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环球人文地理

从花杆会到东方式斗牛

从花杆会到东方式斗牛

沈哲

表演者倒挂着用双脚夹住花杆,双手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向下滑行,并时不时抬头、扭动身躯,远观犹如一条游动的巨蛇,极具震撼力。

“砍火星节”上,巫师点燃火把,并扛着火把绕众人转圈,口中念念有词,转完9圈后,巫师割断围绕众人的五色线,然后再一刀砍断火把。

无论天晴下雨,新娘前往男方家时都要撑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当地人相信,红色油纸伞犹如一张符咒,能够保佑新娘一路上逢凶化吉。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迁徙往往是人类谋求生存的重要手段,当农耕出现后,人们的居所开始逐渐稳定下来。但由于战乱,苗族人仍然不断地进行长时间、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

根据《洪关乡志》记载,定居在洪关的苗族,祖先大多是从四川西北部,沿着赤水河,历经千辛万苦才辗转到达洪关的。所以,洪关苗乡的节庆、风俗都保留着厚重的迁徙痕迹,他们以这种特别的形式纪念自己曾经的历史,虔诚地表达着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信仰……

花杆会上的各种杂技登山节要走过一条光明大道

农历正月初一,当晨雾中的洪关才刚刚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人们就早已盛装打扮好,准备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一个盛大节日——踩山节。踩山,在苗语中被称为“欧桃”,即围绕山坡游玩。举行踩山节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踩山堡”,踩山堡一般选在地势平坦的山间,一经选定就不再轻易变动,从1983年至今,洪关的踩山堡就一直固定在小坝场村的水淹凼。

踩山节从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正月初五,除了洪关当地人,踩山节还会吸引毗邻的金沙县、仁怀市等地的人前来参加,人数多达5000余人。正月初一当日,在水淹凼的中央会立起一根高达15米的木杆,木杆的杆顶绑有横木,横木上扎着柏香叶子和青、蓝、红、白四色彩带,当地人形象地将其称为“花杆”。在苗族的历史上,花杆的地位极其重要,花杆上的四色彩带分别代表着苗族的各个支系。相传,在上古时期,苗族的祖先蚩尤在战争中被打败,被迫率领九黎部落辗转南迁,进入西南的蛮荒之地后,其族人分散到了深山老林中。不过,只要蚩尤在山顶上树立起一根长长的花杆,并系上彩带,分散在四处的苗家后人就能寻着彩带赶到蚩尤的身边,共同抵御外族的入侵。到了今日,花杆早已失去召集战乱中的族人的作用,却已然成为苗族人凝聚的象征,成为一种神圣的祭祀符号,所以,踩山节又被称为“花杆会”。

在踩山节到来之前,洪关的乡民们会在族内推选2~4名有威望的人,充当“会首”,主持整个踩山活动。在踩山节开幕的当日,会首们一人吹芦笙、一人打伞、一人抱着大公鸡,开始绕着花杆转圈祭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则自觉列队跟随会首转圈,转完9圈之后,踩山节的活动就正式拉开了大幕: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的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参加拔河、扭扁担、打火药枪比赛;前来祭祀的人们,则带着猪头、大米、公鸡等物献祭在花杆旁的神龛前,祈求神灵消除百病,保佑家人平安顺利;打着油纸伞的青年男女,对唱着山歌,期待有情人能听懂自己的衷肠,最终结为伴侣,白头到老;此外,更有三五友人聚在一起,拿出白酒,猜拳行令,尽兴而乐……一时间,歌声、芦笙声、欢笑声、火枪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在踩山节上,最受人们关注的活动是爬花杆。爬花杆是一项集杂技、娱乐于一体的活动,苗族男青年身穿麻布长衫,腰扎白布帕子,背上背着芦笙,手脚并用地爬到花杆顶部。花杆下,男吹笙、女伴舞,围绕在花杆四周;花杆上,表演者手撑横木倒立,嘴吹芦笙,人随乐声晃动,表演着“金鸡独立”“车轮旋转”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到了下杆时,表演者则倒挂着用双脚夹住花杆,双手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向下滑行,并时不时抬头、扭动身躯,远观犹如一条游动的巨蛇,极具震撼力。

