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业光
每到春天,浙江第一高峰黄茅尖就会演绎“杜鹃花似海,高山留异香”的烂漫情景。而在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全球绝无仅有的那几株百山祖冷杉。
明朝时,庆元矿冶兴盛,被称为“银都”。为了加强对银矿的控制,明政府派出大量宦官进驻各地督查开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每一块矿石,都浸透着矿工们的血汗。
庆元保存有中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这里也是瓯江、闽江和福安江的发源地,庞大的水系使得全县大小溪流近千条,几乎流经每个乡镇和村落。
自古以来,庆元就“偏安”于浙江省南端的绵绵山区之中,是距离省会杭州最远的县城。正是这种边陲性,让这里脱去了繁华,以一种更为隐逸、神秘的气质而存在,让人始终充满无限的遐想。
但无论如何,这里毕竟仍属江南,属于那个烟雨迷蒙、温情脉脉的梦里水乡。没有浩如烟海的大漠戈壁、沟壑纵横的辽阔高原,也没有四野苍茫的广阔牧场、银装素裹的皑皑雪峰,但我们会看到河流穿城而过,廊桥飞跨河面,百姓悠闲度日……在那些闻名世界的廊桥上,总会坐着一些老人,他们闲聊中的时间就等于脚下无声流过的河水。而在远处,在百山祖的森林里,那几株混生于众多杂草树丛中的冷杉,生长和枯荣都无声无息。在三井溪谷中,那一只只舂米的石臼,盛满了清冽的溪水,如果不是当地人指引,我们哪里会知道,这是几百万年前由于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在火山岩区留下的冰川遗物……
在庆元,时间的来去都毫无形迹。这里似乎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却又因遗忘而美好,因遗忘而始终如初。
浙江第一高峰的花海奇观全球绝无仅有的百山祖冷杉
从高空俯瞰,浙江地势从东部沿海开始,向西南逐渐隆起,境内海拔最高的地区,几乎集中于庆元一县,因此庆元堪称“浙江屋脊”——除了海拔1921米的浙江第一高峰黄茅尖、海拔1856米的第二高峰百山祖之外,周围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超过20座,重峦叠嶂,气势非凡。
黄茅尖是武夷山系洞宫山脉的主峰,这一带山岭逶迤,沟壑幽深。随着高度的不断变化,沿途可以感受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矮曲林、山地灌丛等立体植物景观带的原始森林风貌。
春天是黄茅尖最美的时节,春风拂过之后,山腰那200多亩的天然杜鹃林便被唤醒,麂角杜鹃、云锦杜鹃、猴头杜鹃等竞相怒放,红艳艳的一片煞是好看。前人吟咏的“杜鹃花似海,高山留异香”,正是此情此景的生动写照。
黄茅尖以南约10公里,便是同属洞宫山脉的百山祖,与之遥遥相望。与“浙山之王”相比,百山祖虽然海拔高度名列第二,但论名气和风光,丝毫不比黄茅尖这位“大哥”逊色,甚至犹有过之。
百山祖原先叫“万里林场”,敢号称“百山之祖”,自然不是浪得虚名。这里最著名的景观,首推“云海日出”,特别是在夏秋两季,风过山峦,云海时如蛟龙翻滚,时如烈马狂奔,而风平浪静之时,则犹如姑娘薄薄的面纱,朦胧迷人。拂晓时分,一轮红日升起,像一团火球,与云海辉映交融。
云海日出的壮阔让人心潮澎湃,而百山祖的另一绝妙胜境——“梅岙夜月”则以清新、纯净让人沉醉。百山祖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弥漫着林木的清香,夜晚流连于此,目光越过葱茏的树冠,但见星空琼宇,令人浮想联翩。
观植被、看林相,是大山里不可多得的享受。走一趟百山祖,就可领略亚热带完整的植被类型。而在众多的植被中,最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非百山祖冷杉莫属。百山祖冷杉是第四世纪冰川时期的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因全球气候变暖,原先在地球上分布较广的百山祖冷杉向高海拔地区退缩,现今生长在百山祖南坡的几株冷杉已是全球绝无仅有,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十二种最濒危的植物之一。百山祖冷杉开花结果的周期很长,自然繁衍的能力很低,再加上当地人曾有烧山垦植的传统,无疑加剧了冷杉濒危的危机。所幸近年来,设立自然保护区后,人们成功繁殖出百山祖冷杉种子幼苗,这对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具有深远的意义。
百山祖不仅是植物宝库,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历史上,这里曾有虎豹频繁出没,流传着许多人与虎的故事。1999年前后,浙江省最后一次野外发现华南虎的事,就发生在离百山祖管理处几百米的地方。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护林员在一条水沟边看见一大两小三只华南虎在饮水,人与虎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老虎吼叫着转身跑向密林。护林员当时没有相机更没有手机,只发现老虎在地上留下的脚印。此后,浙江再也没有人在野外看到过华南虎,而这次“世界极度濒危的十大动物之首”的华南虎重现,给百山祖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曾经的“银都”一部浸透血汗的采矿史
庆元境内多山,但有一片山区,由于山势陡峭,攀登困难,很少有人出没,因此保留了一些人们尚不熟悉的区域,百丈崖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洞,由于地势险要,当地几乎无人进入过洞内,久而久之,关于山洞的传说也就越来越多,越传越玄。有人说,这些山洞和大山里其他的山洞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通往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还有人曾看见洞口云雾缭绕,似乎有穿古代衣服的人在洞口出入……
