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
《云游》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波兰)
《云游》有别于傳统长篇小说的结构,新晋诺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采用她所擅长的非线性碎片叙事方式,描述了116段迥然的人生旅途。全书围绕旅行和人体保存两个主题,融入神话、民间传说、当代波兰生活图景,虚实结合,试图探讨永恒的意义和人类的脆弱性。《绕日飞行》
保拉·麦克莱思(美国)
18岁拿到赛马训练师执照,29岁成为职业飞行员,从东到西飞跃太平洋,从探险经历到情感路程,马卡姆.柏瑞尔拥有足够硬核的人生。即使曾经深陷流言蜚语与命运的重疾,她也从未停止追求自由,无法复制的经历与强悍的人格魅力铸造了一代非洲女性传奇。《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塔拉·韦斯特弗(美国)
塔拉在17岁前从未上过学,接受父亲对她的洗脑:教育是无用且有害的,即便如此,她仍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凭借毅力最终走出了大山,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她想用童年经历告诉另一座大山里的女孩,“教育是思想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拓”。《大风向野》
练明乔
“90后”女性摄影师练明乔以作者的身份重新出发,从女性视角讲述了自己作为骑行者的故事。169天三万公里,在这趟横穿欧亚大陆的孤独远行中,与其说她是在追求远方的世界,不如说这是她在经历了属于年轻人的迷茫期之后,对爱、生命与未来的重新探索。
Q_最初读《云游》时有什么感受?之后又有哪些理解?
A_最初阅读时就意识到,我们都喜欢展示人体的博物馆。我在阿姆斯特丹的Body World的观赏感受一直无法与他人分享,因为不是很多人对塑化人体标本有所了解,有些朋友还会很抵触。但我在那一整栋楼里感受到的美、神奇、震惊是一种确凿的启示,终生难忘。
Q_在旅程中有哪些阅读习惯或者创作阅读的趣事吗?
A_因为赶着翻译《云游》,这本厚厚的精装本就跟着我去美国转了一大圈,我极其赞同她对机场和酒店的认知,翻译到一些在机场的片段时会感同身受,托卡尔丘克还特别提到了几个机场的俯瞰图、在飞机呕吐袋上看到的留言、在机场里的美术展览、心理学讲座和新书推介会……会让我在以后的旅行中多个心眼去观察世界。
Q_有没有独自旅行的经验?对于女性独自出行有什么经验?
A_十多年来,我基本上一直都是独自旅行。比如翻译《消失》后特别去柬埔寨看了书中提到的场景,如果不是因为书,我可能只去吴哥窟,但因为那本书,我去金边附近看到了大屠杀遗址、监狱、地雷博物馆、湖边村落……回想起来挺野的。我的经验是:独自出行时东西要精简,对人要有戒心,但也不能因此失去善意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