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大自然探索

灯诱鼬揭示的秘密

灯诱鼬揭示的秘密

赵力

灯诱,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让大量昆虫聚集到我们设定的地点,方便统计观察。在昆虫研究中,灯诱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20多年前开始,我就坚持每年4~10月在川西山区灯诱昆虫,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蛾子等昆虫种类的一些变动情况。之前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水生昆虫——越中巨齿蛉”和“世界最大蚊子——巨大蚊”也是在灯诱昆虫的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通过对20多年的昆虫研究数据进行对比,我发现:川西山区低海拔地区的昆虫种类正在向高海拔扩展迁移。这一发现似乎在显示:川西地区气候正在逐步变暖。透翅天蛾分布区域已经上升了500米

透翅天蛾在川西地区分布区域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我经过连续20多年的灯诱昆虫观察发现。近年来,川西地区至少有130多种昆虫将聚居地扩张到了更高海拔的区域。通常,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下降6℃。那么,这些昆虫之所以朝着高海拔进发,应该与气候变化有关。我注意到,一种天蛾科的蛾类此前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但现在已经将它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海拔1500~2000米的区域。在最近10年时间里,还有一些昆虫分布范围的海拔上升了150~200米。这样的距离、这样的海拔高度变化,对于小小的昆虫来说确实是比较大了。

距离成都不远的青城后山、西岭雪山、鸡冠山、贡嘎雪山……都有我观察昆虫分布位置变化的点位。在我统计的物种之中,透翅天蛾、青城箭环蝶、中华虎甲和深山锹甲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它们的分布范围都有变化。以透翅天蛾为例。20年前,透翅天蛾在川西地区分布的最高海拔为890米;15年前,在川西分布的最高海拔为1100米;10年前,在海拔1220米的區域也能找到;而在2019年,它们开始飞上了海拔1450米的区域。一些绢蝶种类已经没有退路了

这样的现象在绢蝶科种类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些本来分布区域就比较高的物种似乎已经无路可退。22年前,四川的珍珠绢蝶最高可以分布在贡嘎雪山上海拔4680米的区域;2019年的数据则表明,珍珠绢蝶开始扩张到海拔5305米的区域——这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区域,因为海拔达到5600米,昆虫就很难生长。并且,山峰的高度也是有限的,昆虫朝着高山迁徙,终究还是有尽头的。20多年前,我曾经发现许多有绢蝶的地方。现在却有80%的区域都已找不到绢蝶的踪影。

珍珠绢蝶。20多年前,曾经发现许多有绢蝶的地方,现在已经难觅踪影。

在贡嘎山区,过去有不少做绢蝶生意的人现都已经转行了。2018年我到贡嘎山考察时,一位捕捉了20多年绢蝶的山民告诉我:过去当地人一个季度就能捕获2000多只绢蝶;五六年前,他们一年只能捕获200多只;而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捕捉,因为几乎见不到绢蝶了。我注意到:随着气温升高,在海拔4000米以上生活的绢蝶已经呈一种孤岛状分布,它们分散居住在十多个山峰之上,生殖隔离,基因开始缺少交流,种群逐渐走向没落……

四川的十几个绢蝶物种,绝大多数种类只生活在高山上,气候变暖对它们的影响最为明显,许多种类面临灭绝。对于昆虫来说,人们的捕捉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会导致它们种群灭绝的是环境的变化。

不过,就川西昆虫种群的总体数量而言,还是相对稳定的。拿蝶类来说,我观察统计:20世纪90年代有564种,最近20年调查深入之后,增加了100多种。但近5年并没有什么增加,要突破蝴蝶总量的原有记录,还是比较困难的。昆虫迁移与全球气候变暖

在研究昆虫与气候关系问题上,英国、德国和丹麦的科学家们曾合作研究证明:随着整个欧洲气候逐渐变暖,蝴蝶和蜻蜓的群体拥有越来越多浅色系的成员。对于昆虫来说,深色昆虫吸收的太阳能更多,而浅色身体能够反射太阳光,有助于防止昆虫过热。科学家观察到,不仅深色物种逐渐朝更冷的北方撤退,而且颜色较浅的物种的地理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朝北移动。

珍珠绢蝶。随着气候逐渐变暖,蝴蝶和蜻蜓的群体拥有越来越多浅色系的成员,而浅色系物种的活动范围也在向北移动。

深夜,大量昆虫被灯光吸引而来。灯诱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研究方式。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平均增加了0.74℃,靠近两极地区更是增加了2~5℃。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昆虫的影响尤其明显。昆虫的种群分布、种群密度、基因改变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联合国的报告,通过对1600多种昆虫的调查发现,其中940种明显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大量昆虫向高海拔地区迁移。

另一方面,科学家发现:全球气温上升将导致虫害增加,特别是在温带地区。这种效应是由于大多数昆虫最适合生长的温度区间为20~30℃,超过40℃昆虫发育反而会停滞。热带地区的昆虫本来就生活在最适合的温度区间,气温升高反而会让它们发育变慢。温带地区大多数时候没有达到昆虫最适合生长的温度,因此在气温升高后,温带昆虫种群的代谢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它们也因此吃得更多。据统计,在温带地区,气候每升高1℃,虫害导致的粮食作物损失会增加10%~25%,如果全球平均温度上升2℃,这将导致小麦、玉米和水稻这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球损失总计达2.13亿吨。有科学家称,据计算机模型预测:当地球温度平均上升2℃时(这可能在2100年前后发生),小麦产量将减少46%,大米减少19%,玉米减少31%。美国的“玉米带”、法国的麦田和中国的稻田等温带产粮地区将遭受的打击更甚,而玉米、大米和小麦是大约40亿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在欧洲许多地方,例如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地,科学家已经坚持了上百年的灯诱昆虫记录,这些系统化的记录资料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具有极大参考价值。我也希望,对成都地区每年的灯诱昆虫种类变动进行系统研究记录。我所在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目前已经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只要这个博物馆存在,我们的研究就会每年坚持下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这些研究数据或许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202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