神秘的传说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他们深入这些洞穴探秘后发现,原来这些山洞是古时开采银矿后留下的遗迹。
据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时,浙西南的庆元、遂昌,以及闽北是我国的矿业基地,其银矿出产量占了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明朝成化、万历年间,“矿税大兴”时,庆元矿冶兴盛,被称为“银都”。根据庆元县县志记载,当时庆元全县有50多个矿点。当时,采掘银矿成了浙西南、闽东北一带山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当地的行政建制,也完全围绕采矿而设。今天的庆元,还保留有银官局的地名,当地俗称“太监局”。这是因为庆元一带的矿山当时都属于官矿,为了加强对银矿的控制,明政府派出大量宦官进驻各地督查开矿。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矿工不堪压迫,纷纷逃入森林茂密的高山之中,冒險私自开矿,明朝统治者自然不能任凭这种行为肆意发展,便调动军队进山剿灭,逼迫之下,矿工们只能奋起反抗。1442年,庆元人叶宗留带领矿工开始了起义。经过两年的战斗,起义军队伍越来越大,后来,福建的矿工也爆发了起义,两股起义军相互配合,声威大震,屡败明军。然而在一次战斗中,叶宗留不幸中箭阵亡,起义军坚持两年之后,被明军所镇压,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才以失败而告终。
起义被镇压以后,庆元当地的银矿开采依然在进行。明万历二十一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来到庆元附近的遂昌任知县,当时朝廷依然派官员到庆元、遂昌一带督查开矿,弄得百姓倾家荡产,日夜不宁。面对这种状况,湯显祖在一首名为《感事》的诗中写道:“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他把批评矛盾直接指向了派太监搜刮金银的万历皇帝,当时还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矿难,死伤了许多矿工,汤显祖非常心疼,他积极向上反映矿工的民生疾苦,但万历皇帝并没为此所动,依旧派出太监进驻矿区督促采矿,采矿作业昼夜不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每一块矿石,都浸染着矿工们的血汗。
在漫长的岁月里,庆元先民在绵延的大山里开采出大量银矿。如今,历史早已远去,只有那一处处被开凿的遗迹,还在见证“银都”充满辛酸的过往。
华东最大的火山岩冰川遗迹“小三江源”的温润情怀
银矿是大自然赋予庆元的财富,而这里保存完好的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山岩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同样是大自然馈赠给庆元的地质宝藏。
在庆元县举水乡境内的河谷和山坡上,分布有大量冰臼、冰川漂砾、冰碛砾石、U形谷、冰蚀洼地等第四纪冰川遗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河谷冰臼,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个别规模非常大,直径达6米,深度在12米以上。经专家考证,庆元县举水乡的冰川遗址,距今已有约200万至300万年。这些冰川遗迹保存了许多第四纪冰川时期的重要信息,对研究浙南地区古气候、古环境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风景秀丽的地方大多山水相依,庆元境内虽然没有什么大江大河,却很好地传承了江南水乡的特质——全县大小溪流近千条,庞大的树枝状水系,几乎流经每个乡镇和村落,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带着江南天然的湿韵和鲜绿。
山有脉,水有源。溯源而上,你会发现,这一庞大水系的主干瓯江、闽江和福安江,都发源于百山祖山区。百山祖庞大的森林系统涵养了源源不竭的水源,水流从山顶顺势而下,在山间一路蜿蜒,汇聚成无数飞瀑、流泉,然后向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奔流。正如闻名于世的青藏高原有壮阔的“三江源”,庆元也有自己的“小三江源”。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其生态环境具有能影响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巨大效应,并由此广泛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拥有“小三江源”的庆元,虽偏安一隅,也同样孕育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一个宜人养生避暑的天地。密集的水网浸透了庆元,也湿润了每一颗流连于此的心。即便是在酷热难当的七月,行走在庆元,也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清爽世界,阵阵清风袭来,让人心旷神怡。
正是凭着高纯度的“原生态”,庆元——这个隐于浙西南的“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跃然闯入人们的视野。只要你来到这里,就会发现它那遗世而独立的性格,它兀自存在,不需要刷存在感,它的存在感就如同它宽阔的胸怀,丰裕的负离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见证沧海桑田的火山岩冰川遗迹……“这是一处被遗忘的角落”,或许就是对它最高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