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环球人文地理

燕山上的北朝古长城遗址

燕山上的北朝古长城遗址

唐晓峰

燕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文化名山。古长城遗址的原始沧桑面貌,在燕山嶙峋的峰脊上,显示着远古的人文风采。近几年来,我们在编绘《北京市历史地图》的考察工作中,注意到了北京燕山上的古长城遗址。

这些“古长城”遗址与明长城遗址显然不同。在北京地区所见的明长城,修筑整齐,有高大砖石墙体和空心敌楼。而“古长城”则只是简单地由不规则的石块垒起的城垣,墙体低矮,倾圮严重,但依然蜿蜒在一些高山峻岭上。只是,由于遗址低矮,有些更隐蔽在树丛中,所以在山下看不到。这些长城虽然不够壮观,却比明朝长城要早900来年,是北京地区长城修筑历史的起点,对于全面认识燕山山地长城,十分重要。

公元6世纪,北齐政权在北方多次修筑长城。其中与今北京地区有关系的,是《北齐书》在叙述天保七年(556年)的情形时所说的:“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这段话是北京地区北部山区最早出现长城的记载。“先是”,说明这道长城的修筑略早于天保七年。“西河总秦戍”,是这道长城的西端,据《读史方舆纪要》,总秦戍在大同府西北境。“东至于海”,应该是渤海。长城东部终点在渤海边,估计在今山海关附近。这段长城的中段,行经燕山山地。

今北京密云县有地方称古北口,古北口本指长城关口,的确在这里可以看到雄伟的明长城。不过,古北口一名的形成,并不是因为明朝长城,而是由自更早的北朝长城。在今古北口一带仍可看到尚存的北朝长城遗址。

北齐政权在燕山修筑长城之后,被后来的北周、隋、唐反复利用。后代反复利用北齐长城的原因,除南北政治形势相似外,还有更具体的地理原因。今北京北部的燕山山区至河北卢龙一线有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几处重要的“天设”南北孔道,这几个隘口成为确定长城行经的限制性地点,无论是谁要沿燕山东西一线设立长城防线,这些关隘都是重点防守区位。北齐修筑长城。始将上述隘口一并纳入长城防线,后世设防,不须也不容作大的改变。况且在修筑长城的工程技术上,北朝至隋唐没有什么改进,你是石垒,我也是石垒。因此,我们想不出北周、隋、唐的边务将军舍现成的北齐长城而不用的理由。

在华北地区,早有燕、秦修筑的长城,但都在偏北的地方,大致在今多伦、围场、赤峰、敖汉一线。这一线可看做是燕山山地的北缘。燕、秦长城将大片燕山山地囊括于塞内,这样的防御区位,虽然御敌于数百里之外,却有两大缺陷:一是长城沿线多为荒凉之地,守兵给养困难:二是所防卫的大片燕山山地并无多大经济社会价值。其结果是,防御难度巨大,但利益却有所不值。到北齐时,终于放弃大片低价值的燕山山地,而在燕山山麓的南缘设立长城防线,这样,既利用了山势,又有平原基地的高效補给,在部署上更为合理。北齐的长城布划者,对于燕山区域的军事地理形势想必十分熟悉,方能做出令后世持续遵循的合理部署。

一般说来,高山长城遗址伴随的古代遗物很少,我们在考察时发现了北朝板瓦,实属难得。这些板瓦的时代,可作为古长城遗址时代的重要参照。所以,讲这里的长城遗址是北朝的,并非没有实物依据。

公元l4世纪。明朝取代元朝,永乐迁都北京。为了防范蒙古人南下,明朝一开始便注重长城的修建。在北京地区,他们尽可能地利用旧有的北朝长城,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建,许多古长城均被覆盖。不过,在有些地段,明朝稍做调整,变换长城走向,于是遗下一些古长城的段落,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遗址。

北朝长城遗迹是北京地区十分重要的历史遗存,它丰富了北京地区长城遗产的内容,使北京地区长城实物的历史提早了约900年。北京城,是背依燕山而壮大起来的城市,它是北部山区长城防线的总指挥部,也是长城防线重点的守卫对象,北京城与长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北朝长城遗址的初步确认,使北京燕山山地的文化底蕴变得更加厚重。燕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文化名山,古长城遗址的原始沧桑面貌,在燕山嶙峋的峰脊之上,显示着古代的人文风采。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396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