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环球人文地理

“江湖”大战

“江湖”大战

欧维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因其特殊的生态地位,被人们称为长江流域的“绿肺”,有学者甚至直言,鄱阳湖一旦病变,长江中下游就会“半身不遂”。

近年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期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等“病况”,江西省水利厅认为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是治理的一剂良药,然而反对声却不绝如缕,反对者认为这将是刺向“绿肺”最惨烈的一刀……

最近,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提议再度拉弓上弦。

2016年11月23日,江西省水利厅官网发布了《鄱阳湖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以下简称“环评公示”),随后的11月27日,又发布《为了“一湖清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介绍》,详细讲述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概况及重要意义。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连发两文,被外界认为是鄱阳湖的“建闸信号”。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绿发会、“让候鸟飞”公益基金等组织、机构立即发声反对建闸,与此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发表长文,呼吁寻求替代方案……

事实上,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还是不建,已引发经年论战,但这次人们格外担忧——这会是最后的一次争论吗?

博弈36年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进与退

在鄱阳湖西岸有一个千年古镇——长岭村,因地处鄱阳湖重要地段,曾一度成为鄱阳湖流域著名的商贸重镇。长岭村的一位村民说:“早在几年前就有专家来这里勘察,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为建设水利枢纽工程做准备,这里是鄱阳湖最窄的地方,要建也只能在这里建。”

村民的猜想在江西省水利厅得到了证实,长岭村境内的长岭山与湖口县的屏风山隔着鄱阳湖相望,两山之间的湖面宽约2.8公里——这里是鄱阳湖入江水道中最窄的地方,按照2016年公布的“环评公示”中的构想,将在这里建一道总长为2993.6米的大闸门,对鄱阳湖湖区的水位进行调控。

其实早在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上,江西省水利厅就提出了兴建鄱阳湖“湖控工程”的构想,这距离“环评公示”的出台,已经过去了36年。在这长达36年的博弈中,江西省有关部门不断修改、调整水利枢纽工程的构想,如今的方案与最初的工程方案已经相去甚远。

1995年,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鄱阳湖区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正式提出在鄱阳湖兴建一座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然而直到2002年,这项计划才在全国“两会”期间被正式提交,但是,国家有关部门认为该工程会影响生态环境,不利于下游省市的防洪、用水和生态环境,主张缓行。

转机出现在2008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推动者、原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在两会期间提出了“调枯不控洪”的新理念,这也就意味着,此时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让了一步”,砍去了防洪、发电两大功能,最初方案的建坝也改为建闸。随即,工程迎来了转机——批准进入实质性调研论证阶段。按照江西省政府在2008年列出的时间表,该工程应于2010年10月1日开工建设,但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顺利,众多环保组织、个人立即发声反对,15名院士甚至在2009年联名上书国务院,反对在鄱阳湖建设水利枢纽——这项工程不得不再次缓行。

不过,江西并没有放弃。江西省有关部门再次邀请专家、《湿地公约》的国际组织、国际鹤类基金会等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相关课题进行论证,并根据环保要求对方案进行了修改,最终在2012年,完成修订后的工程方案上报到了国家发改委,并在同年征得了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的支持或原则支持。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报送了《国家发改委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关情况和意见的报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转入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2016年11月23日,江西省水利厅官网发布“环评公示”,这被外界认为是“建闸信号”。

根据相关人士对工程的介绍,现在规划的鄱阳湖水利枢纽为开放式全闸工程,每年4~8月份,闸门全开,长江与鄱阳湖连通,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而在枯水期9月到次年3月,将会按照生态与综合利用的需求,动态控制鄱阳湖流入长江的水,使得鄱阳湖能够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枯水位。

“这是个纯公益项目,若不是为了保护鄱阳湖,江西并不想建闸。”面对多方的反对声,胡振鹏有些无奈。2006年之前,胡振鹏一直是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坚决反对者,然而2006~2007年,鄱阳湖遭遇五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湖水急剧流失,对鄱阳湖生态及周边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次大旱改变了胡振鹏的想法,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解决鄱阳湖干旱及生态的问题。胡振鹏认为,这样一个“调枯不控洪”、不带发电功能的水闸,对鄱阳湖生态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调控后,鄱阳湖枯水期不会因为水位过低而造成湿地萎缩。胡振鹏说:“如果我们不在鄱阳湖湿地生态没有完全退化的时候保护,今后就迟了。”

“江湖”关系建与不建都是为了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从最初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至今,人们反对的理由也是生态。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江西省北部,其水系流域面积为16.2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淡水湖。鄱阳湖还是一个吞吐型的湖泊,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时,长江水就会倒灌入鄱阳湖中,整个鄱阳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而当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鄱阳湖的湖水就会流入长江中,于是,鄱阳湖便出现了“水落滩出、野草丰茂”的景象。也正是因為这样的“江湖”关系,造就了鄱阳湖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也让鄱阳湖成为鸟类重要的越冬地。

从每年的10月开始,成千上万的候鸟,从西伯利亚、韩国、日本等地迁徙而来,在鄱阳湖过冬,直到次年初春才开始北归,有诗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热闹场景:“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而其中最令鄱阳湖人自豪的是,世界上超过98%的白鹤都在此越冬——白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CR)级别的物种,这个级别的下一步便是“野外绝灭”。然而,现在担心的是,修建水利枢纽之后,这一盛景将不复存在。

