甘蔗蟾蜍:分泌毒液绝人命
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兰沙漠蟾蜍由于善于捕食偷吃甘蔗的甲虫而被引进到澳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被称为“甘蔗蟾蜍”。它灰头土脑的模样有点丑,却被澳洲很多宠物狗迷恋上了。宠物狗深陷“舔蟾蜍”不能自拔,逼得主人不得不将其送进宠物医院,请专业医生帮忙戒除毒瘾。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索诺兰沙漠蟾蜍的耳后和脊背长着发达的毒腺,受到侵犯时会分泌毒性猛烈的黏液,堪称“绝命毒蟾”。其乳白色毒液的成分相当复杂,最重要的两种分别是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和蟾毒色胺。这两种毒素能轻易通过血脑屏障侵入大脑,只需几毫克便可使吸食者产生强烈的迷幻感。
曾有志愿者舔了索诺兰沙漠蟾蜍的毒液后说:“四周的色彩变得无比艳丽,不计其数的荒诞念头瞬间涌现,难以形容的诡异幻觉接连出现,整个世界在不受控制地缩小或放大,扭曲成不可思议的形态。无法抑制的兴奋,让我忍不住大笑。”
“舔蟾蜍”跟吸毒一样,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全身痉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死亡。每年雨季,索诺兰沙漠蟾蜍都会大量出没,很多宠物狗因为舔了这种可怕的毒物而被夺去生命。
非洲冠鼠:啃毒木变毒液
非洲冠鼠体型粗壮,身上的毛较长,有时会竖起形成冠状。2011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学家乔纳森·金顿发现,这种动物可以毒死任何触碰到它们的生物。
奇怪,非洲冠鼠自身不能分泌毒液,也不吃有毒的生物,它们是如何变成“毒老鼠”的呢?
原来非洲冠鼠会啃毒箭木。毒箭木又称“见血封喉”,毒性很强,只要伤口接触了它们的乳白色汁液,伤者就会血管封闭,血液凝固,导致死亡。通常,猎人会将毒箭木的汁液涂在弓箭上用来捕杀动物。
非洲冠鼠先啃食毒箭木的树皮,然后将含有毒液的唾液涂在自己的毛皮上。如果有敌人靠近,它们先发出警示:黑色的毛皮上竖起长长的白毛,背部拱起,同时嘴里发出“嘶嘶”声,好像在说“别惹我,我有毒”。如果警示未能奏效,那么捕食它们的动物下场也不会太好——动作失调,口吐白沫,甚至中毒死亡。
有一次,一只狗咬了一只非洲冠鼠后差点丧命。哈哈,那只狗之后再看到这样的老鼠,估计会吓得浑身发抖。
蓑海牛:借用“暴雨梨花针”
海葵长得很像植物,但其实是一种食肉动物,构造非常简单,可固着在岩石、木桩或贝壳、蟹螯上。它们长有上千个刺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刺丝囊从刺细胞中排出,同时刺丝由刺丝囊外翻出来,用以捕食和防卫。
色彩斑斓的裸鳃亚目动物,如蓑海牛,以海葵等为食,由于它们的喉部有一层坚硬的几丁质,所以吞食“毒刺”可以毫发无损。如果你以为裸鳃亚目动物像有些动物一样吃了有毒动物后自身变得有毒,那你就错了,裸鳃亚目动物虽是低等生物,用起毒来手段却很“高级”。捕食海葵后,裸鳃亚目动物以肠脏膨隆的方式将刺细胞置于下身某个部位,把海葵的刺細胞直接变成自己的武器。一旦遭遇敌害,它们就会射出这些“暴雨梨花针”,杀对方个措手不及。
(余娟摘自《发明与创新·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