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懿
不久前,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契克的团队邀请一些志愿者进行了一场“寻宝”活动,该团队要求志愿者在一块场地上游走并沿途扔下各种物品,然后让志愿者回忆自己扔下物品时所在的具体位置。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的回答情况与他们的智商无关,而是与他们的腰围有关:志愿者的身体质量指数(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越高,他们在寻宝任务中的表现越差。契克认为,肥胖的确会影响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想象的区域,可能导致大脑萎缩和记忆缺陷,甚至可能会加快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肥胖和认知能力“互相伤害”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腰围大于平均水平的健康中年人,其脑容量往往略低于平均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肥胖者的海马体(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区域)比非肥胖者的小得多。最近,科学家对超过500人进行大脑扫描的结果表明,与年龄相关的大脑退化在肥胖人群尤其是中年肥胖者中表现更严重(中年肥胖者的大脑相当于提前老了10岁),这表明肥胖确实会损伤认知功能。
然而,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健康状况,因为导致肥胖的因素很多(如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胰岛素抵抗等),而由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如体内脂肪增加、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等地很多。比如,胰岛素抵抗可能引发2型糖尿病(可能同时引起肥胖),而糖尿病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衰退有关。又比如,体内脂肪累积过多会刺激C反应蛋白(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水平升高,而脑炎的症状之一就是记忆障碍。
契克发现,肥胖和記忆是相互影响的。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认知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换句话说,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多少东西,而记不清吃了多少东西又会反过来让我们吃得更多,因而变得更胖。当人感到饥饿时,正常人能清楚记得已经吃过了,肥胖者却认为“好像根本没吃过什么”,从而服从大脑根据当下的“主观饥饿感”而做出的指令一吃。比如,严重失忆症患者很容易接连吃好几顿饭,因为他们可能不记得自己已经吃过饭。这表明,我们胃里实际有多少食物(即真正有多饿)和我们对记忆中已经吃了多少食物的认知(即主观感觉有多饿)在共同决定我们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而记忆受损可能让我们吃得过多,从而导致肥胖。
那么,如果记忆力得到改善,是不是就能少吃一些?
专心吃饭有助于避免长胖通常情况下,人不可能记住那些没有注意过的东西。所以,只有关注过某件事物,才能产生对这件事物的记忆。反过来也一样,某件事物形成的记忆越生动,我们往往就越能注意到它。
英国另一位心理学家罗宾逊招募了48名志愿者,邀请他们在实验室里吃午餐。他把这些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在他们进餐时给他们播放不同的录音:一组听的是提醒他们专注于所吃食物的音频;另一组听的是分散他们对所吃食物注意力的音频。第二天,罗宾逊再次邀请这些志愿者到实验室,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热量零食,并记录他们吃了多少。结果显示:与前一天对午餐分心的那组志愿者相比,专注于前一天午餐的那组志愿者少吃了近1/3的零食。
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例如,让志愿者一边吃午餐,一边在电脑上玩纸牌游戏以分散他们对食物的注意力。结果,他们对午餐的记忆果然不如专心吃饭的人的记忆清晰,后来前者也明显比后者吃了更多零食。这表明,对早些时候吃下的食物的生动记忆可能重新激活身体的某种生理状态,让人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那么饿,那么接下来自然就不会吃得过多。
由于注意力可以影响记忆力,因此肥胖也可能与注意力有关。现在已经知道,肥胖可能会损伤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大脑认知功能,而大脑认知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导致肥胖。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很容易引发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越吃越胖,越胖越吃。
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使用者需要把每顿饭的食物拍下来,然后回答关于这些食物的问题。这样做可以提高软件使用者对所吃食物的关注度,有助于形成对进食情况的生动记忆,从而降低人们在一天中吃得过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