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文学评论家。为人性格豪爽,生性幽默。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因为受“抗粮哭庙”案的牵连,冒犯了皇帝,被处以极刑。
行刑之日,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刑场上的金圣叹,昂然远望,没有丝毫的畏惧。他向刽子手要来酒,边痛饮边高喊:“割头,是疼痛的;饮酒,是快乐的;割头前先饮酒,真是痛快,痛快啊!”
金圣嘆的儿子来刑场与父亲诀别,哭得说不出话来。反倒是金圣叹安慰儿子,说:“别哭了,儿子,告诉我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哽咽着说:“八月十五,中秋。”金圣叹听了仰天长笑一声,高喊:“有了,有了……”别人都以为他吓疯了。
金圣叹想起了三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他刚刚批完《水浒传》《西厢记》之后,已是半夜时分了,金圣叹乘着月色来到了报国寺,想找老方丈聊聊天。在与老方丈闲谈一阵之后,恰好外面想起了“梆梆梆”的打更的声音,原来已经三更了。老方丈随口说:“半夜二更半。”可不,“三更”是现在的23点到凌晨1点,半夜12点不就是“二更半”吗?当时,金圣叹苦思冥想,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下联来对。现在儿子的话让他突然有了下联,他说:“有了,‘中秋八月中,快去告诉老方丈。”儿子只是哭得说不成话,只得瞎点头。金圣叹又说了一遍“中秋八月中”,脸上多了些欣慰,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恰好是在八月份的中间。
马上要行刑了,金圣叹却文如泉涌,看到泪如泉涌的儿子,他说:“儿子,哭有何用。我还有个上联,你来对吧,‘莲子心中苦。”金圣叹借“莲”与“怜”这两个字的相同读音,表达了此刻心中无奈的苦痛之情。悲伤过度的儿子那里还有心情对出父亲的对联,只是一个劲地哭。金圣叹叹了一口气,说:“唉,儿子,我来替你对吧,你可对‘梨儿腹内酸啊。”他还是借“梨”与“离”的相同读音,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儿子时的酸痛心情。
一代才子,在最后的幽默中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