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周海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会给鸟类栖息地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如果人为增加枯水期水量,势必会压缩候鸟觅食区域,减少候鸟的食物数量,对候鸟的迁徙和下一年度的繁殖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也认为:对湿地而言,自由连通的“江湖”关系远比人为控制的水位线更重要,而生物对自然的水文波动具有相应的适应机制和策略。候鸟监测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至2003年以来,白鹤等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并没有显著降低,甚至有部分物种的种群数量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在江西水利厅发布“环评公示”后不久,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对此发表长文,表示高度关注并重申关切,认为鄱阳湖在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呼吁积极寻求无坝(闸)的替代方案。而早在2014年7月23日,该基金会就曾对此做出过严重警告,称“若决策不当,将使得鄱阳湖面临的生态风险,演变成多个国际公约、双边协定中大国责任与义务的声誉影响和外交风险,存在着严重的后果。”

此外,鄱阳湖内还生活着另外一种CR级别的物种——长江江豚。长江江豚目前总数为1000余头,少于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其中有超过450头栖息在鄱阳湖内。生态专家认为,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江豚的打击是致命的,一旦建闸,长江中的江豚与鄱阳湖中的江豚将被分割在两地,对种群的交流将造成巨大影响。

不过,针对江豚的问题,鄱阳湖水利枢纽专门为江豚设置4孔净宽60米的大闸,并在右岸并行布置2条鱼道,方便长江与鄱阳湖中的江豚进行物种交流。但是,这个解决办法并没有得到认可。学者指出,横跨在鄱阳湖上的大桥就已经对江豚产生了重大影响,更何况是具有蓄水作用的水闸。此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鄱阳湖湖口公路大桥和铁路桥之间的江豚迁移行为,进行了长年的观测,他们发现,两座大桥对江豚的迁移具有明显的阻隔作用。此外,在修建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废渣及污染对江豚影响巨大,而闸门建成后,食物的减少和航运的增多,很有可能让江豚更加虚弱不堪。“每年都会打捞到几头江豚的尸体,它们大部分身上都有机械留下的伤痕。”一位老渔民说,“建闸之后,江豚最后的避难所可能就要消失了……”

对症下药“完全不可逆”的人工工程

鄱阳湖确实遇到了问题。

无论是希望建闸的江西,还是持反对意见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环保组织及个人,都没有否认鄱阳湖的枯水困境:近十年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旱情,最低水位出现的日期甚至提前了100天,这使得鄱阳湖湿地萎缩,沿湖近百万人饮水困难,枯水期水质日渐恶化。但对于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各方却持不同的观点。

江西省水利厅把引发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归结于“三峡水库群汛后蓄水”:一方面,三峡水库下泄的水中泥沙含量远低于预期,清水下泄,冲刷河道,使得长江水位降低;另一方面,三峡水库蓄水直接造成下泄的水量减少,长江下游水位再次降低,这就使得鄱阳湖出湖水量持续增加,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也因此持续走低。

不过,这个结论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赖锡军就指出,采砂导致了鄱阳湖泄流能力的不断增长,这才是导致鄱阳湖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半夜的鄱阳湖万籁俱静,一阵轰隆隆的船声突然打破了原本的寂静,鄱阳湖南岸的康山村渔民对这样的声音习以为常,他们知道这些“昼伏夜出”的渔船,都是为了鄱阳湖中的砂石而来。

砂石是重要的建筑原料,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脚步加快,对于砂石的需求与日俱增,2001年长江全面禁止采砂后,采砂活动转入长江沿线湖泊,而鄱阳湖成为了其中的重灾区,一艘采砂船一小时可采集五六百吨甚至上千吨砂石,偷采一晚上的毛利可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在高额的利润驱使下,非法采砂船的数量曾一度高达450艘,一年的采砂量甚至达到了鄱阳湖20年的沉砂量。曾有康山村渔民试图对非法采砂船只进行拍摄取证,却不料被采砂船上的人殴打致住院。

赖锡军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砂土的大量挖掘,导致湖口河道变宽,从而大大增加了鄱阳湖的泄流能力,他说:“应该在全面理解造成鄱阳湖水位降低的原因之后,再做出是否修建工程的决定。”而“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修建蓄水工程,将进一步掩盖已在鄱阳湖疯狂肆虐多年的无序采砂问题,对这一产业的约束和治理、恢复湖区水环境内的生态系统毫无裨益。

在江西水利局发布“环评公示”后,“让候鸟飞”公益基金联合中国绿发会、江豚保护行动网络发起了“呼吁寻找10000人,叫停鄱阳湖建闸联名”的公开信,其中征集到全国环保公益机构和团体110家,公众联名上千人,并在2016年12月6日“环评公示”结束的最后一天,将这封公开信和联署名单,递交到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环评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不过,有人依旧持悲观态度,认为这项工程被卡在环评上的几率为零。但其中一名联名的环保人士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做100%的努力。”

据了解,环评报告将于2017年公示,报告将细致研究工程对生态影响的利和弊,并拿出最符合生态要求的方案。然而,一位关注鄱阳湖20多年的生态专家说,不管这个水利枢紐工程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谁都没有办法否认的,一旦建成,这就是一项“完全不可逆”的人工工程……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377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