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惠明
摘 要: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时计算机教学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樹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依据学生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持续提升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该文以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为切入点,分析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技工院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095-02
现代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使用,要求现代人才一定程度了解与掌握计算机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校计算机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现状
技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不重视职业规划、职业关键能力不足以及责任意识不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相应问题,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创新能力。传统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观念陈旧,课堂上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存在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况。甚至部分教师直接根据教材宣讲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无法驾驭课堂秩序,影响到课堂氛围,学生无法认真听讲,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也就影响到教学目标实现,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技工院校学生年龄普遍不大,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加上心理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接受内容时存在明显选择性。尤其是当前生活中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学生对计算机理论课程兴趣不大,喜欢上机操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软硬件设施不断更新,一些教师知识更新迭代不足,并未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知识库,满足计算机课程教学需求。此外,少数教师因循守旧,教学理念落后,影响到教学质量提升,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顺利培养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的创新能力。
2 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随着普通高中持续扩招,技工院校生源质量逐渐变差,学生综合基础也越来越差,大部分技校学生未能认知到计算机学科在未来工作中重要性,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另外,部分技校并未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单一,使得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1)学习基础不扎实。技校学生生源总体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差异明显。面对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传统教学无法照顾这些差异,也就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2)课程容量较大。计算机课程涉及学科内容繁杂且更新迭代快,仅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需求。同时,相关技术快速更新,软硬件不断变化,行业新理论与方法持续出现,课程内容也越来越多,单一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外,受到课堂限制,教师不可能讲述太多新技术方面的内容。(3)师生互动较少。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有限。同时,师生互动减少,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技校计算机教学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正确把握计算机教学德育实践方向的情况。表现为并未正确认识计算机教学的德育性特征。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觉得德育就是班主任、思政教师的责任,不符合计算机教学的特征;国家倡导德育教育,大部分教师意识到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时间操作时受到自身认知水平限制,无法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 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3.1 更新教学理念,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技校计算机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信息化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微课、慕课进行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从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与深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引导任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同时根据不同学习任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目标探索,全面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在设置好教学目标后,还需对教学成效进行预测和评估,之后再对此应用进行反思,思考其设置是否合理、标准。再如,技校计算机学习中最关键、最难掌握,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就属对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一旦学生将计算机概念混淆或者出现记忆错误,不仅在计算机知识点的掌握上出现问题,在后面实践应用中也会出现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掌握计算机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概念教学的内容和需要,为学生安排相适宜的微课、慕课进行教学辅助。此外,对于不同计算机课程,都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目标与用途,第一节上课就要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讲解Office办公软件时,让学生首先知道该软件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个人简历制作,表格数据汇总,课程表设计等。教师先展示样式和效果不同的实例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上课时设计的教学课件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3.2 完善实践体系,打造双师教师团队
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就是实践课程体系,直接承担着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岗位技能与提升综合素养的责任。因此学校在原有实践课程体系上适当调整,增设、删减等部分内容,实现对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现阶段技工院校计算机学生的就业岗位与质量直接受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需要及时创新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校方强化计算机教学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搭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这种情况,专业教学时可以发挥“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所谓“走出去”,学校可以通过综合评定等方式每年选定1~2名骨干教师,前往市场一线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或科研工作,并与一线人员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引进来”,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才来校讲座和授课,实现理论内容与实践的相联系,培养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成立关于计算机相关的多个专业小组与社团,把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知识,在现实中得到了充分实践。如学校成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社团,在校园网络的日常维护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操作的实践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了,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3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技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方法,依据教学需求合理运用微课内容。这里以《PhotoShops图像合成》为例进行积极性分析。录屏式微课具有制作简单,操作具体形象的特点。微课的设计选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对操作过程进行录制。不直接将学习内容呈现的学生,而是利用微课方式塑造情境并引出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以获得新知识点。问题可以包括新知识点关联的内容、原有的错误认知等。
微课展示内容:提供学习指导、观察典型案例、提出新知识点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碎化处理,并将微课使用时间进行碎化分配。直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对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可以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使用。例如,学习该课知识点时,涉及到移动图片、自由变化、羽化处理等,其中新旧知识点都有。这部分知识学习时提供相应视频,方便不同学生学习,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提升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理念提成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课资源多且知识碎片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通过微课开展个性化学习,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所侧重。
3.4 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联系是計算机课的突出特点,通过教学实验与上机实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条件,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技校计算机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计算机课堂上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管理制度,珍惜计算机设备,同时逐步养成计算机使用道德意识。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教师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网络内容,正确使用网络。通过这类活动使得学生获得理论并提升德育素质。
技校计算机教学作为技工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决贯彻“全方位”育人方针,增强计算机教师的德育自觉。一方面,要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师对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认识,增强教师的德育自觉。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当代技校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的能力,充分帮助教师挖掘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元素,探究良好的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校该课程,开发富有吸引力的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课程或教学方式,以达到真正的德育渗透。计算机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与考核模式,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发课程素材和资源库,突出实践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平时的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技能的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内容,从而为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创造条件。
4 结语
总之,计算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教材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教师要花心思丰富教学内容,并将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
[1] 胡其荣.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4):133,139.
[2] 邓丽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4):117-118.
[3] 徐天凤.基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