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环球人文地理

“百万珊瑚计划”

“百万珊瑚计划”

苏隐墨 秦翌晨

2018年1月16日,在广袤、美丽的海南三亚,长期致力于保护、培育珊瑚,有着“珊瑚爸爸”之称的陈宏发起了“百万珊瑚培育计划”。而在此之前,作为一个民间研究工作者,他已经潜心耕耘长达三十年之久,并且曾被评为“感动海南”2017年十大年度人物。

进入21世纪以来,异常的气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给珊瑚的成长和珊瑚礁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全球珊瑚礁已经有11%遭到灭顶之灾,16%不能发挥正常生态功能,而60%则正面临严重的挑战。我国南海的珊瑚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大面积的珊瑚死亡和珊瑚礁的消失,破坏了南海的海洋生态系统。就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陈宏站了出来,决心要在南海海底建一座美丽的“珊瑚花园”!珊瑚礁饱受摧残南海“海石花”面临危险

珊瑚有个美丽的别名叫“海石花”,即会开花的石头。它不仅被广泛用作人类的装饰品,还在现代医学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生成的珊瑚礁,虽然覆盖面积不足全球海底面积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因此,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海洋生命发动机”和“海洋生物基因库”,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作为地球海洋生物链上的重要基石,珊瑚礁给全球约一半可供人类食用的海洋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

不仅如此,健康的珊瑚礁还被誉为“海上长城”,如同防波堤一般,吸收或减弱了约70%~90%的海浪冲击力,从而保护了脆弱的海岸线。而珊瑚礁本身的自我修补,也使得死掉的珊瑚被海浪分解成细沙,取代已被海潮冲走的沙粒。“一个岛礁没有珊瑚礁,就像一个山头没有树林,容易受到风暴潮和台风的侵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专家黄晖如此说道。除此之外,珊瑚礁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为当地的社区、渔业发展、渔民的工作及食物供应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具有诸多价值的珊瑚,在长达2.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狂风暴雨、火山爆发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没能让其灭绝。但是,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海洋表面温度增高、碳酸盐含量下降以及海平面上升,由此带来的异常气候(如厄尔尼诺现象),却造成珊瑚严重白化和大量死亡;同时,受人类过度捕捞、疏浚和垃圾掩埋等沿海地区开发活动以及陆地径流的影响,珊瑚礁正在逐渐消亡。而近海地区海水水质的污染和酸化,更是对珊瑚的成长和珊瑚礁的生存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2008年,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联合发出警告:假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目前的速率继续增加,那么受高温和海水酸化影响,全球仅存的珊瑚礁将在未来40年内一一消亡。由372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2008年世界珊瑚礁现状报告》也指出,全球有19%的珊瑚礁被破坏或完全丧失功能,另有15%的珊瑚礁将在未来10~20年中面临损失殆尽的危险。

造礁珊瑚对水温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一般水温约为20~30°C。而我国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C,属珊瑚生长的最佳水温范围,因此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

同样,我国海洋珊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大面积的珊瑚死亡和珊瑚礁的消失,破坏了我国的海洋生态系统。其中,作为我国海洋大省的海南面临的形势十分嚴峻:海南省管辖海域占我国海洋总面积的三分之二,除上千种鱼类和各种珍贵的水生野生动物外,海南珊瑚礁的品种和分布面积均居全国之首。但在2005年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起草的《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报告中,海南岛珊瑚礁被列入亚健康生态等级。

2016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时任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孝强沉重地表示:中国南海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退化——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珊瑚礁面积累计丧失80%,红树林面积累计丧失73%,整体形势严峻。

上千小时的水下作业三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坚守

海南三亚有着“东方夏威夷”的美称,其美丽的“海底童话世界”令各国游客心生向往。但南海生物多样性正逐渐恶化、珊瑚礁大量遭到破坏,给美丽的海底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被破坏的珊瑚礁和珊瑚的大面积死亡,不仅给海南旅游观光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给南海海洋生态体系带来不可估量的生态灾难。

怀着重现“海石花”生机的热情与希望,1987年10月,刚刚毕业、年仅22岁的陈宏,毅然来到地处三亚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工作,将年轻人的青春和精力全部投入海洋生物的研究中。望着波澜起伏的茫茫大海,他的心却早已沉入海底,南海珊瑚危在旦夕,他心中慢慢孕育出一个在南海海底种植“珊瑚花园”的梦想。在实验站工作的日子里,经由谢玉坎、吴超元、王春元和潘金培等知名教授的指导,他牢牢地打下海洋科研基础,在海洋生物的繁殖、病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珊瑚種类非常丰富,仅海南就有300多种珊瑚。由于各种珊瑚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人工培育珊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陈宏及其团队为了进一步提高珊瑚幼苗的存活率,每年3月~5月的珊瑚产卵期,都会远赴三沙海域,将海域中的珊瑚受精卵带到岸上,进行人工孵化。然后,他们通过对珊瑚苗种进行监控检测,选育健康的珊瑚苗种。通过这一方法培育的珊瑚成活率平均为70%,最高的一批已达到了99%,这个数字让陈宏倍感欣慰,“种植时仅六七厘米的珊瑚,现在最长的已经超过20厘米。”目前,陈宏已研究并繁育出数十种珊瑚苗,繁育出其余种类的珊瑚已不是难题。

经过数十年的艰辛探索和科学研究,陈宏团队已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可以通过单水螅体无性繁殖的方式,移植硬珊瑚的所有品种,有效地解决珊瑚无性繁殖难以经受台风考验等难题。

在过去30年里,陈宏扎根南海、潜心耕耘,在三亚崖州区海域、凤凰岛海域、西沙永乐环礁、陵水等海域,共培育成活了25万株珊瑚,形成了新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还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陈宏团队实验证明,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酸化的大背景下,枝壳藻能生长并粘结珊瑚碎屑成为微型珊瑚礁。这为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也填补了国际珊瑚礁研究的一个空白;除此之外,他们还首次发现货贝与软珊瑚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这是除了珊瑚与虫黄藻之外的另一种共生关系,为国内首次发现;不仅如此,陈宏团队还得出一个重要的论证:在珊瑚礁食物链中,食物链顶层的物种数量不可过多,否则会引起藻类等大量增殖,造成珊瑚礁生态灾难。在他们取得一项又一项显著的成绩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西沙发现了一种属于枝壳藻属的珊瑚藻新物种。陈宏团队将其命名为“热海珊瑚藻”,属于国际上首次发现的珊瑚藻新物种。

今年53岁的陈宏,仍旧奋战在南海第一线。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利用自然修复加人工辅助的方法,在约400亩的南海海域内,建设一个“珊瑚花园”。进而通过“珊瑚花园”带动全民参与,最终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深入保护,实现宏伟的“百万珊瑚计划”——完成百万珊瑚的培育。到那时,南海那些遭到破坏的珊瑚和珊瑚礁区域,将重新成为美丽的“海底花园”。而值得欣慰的是,陈宏表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他所做的事情,十九大以后国家对珊瑚保育工作也十分重视,他感觉有很多新的机会等着他去做得更好。“百万珊瑚计划”原来设想三年完成,现在形势比人强,极有可能在2018年完成。他表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当时有好多选择,可以去当个教授,也可以去出国当个高级技术人员。选来选去,美丽的珊瑚始终令人牵挂,最后我还是走了这条路。”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361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