事实上,在一年之初,洪关还有一个男女老少都会参加的节日——登山节。从洪关乡到泮水镇的山路来回曲折,形状极像草书写成的“亮”字,人们誉之为“光明大道”。在每年的元旦,洪关的居民们都会拖家带口,沿着山路走“光明大道”,这样做既是缅怀祖先的迁徙之路,同样,人们也相信这条神奇的大道,能让小孩健康成长、成人鹏程万里、老人寿比南山。

惊心动魄的东方式斗牛砍火星:一个小家族的狂欢

当时间推进到国庆期间,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辛苦了大半年的洪关苗家人将以一场惊心动魄的斗牛比赛来庆贺丰收。

洪关的斗牛不同于西班牙式的人与牛相斗,而是两头水牯牛以牛角相抵来分出胜负,这种斗牛方式也被称为“东方式斗牛”。洪关斗牛活动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南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称:“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洪关的苗族人将蚩尤尊为先祖,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牛是一种图腾符号,斗牛绝不仅仅是为了取乐,而是怀念先祖蚩尤最直接、最熱烈的方式,同时,洪关的苗族人相信,只要牛肯打架,就预示着来年一定会风调雨顺、庄稼大收。endprint

在斗牛开始前,相牛师会前往各家相牛,即挑选斗牛,相看的范围涉及牛的角、四肢、口舌、尾巴、毛皮颜色等各个方面——相牛师的经验老道,他们往往能从普通人未识之处,精准地辨别出可以参加比赛的最上乘的水牯牛。到了比赛当日,洪关的男女老少都会披金戴银,身着节日盛装赶往斗牛场,看台上人声鼎沸、声乐齐鸣,斗牛场内的斗牛勇猛冲杀,场面惊心动魄,极其壮观。战败的水牯牛黯然离场,而最终的胜利者将在主人的牵引下接受众人的欢呼,成为受人敬仰的“牛王”。

如果说斗牛节是整个洪关的盛宴,那么“砍火星节”则是一个小家族的狂欢。在旧时,苗族聚居在山林中,住宅多为木屋、草棚,天气炎热时,常易发生火灾。苗族的先民们认为,大火是鬼神降灾所致,所以,一个家族常会聚集在族内的一户人家中“砍火星”,以祭祀鬼神、驱祸禳灾。“砍火星”的日子因姓氏的不同而不同:小坝场村的侯姓族人于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举行,洞口的熊氏一族则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八日举行……在洪关,砍火星节对每一个姓氏家族都意义非凡,族人都会自觉地按时参加活动,在当地甚至流传着:如果三年不参加本族的砍火星节,则意味着本人自动脱离了本宗族。

每到自己宗族“砍火星”这天,男女老少都要自带一根斑茅草,以及一根彩色的布条前往“砍火星”的主办人家中。布条也是有讲究的:男带蓝色布条,已婚妇女带红色布条,未婚姑娘带青色或绿色布条。“砍火星”由族中的巫师主持,事前,主办人家早已准备好祭品,并在宅院外立上一根刺老苞树,将族人带来的斑毛草和布条捆在刺老苞树上,再用五色线围成一个圈,将族里的男女老少围在圈内。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巫师点燃火把,然后扛着火把绕着众人转圈,口中念念有词:邪魔鬼怪,驱出门外,火星火星你走快点,你到云南四川,永远不准你回来……转完9圈后,巫师割断围绕众人的五色线,然后再一刀砍断火把。这时,提前选出来的射箭人则手持弓,用力将箭向西方射去,这也就意味着邪鬼、邪火已经远去,苗民们不再受到侵害。仪式结束后,射箭人还会将斑茅草、刺老苞树、五色线和弓箭放到无人践踏的地方,族人们则一起吹笙跳舞,把盏言欢,直至欢尽方散。

