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秦岭,老子的影子无处不在。莽莽秦岭似乎是中国大地一座专门为道家文化而崛起的山岭。
公元前516年,白头皓首的老子辞官西行,骑上一头青牛,走上了寻找心灵净土的归隐之路。就在老子即将到达函谷关的前几天,函谷关令尹喜登上关楼,举目远望,天地之间,紫气东来,尹喜顿觉,不日之内将有圣人经过,于是更衣沐浴,静候老子到来。
尹喜的诚心打动了多年来述而不著的老子,于是这位洞穿天地的大哲学家,在秦岭山脉东首写下了《道德经》。700年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宗教,以《道德经》为教义经典读本的教派——道教,在秦岭破土而生。老子也被推上了道教圣坛,成为道教最高尊神——太上老君。自此,秦岭山脉就一直笼罩在道教文化的神秘气息之中,成为中国大地仙气飘逸的文化圣山。道教第一洞天皇室御用的汤峪温泉
秦岭山脉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就在莽莽秦岭集结千山万岭跨入关中大地之际,一座举世瞩目的高峰在秦岭山脉中段的陕西省太白、眉县、周至三县交界处横空出世,这就是中国大陆中东部第一高峰、大秦岭主峰太白山。
太白山海拔3771.2米,拔仙臺一带孤峰刺天,终年积雪不化,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唯一可以看到雪山景观的地方,也是华夏第一奇观——“太白积雪”观赏地。
作为终南仙境的起点,太白山自古就是众多修行者、隐士和历史缔造者心向往之的精神圣地。最早与太白山结缘的神仙,是那位神通广大、友善和蔼的太乙真人。太白山之所以又叫太乙山,就是因为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所以在民间,人们至今相信太白金星是太白山主神。西汉成帝时期,太白山就建起神祠,祭祀谷春神。道教诞生后,太白山被封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一洞天,于是,游仙隐士、高道真人往来穿行于太白山,隐居修行。太白山也从秦岭众多山峰中脱颖而出,成为凝聚道教文化的高峰。
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太白山极顶的人,是3000多年前的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人建立西周,大功告成后,来到拔仙台封神点仙,封赏协助他诛灭商纣王的各路功臣。而与太白山关系最密切的古代文人,则是出生时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坠入怀中,遂取名李太白的盛唐诗人李白。从“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去天三百里,遐迩与世绝”的诗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一生狂傲不羁的诗仙,在面对高峻神秘的太白山之际,内心难以掩饰的膜拜与敬仰。
在太白山北麓的汤峪口,有一处太白山汤峪温泉,那里山环水绕,古木葱郁,景色如画,是享受“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休闲胜地。太白山汤峪温泉有大泉三口,日涌水量400多吨,水温经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钾、钠、铁、碘等多种矿物元素。从西周开始,被郦道元盛赞“沸涌如汤,可医百病”的太白山汤峪温泉,就是帝王后妃的御用洗浴之地。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西巡,从咸阳城出发,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太白山。秦始皇在汤峪温泉沐浴净身后,派卢生上太白山向隐士讨教了长生不老之术,才起驾踏上漫漫西巡之路。
在汉代,虽然先后有包括汉武帝在内的四位皇帝到太白山洗浴、避暑、祭祀,但与唐朝皇帝对太白山温泉的痴爱相比,还是略有逊色。长安近郊本来就有华清池供皇室享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还是舍近求远,频频来到太白山洗浴休闲。据记载,隋文帝杨坚曾在此建“凤泉宫”作为避暑洗浴之地,唐玄宗曾三临其地,赐名“凤泉汤”。太白山是神仙居住的神山,神山流出的温泉,自然就是神泉了,寻常人也会生出“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奇妙感觉来。太白山草医的信仰猴子行走的采药路
在太白山行走,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太白山上无闲草,遍地都是宝。”
有人统计过,太白山漫山遍野的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有1415种之多,居全国八大药山之首,游一次太白山,就等于读了半本《本草纲目》。公元7世纪中期,孙思邈两次隐居太白山长达数十年,完成了传世医药学经典《千金要方》,巍峨神秘的太白山也成就了他的“药王”形象。
灵芝、太白米、太白茶、手儿参,是人世间稀有的神药灵草,也是太白山最具灵性的药物。在太白山采药人看来,获得这些名贵草药,不仅要靠运气,还要有神灵保佑。
上山采药,下山治病,是古代生活在太白山的人摆脱病魔的唯一途径。在漫山遍野中草药的支撑下,“太白山草医”也就自然而然地传承了下来。在秦岭许多村落的集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蹲踞于街市一角,身旁花花绿绿的布袋上摆放着从太白山采来的太白参、太白米、祖师麻、灵芝等草药,以望闻问切的方式给人治病。这些人,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太白山草医。他们既拥有识别太白山优良草药的本领,又从太白山道士那里学来一些道医知识。
到汉中市南郑县时,我与一位早年在太白山采药的老草医庄大夫相遇。从十五六岁开始,他就跟师傅上太白山采药,走遍了高山峡谷间的每一条药道。南郑县在汉江南岸的大巴山区,太白山在汉江北岸的秦岭山区,从南郑到太白山,过去有傥骆道沟通,但对于采药人来说,从洋县华阳镇进入太白山南坡,就得避开大道,朝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去。“秦岭名贵药材都在两三千米的高山上。”庄师傅说,“太白山的人参、太白米、金耳环质地比大巴山的好。”每年农历五六七月,是太白山采药的黄金季节。端午节一过,来自陕南南郑、洋县、佛坪的采药人,先从太白山南麓上山;紧接着,太白山北麓周至、眉县、户县的药工也顺着子午谷、斜峪口,一步一步撵着渐退渐高的太白山雪线,在高山悬崖之间寻找药材。
对每一位采药工来说,上太白山,向神山索取所需之物,是一件极为庄重的事。庄大夫回忆到,上太白山采药前几个月,师傅就开始做准备。除了采药所需的工具和干粮外,选择黄道吉日最为重要。临行之前,还要举行隆重的拜祭药王和土地神仪式。朝着一座高峰或一片丛林烧香跪拜,祈求神灵保佑之后,他们寻找珍贵草药的旅程才会顺利安全。
采药人的一生,是在悬崖峭壁上度过的。庄大夫说,跟师父采药那些年,他走了世界上最难走的路。“从汉中到关中的官道,本来就够难走了,采药人走的地方,只有猴子才行走!”
