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miu_C
在德國北部的平原上,蜿蜒流淌的易北河正奔赴德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汉堡。早在公元前4世纪,汉堡一带便已有人类活动、定居,直到公元8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大帝下令在此修筑城堡、建立城镇,于是汉堡正式诞生。
对缺乏优良入海口的德国而言,水系发达、直通北海的易北河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位于易北河河湾最深处、扼守其入海门户的汉堡,则凭借天然的航运优势和厚重的历史积淀,长期扮演着北德地区中心城市的角色。直到21世纪的今天,汉堡愈发繁荣:欧洲最富裕城市之一、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世界第二大飞机制造区、水陆交通枢纽、新闻媒体中心……岁月悠悠,而这座城市的故事,也将如易北河水一样,继续流传下去。名副其实的“世界桥都”繁荣港口的昼与夜
汉堡是一座建立在水道上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阿尔斯特河、比勒河这两条易北河的主要支流,以及上百条小运河穿插交错,如同血脉一般在城市中流淌,又如蛛网一样将四处连接,最终构成了汉堡的城市形态。因此,人们可沿着河道从四面八方抵达市中心,亦可乘船上班或出行。
既然河道纵横,那么桥梁必不可少。据统计,整个汉堡市拥有2500多座桥梁,甚至多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伦敦桥梁的数量之和,居世界首位,难怪被誉为“世界桥都”。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这些桥梁的材质和造型也大有区别,古朴的木桥、厚重的石桥、肃穆的铁桥、宏伟的双层桥……它们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河道上,如同一件件艺术品装点着城市,就连过桥、看桥都成了在汉堡旅行的一大乐趣。其中,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关锐桥建于1633年,仅10多米长,造型简单,显得朴实无华。与之相比,汉堡最现代化的桥梁,是跨越易北河的柯尔布兰特公路桥。它建于1970年,全长3618米,距离水平面高达54米,号称“百桥之首”。
汉堡更是一座港口城市。汉堡港作为河、海两用港,以及德国最大、最繁忙的国际大港,港口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约占城市总面积的1/7,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因此世界各地的远洋轮在航运期间都会在此停泊。据统计,每年进入港口的船只近两万艘,年吞吐量达6000万吨左右,它们或满载着货物前来,沿着易北河进入德国内陆;或载着产自德国的商品,驶向别国的市场。
有趣的是,港口前设有一个“欢迎点”,每逢外国船只进港,“欢迎点”就会立即演奏该船籍的国歌以示欢迎。至今,“欢迎点”已有60余年的历史,每天,各国国歌在这里不断响起,吸引了大量的民众与游客,他们在此聚集、聆听,有时还会掀起阵阵热情的欢呼。
站在港口远眺,眼前风光豁然开朗。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汽笛轰鸣,只见宽阔的水面上,形形色色的船只你来我往;岸边停放的各种博物馆船只,正在水波中摇曳;一艘艘游轮间,大批的游客上下有序,各类水手服、海魂衫来回穿梭;更显眼的是排在码头外的巨大货轮,这些载满集装箱的庞然大物正整装待发。更多的集装箱还停留在码头上,它们被整齐划一地堆码着,旁边成百上千架桅杆直指向天,与起重机的震天长臂一起竖立着,勾勒出了汉堡港天际的线条。
白日逝去,落日来临。晚霞温柔地抚摸着这些钢铁巨物,桅杆与吊臂的线条逐渐变得模糊,集装箱与仓房的轮廓也徐徐融进夜色。这时,港口附近的歌剧院、酒吧、餐馆和酒店门庭若市,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而随着客轮与码头上的灯被一一点亮,港口则进入了那个笙歌鼎沸的迷离之夜……古老的教堂和市政厅恐怖的地牢和美妙的袖珍世界
汉堡不仅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文化与艺术之都,那些散布在城市中的风格各异的建筑,就是最好的诠释。
位于老城东面的圣米迦勒教堂,是汉堡古建筑的代表。它矗立于一座小山坡的高处,被视为汉堡的守护者,同时也是勾勒汉堡天际线的重要一笔。
圣米迦勒教堂始建于1750年,与汉堡城一样,该教堂被毁坏过数次,如今人们看到的是1907年第三次重建后的模样。来到教堂大门前,抬头即能看到门廊正上方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青铜雕像,展示了天使长圣米迦勒张开双翅、右手高举十字架征服恶魔的场景,这也正是教堂名称的由来。作为汉萨同盟时期(公元14~17世纪)新教最好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圣米迦勒教堂的钟楼拥有德国钟楼中最大的钟面,以及汉堡唯一的巴洛克式圆尖顶,尖顶高达132米,完全用铜覆盖,从古至今,一直是易北河上往来船只的登陆地标。步行或乘坐电梯登顶钟楼,伴随着呼啸的河风与悠扬的钟声向外望去,视野极为开阔:繁忙的港口码头、鳞次栉比的街区、涓流不息的河道……整个汉堡城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