撑着红油纸伞的新娘苗家芦笙到底有多少种玩法

除了节庆,洪关的婚俗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婚礼一般分三天进行。在婚礼的第一天,男方家要组建一支由媒人、新郎、伴郎、迎亲公婆、唱歌郎、吹笙师等组成的接亲队,接亲队伍的人数必须为单数,接亲回来时,加上新娘就变成了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接亲队到了女方家,女方则会在院子里、屋檐下、大门口以及堂屋4地举行隆重的接风仪式,这时,男女双方的唱歌郎就要以“谜语”式的歌曲对答,将气氛推向高潮,整个过程耗时约1个小时。

第二日早晨,举行完交亲仪式后,笙鼓齐鸣,吹奏起《迎亲曲》《送亲调》——新娘开始动身前往男方家。当新娘踏出大门,无论天晴下雨,都要撑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当地人相信,红色油纸伞犹如一张符咒,能够保佑新娘一路上逢凶化吉。在路上,人们吹着芦笙、载歌载舞,当里程过半时,接亲队就要停下来吃午饭、“回车马”(苗语,意为叨絮),唱歌郎大唱:“越过九十九道岗,渡过八十八条河,走了七十七个弯,此时正当吃午饭,分割鸡肉祭祀老祖宗,走完一百零八道弯,跨过一百零八条江,辞谢女家车马来相送。”

到了男方家,新娘在进入大门前,男方的婶娘还会手提祭品,站在大门槛上为新娘叫魂,这时才表示新娘的身、心都到了男方家。晚饭后,男方家族中有名望的长辈还会共同给新郎取一个吉利的名字,并大唱“取名歌”——这个名字将在婚后被广泛使用。而这一夜,新人双方并不同房。到了第三日,新娘还会回门拜亲,首先拜媒人,然后才到家回拜父母。半个月后,男方还要背着礼品,到女方家走访、看望亲戚,拜毕后,才算真正把新娘接回了家中。

苗族人擅歌舞,所以,无论是婚丧嫁娶、搬迁侨居,还是耕作休息,人们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洪关苗乡的歌曲不注重格律,只讲究押韵,风格变化多样,歌曲题材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神话、历史、生产、爱情等各个方面。而在所有的题材中,又以情歌的数量最多,其中既有委婉含蓄的,如:远看情哥穿身红,手中提个画眉笼,问你画眉卖不卖,单卖画眉不卖笼。也不乏热烈而直接的,如:想郎想郎真想郎,请个画匠来画郎,把郎画在铺盖上,又盖铺盖又盖郎。洪关的青年唱歌,常能自带伴乐,他们拿上芦笙、长腰鼓、箫、笛、木叶就能演奏出一曲天籁之音,而其中的芦笙又可以算得上是苗家的“传家宝”。芦笙的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芦笙的雛形,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也已有关于芦笙的描述:“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尽管苗族在历史上不断迁徙,但芦笙却在流离中保存下来,成为苗族的文化符号。直到现在,洪关乡境内仍有古芦笙60把,芦笙艺人60余人。

自古以来,有芦笙便有芦笙舞,人们吹芦笙,或弯腰对吹,或旋转腾踏,或下蹲弹腿,或勾脚碰膝……芦笙的曲调有80多种,舞蹈动作则多达100多种,其中不乏许多高难度动作:倒立——表演者倒立着吹芦笙;蚯蚓滚沙——表演者头足着地,身躯悬空,一边吹着芦笙,一边以头为轴心旋转、翻滚;踩鸡蛋——先将3个鸡蛋放置地上,表演者脱去鞋袜,赤脚在鸡蛋上来回跳芦笙舞,而鸡蛋不碎……在一旁观赏的人,常常被这些绝技震惊得目瞪口呆。

此外,在洪关的学校还专门开设有苗语班。苗语是我国少有的既有语音又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苗语逐渐失传,但洪关的学生却可以使用苗语对话,并用苗语书写文章,这在全国都属少见。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398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