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
灯火摇曳的夜晚,挑花女从针线盒里抽出一根针,在藏青色的胚布上寻出一个原点,灵巧的双手不停地上下翻飞,留下一个个抽象、写意的精美图案。今天,在湖北省黄梅县仍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一根针,一条线,线分七色,针挑十字,一幅幅色泽绚丽、精美立体的挑花作品就这样在黄梅人的手里代代相传。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末清初,有着自己特殊的针法:包括十字针、双面针、直線针、空针、牵针五大类别。但无论用哪种针法,制作出的图案正反两面都十分整齐,没有针线接头。挑花技艺的传人石九梅说:“挑花方巾下针前开始数纱,从胚布正中间下针,上下穿针引线,不能左右走线,围绕图案行针走线,最后又回到原点,才能保证花样匀称,中间还要注意穿枝走叶,色彩配线以热闹为先。”每个艺人在遵从其特殊针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创造。针法亦从于心法,这正是黄梅挑花的独特之处。
虽然黄梅挑花有着精致严谨的手工技法,但它又保留着质朴、率真的风格。挑花纹样的内容多为吉利、祥瑞的动植物和人物,蕴含着先民扬善除恶、祈祥迎瑞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的表达,是通过托物言志和谐音两种形式表达的:如用两只比翼齐飞、奔向太阳的凤凰,象征人们追求爱情、欢乐、光明;把蝙蝠、葫芦、寿字、喜字填充在一个团花里,谐音“福禄寿喜”。这种艺术风格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立足于当下,充满感恩、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楚辞·离骚》中说:“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自古以来,北国便崇尚端庄大气、素雅恬静之美,南方楚人则偏爱艳丽、强烈、鲜明之美。黄梅挑花自然也继承了这色彩鲜亮的风格:黑底胚布与火红图案是黄梅挑花最常见的颜色构成,对比强烈而鲜明,给人以极为惊艳的视觉体验,宛如楚人漆器。而且这种色彩还耐脏,适合人们在劳作中使用。除了黑红,楚人对于青白二色也尤为喜爱,《楚辞·九歌·东君》里就有写“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黄梅挑花也加入了青白二色,以青粗布为底,配白线做骨架,再配以桃红、橘黄、淡黄等色,整体形成暖色基调。偶在其间点缀青白冷色,使作品显得丽而不佻、暖而不燥。
黄梅挑花与黄梅戏、黄梅禅宗文化并称为“黄梅三宝”。它在制作上精致、细腻,但整体上却倾向于俗、粗、野、简的风格,但“俗”并非庸俗,而是通俗;“野”非野蛮,而是乡野气息;“粗”非粗陋,而是粗犷、结实,“简”则是除去繁琐,直达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