有一次,他和师傅在活人坪梁一座山峰上爬了一天,黄昏之际终于采到一枝碗口大的灵芝。就在两人准备沿着山顶放下来的绳子返回时,突然下起了暴雨,他们只好躲进悬崖上的一座山洞。暴雨下了一夜,他们就在山洞里歇了一宿。天亮后,雨停了。师徒俩准备离开时,却发现一条碗口粗的蟒蛇也盘在洞口躲了一夜雨,他们只好悄俏地蹲在洞里,太阳出来后,蟒蛇呼啦啦地溜走,他俩才爬出了山洞。
“我师父就是靠太白山的药材看了一辈子病。现在太白山的药材少了,到我这里看病的人也少了。”我们离开的时候,庄大夫还坐在那一堆装满药材的布袋中间,远远望去,就像坐在采药人曾有过的黯淡的记忆里。终南山楼观台问道神仙与隐士的修炼之地
不深入到秦岭主脊,就不会理解终南仙境的真正含义。
汉代以前,秦岭被称作“南山”或“终南山”。而真正意义上的终南山,是指秦岭北坡陕西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一线的山岭。终南山挺立在长安以南,莽莽苍苍,隔天绝地,超凡脱俗的神仙、功成身退的名士,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宿。而这一切的缘起,都与老子落脚楼观台有关。老子离开函谷关之后,大致就是沿着渭河南岸与秦岭北麓之间的谷地,经华山、骊山、长安,而后向南到达终南山麓的楼观台的。
道教诞生后,道教八仙、隐士高人频繁往来,纷繁云集,在终南山结庐隐居、修行求仙,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蔚为壮观的终南仙境文化奇观。
从函谷关,我就这样一路追随着老子的行踪而来。
楼观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老子时代。据楼观台现存的《楼观先师传碑》记载,这里原本是精于易理八卦的尹喜结草为楼、观察天象的地方。后来尹喜将老子带到这里讲经传道,看准的就是终南山远尘嚣、脱俗累、弃俗世的安谧幽静。两千多年来,以楼观台为中心的终南山,几乎成了神仙出没,道士修炼的绝佳之地。
楼观台现已被建成森林公园,沿着平坦曲折的山径向上走,两边的竹海、松林和飘拂在苍翠山岭上的几丝白云,一下子就让人有了超然尘世的感觉。在树木蓊郁的曲径里拐几道弯,山林里冒出一座古塔楼,那就是老子说经台。尹喜陪伴老子到达楼观台之后,就在这座突兀的高岗筑起说经台,请老子讲解《道德经》。战国秦汉时期,围绕着说经台,楼观台里住满了隐士和方士。秦始皇还在公元前219年,亲自到尹喜结楼处行祭祀之礼。到了隋唐,李渊追认老子为其远祖,楼观台得到了执政者前所未有的抬举,朝廷赐米赏帛,扩建楼观台。
在说经台入口处,有一尊唐高宗武德年间欧阳询隶书撰写的《大唐宗圣观记》碑,记述了楼观台的历史和李渊修葺楼观台的史实。据说这是欧阳询留给后世的唯一一通隶书石碑,碑文开首一句话就是:“夫至理虚寂,道非常道,妙门凝渺,无名可名。”
退避山林,远离世俗,清风明月,仙云野鹤,是中国历代隐士追求的理想境界。在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深处,有一座张良庙。一位曾经辅佐刘邦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谋士在功成名就之后突然隐居山林,吸风饮露,辟谷修炼,过起了逍遥的生活。在张良庙留存的碑刻中,从清代的于成龙,到民国时期的冯玉祥、于佑任,甚至连何应钦都对这位乱则进,成则退的“英雄神仙”充满了敬意。
真正的隐士其实已经与神仙境界近在咫尺。在道家看来,隐居修炼的根本目的是远红尘,弃杂念,悟天机,然后让自己的灵魂从俗身肉体里脱离出来。道教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48岁时,遇上八仙中的吕洞宾和钟汉离,受到点化,决意抛弃名门生活,到终南山掘洞穴居,就是在岩洞隐居的七年时间里,他将禅宗、理学和道教的养生学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隐士是中国保存最好的秘密之一,他们象征着这个国家很多最神秘的东西。”美国著名作家比尔·波特在谈论中国古代隐士时说。那么多的神仙、隐士、名士汇聚于终南山,在古道上、庙宇里每行走一步,我的内心都会激起一阵神秘而清澈的喧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作为生活在滚滚红尘中的俗人,对于历代隐士们那种陶醉在“乘彼白云,至于帝鄉”的心境,自然是无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