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环球人文地理

大洋洲唐人街

大洋洲唐人街

梅彬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也是除南极洲以外,人口最少的一个洲。但在这里,依旧能够找到唐人街的身影。

从大而繁华的悉尼唐人街,到长而古老的墨尔本唐人街,再到逐渐崛起的奥克兰唐人街……这些国人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同样记录着千万华人的奋斗史,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它们在曲折下逐步走向繁荣,成为南半球熠熠发光的华人印记。悉尼“中国城”从小小德信街到澳洲最大唐人街

很难说清楚,大洋洲究竟有多少唐人街。不过,规模最大的,非澳大利亚悉尼唐人街莫属。

悉尼唐人街有个很好听的中文音译,叫雪梨华埠,英文是Sydney Chinatown。它位于悉尼商业中心区南端,地处中央车站与情人港之间。严格来说,悉尼唐人街已不是一个“街”字所能涵盖得了,称它为“中国城”,或许更加贴切。这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城,已经扩展到拥有十几条街道、500多个华人商业机构的规模,而它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更如励志剧一般,令人连连感叹。

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华人前来淘金,第一批华人商店及旅馆便在靠近港湾的悉尼岩石区设立。后来,采金业逐渐没落,大部分华人返回祖国,其他人则选择留了下来。1870年前,约有200名华人在岩石区居住,他们通过种菜、捕鱼、制造家具、洗衣等维生,逐渐形成悉尼首个唐人街。可惜的是,这种现状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房租不断上涨,不少华人开始搬离岩石区,迁往悉尼禧市场附近,并延伸至不远处的莎梨山,形成了悉尼第二个唐人街的雏形。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悉尼市政府重建达令港附近的街市,越来越多的华人便从禧市场和莎梨山移居到该地区的德信街上。经過当地华人的苦心经营,德信街迅速崛起,成为华人文化、经济集中的唐人街。1980年,以德信街为核心的悉尼唐人街正式创建,所以当地人常说:“悉尼的中国龙,脚在岩石区,身在禧市场,头在德信街。”

如今,悉尼唐人街以德信街为核心,向四周发散出新的唐人街——北有车士活,南有好士围,西有艾士菲和巴拉玛打,西南有卡布拉玛打,近市区还有马利围等,一个以市中心老唐人街为圆心的“唐人街群落”就这样形成了。

虽然没有德信街名气那么大,但这些新兴的唐人街各有特色。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艾士菲的“上海街”。在那里,招牌上写有“上海”二字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说上海话通行无阻,上海小吃随处可见,各类上海货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人打趣说:“这哪里是悉尼,明明就是上海。”艾士菲也因此得一别号“小上海”。与艾士菲相似的,还有被称为“小台北”的车士活。众所周知,夜市是造访台北的必到之处,而车士活,同样因夜市而出名。车士活有一条步行街,街的中央会定期举办大型夜市,各种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摆在街边,街上熙熙攘攘,店主招揽顾客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场面热闹非凡。除此之外,在此生活的华人多是来自中国台湾的移民,这也是车士活被称为“小台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新唐人街崛起的同时,处于核心的老唐人街也“不甘示弱”。比起新唐人街的中西结合,德信街有着更浓的中国味儿,尤其是在建筑方面,多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堪称整个悉尼唐人街标志性建筑的中式牌楼。德信街的街头街尾竖立着两座绿瓦红棂、玲珑标致的中式牌楼,牌楼上分别写着“通德履信”和“四海一家”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牌楼两旁各矗立着一只工艺精细的铜狮,好似守护神坐镇在此。走进街内,华人商店鳞次栉比,大小餐馆、杂货店、理发美容店、中医诊所等不胜枚举。店外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招牌往往以汉字为主、英语为辅,街面全都用美观的白砖铺就,路旁还设有花坛、灯饰和亭台,极具中国特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440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