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楠
2020年8月,在东非吉布提,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消失已久的动物——索马里象鼩,距离1968年人们最后一次看见它们,已经过去了52年,以至于这个物种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在“寻找失落物种”的倡议中,曾提出了25种“最想要找回的失踪物种”,索马里象鼩就是其中之一。值得高兴的是,科学家们此次发现的索马里象鼩数量不算少,多达12只,研究人员由此演算推测,其生物群体生存状态良好。
既然索马里象鼩现存数量如此可观,为何这么多年却未曾被人发现呢?这与象鼩这个物种的特性相关。象鼩虽然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大象”,但它们只是如同大象一般,拥有一个长且灵活的鼻子而已,其外形更类似老鼠,身形娇小,体长在17厘米~57厘米左右,一条裸露无毛的细长尾巴,就约占了体长的一半。它们体重不超过1000克,最小的品种不过掌心大小,体型偏大的灰面象鼩也不过小兔子那么大。体型小,加上行动迅速、行踪诡秘,所以尽管它们高度陆栖,大部分时候都是白天在地面活动,却也常常躲过人们的视线。索马里象鼩“消失”这么多年,倒也可以理解。
此次发现索马里象鼩的报道,让一部分人开始注意到这种鼻子长长的“小可爱”。其实,在象鼩大家族中,索马里象鼩只是其中的一小支,这个大家族共有4属16种,广泛分布在明星物种丰富的非洲,但人们对它们却知之甚少。似鼠非鼠竟有细长“象鼻”
象鼩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草原、森林以及多岩石地区,因为草丛、树木和岩石可以起到遮蔽的作用,方便象鼩藏匿,躲避天敌。相应的,不同种类的象鼩生存环境不同,它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差异。一些象鼩生活在森林中,它们便会利用天然裂缝或树叶筑巢,有的种类则生活在多岩石地区,从小就拥有挖洞穴的本领。
从大体模样上看,象鼩与跳鼠十分相似,但它更小巧。象鼩后腿较长,脚趾外张,擅长跑跳;爪子锋利,非常适合抓住树皮或岩石,捕食较大的猎物时,象鼩还可以用爪子将其掰开;它们身上最有特点的部位,就是那细长而灵活的鼻子,粗略看去形状和大象有些类似,这也是象鼩一名的由来。最开始有人认为象鼩无非是一类长着长鼻的老鼠或鼩鼱而已,然而通过DNA检测,结果证实象鼩同大象才是“近亲”,至于老鼠、鼩鼱这类体型相当的生物,关系反而相去甚远。
象鼩的“象鼻子”很灵敏,能够感知气味、风向和振动,它全凭此躲避敌人,追赶猎物。白天,象鼩在其领域周围奔跑寻食,草蜢、甲虫、白蚁、蜘蛛、千足虫和蚯蚓等,常出现在它们的菜单上,加上自身具有一定抗毒能力,象鼩还敢猎食蜈蚣、蝎子之类的有毒昆虫。寻找猎物时,它们用修长灵活的鼻子搜寻,一旦发现猎物,象鼩就用长鼻拨开树叶之类的障碍物,像食蚁兽一样,用长舌将食物舔到嘴里。如果遇到体形大一点的猎物,比如蜈蚣,它们会先用前脚把猎物固定在地上,然后再把头偏向一侧,用臼齿咀嚼。有时候没有足够的虫子充饥,象鼩也不介意“吃素”,植物的茎叶、花朵、浆果等都能够填饱它们的肚子。进食的时候,象鼩一般手捧食物坐着吃,细长的尾巴起到平衡作用,这种做法能使它们更好地观察四周情况,以防鸟类、蛇等天敌的偷袭。
“象鼻”定情出生就会跑的“巨婴”除了用来寻找食物,象鼩的鼻子还可以用以“定情”——遇到心仪对象,它们会互相碰鼻子定终身。
到了发情期,雄性象鼩将离开自己的家寻找配偶,沿途中要时刻警惕被捕食者发现。象鼩是独居动物,各自守在自己的领地里,对于雄性来说,找到一个雌性并不容易,若想增加遇到雌性的几率,它还需要扩大领地,这意味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体力。当一只雌性象鼩出现时,雄性会立马抓住机会,不停地在树干上摩擦尾部,发出强烈的性腺气味,吸引雌性象鼩的注意。如果雌性不感兴趣,就直接扭头走开,若运气好,雌性正处于性成熟期,且被雄性象鼩的味道吸引,她就会用鼻子来碰雄性的鼻子,如此,两只象鼩算是“定情”了。
象鼩比较专一,终身实行较为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当有了另一半后,它们还是會各自守着自己的领地,因为出于资源分配的需求,雌雄象鼩各自拥有猎食的领地,互不往来,可避免资源上的竞争。但双方的领地又或多或少地重叠在一起,平时还要进行巡视,防止邻居入侵。雌性象鼩怀孕期间,总待在家里,很少外出,雄性象鼩会忙碌着寻找食物,为雌性象鼩送去。整个孕期约为40天~60天,每次能产下1只~3只幼崽,一年内可进行多次生育。
象鼩幼崽一出生,就发育得非常成熟,像非洲羚羊的幼崽般,落地就睁开了眼睛,还能奔跑,只需要三两天就能够适应独立外出觅食。不过,“早熟”也意味着孩子是“巨婴”,圆耳象鼩的宝宝出生时重达10克,而普通成年圆耳象鼩只有40克重,很少有物种能像象鼩幼崽一样,发育得如此大了才生下来。小象鼩诞生后,雄性很少负责抚养幼崽,有些种类只是每隔1天来看望一次幼崽而已。雄性象鼩对妻儿的唯一贡献,大概就是巡护地盘,保护资源。
为期两周左右的哺乳期里,小象鼩的胃口很大,长时间都处于饥饿中,需要经常进食,所以独自抚育孩子的象鼩妈妈,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外出觅食和照顾幼崽上。象鼩快跑小径上的生死冒险
象鼩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奔跑”的一生。经过长期“拓建”,象鼩能在自己住处附近一公顷的范围内,修建无数条四通八达的通道,它们将这些通道牢牢记在脑子里,一旦受到威胁,就会立即选择合适的通道逃走。所以,象鼩比其他草原小动物有更大的几率躲开天敌的追捕。
例如面对鸟禽从空中进行的攻击,象鼩会借助地形自救——立马跑进灌木丛,进入自己建好的“路网系统”,一路狂奔,沿着小径跑回自己的家。这时的鸟禽拿象鼩无可奈何,因为时隐时现的灌木丛挡住了它们的视线。
按体型比例来说,象鼩奔跑的速度是猎豹的两倍。高速生活方式消耗了相当多的热量,使得象鼩的新陈代谢率非常高,这导致它们的生命周期十分短暂,大多数象鼩只能活2年左右。在它们短暂的一生中,无论是逃脱天敌还是追猎食物,象鼩都需要保证速度,所以清理“路网系统”上的障碍,变得尤为重要。每天起床,象鼩都会沿着各条通道奔跑,一边清除路上的树叶、草根等障碍物,一边寻找美味的昆虫,以便果腹。而据统计,每天象鼩将白天百分之四十的时间,都花在了清理通道障碍物上。
除了树叶、草根这样的障碍物,作为非洲常驻民之一的大象,也常常為象鼩带来麻烦。大象的巨足一脚踩下,就能轻而易举地毁掉象鼩辛苦打理的通道,若排出的巨型粪便恰巧落在通道上,象鼩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无能为力。幸好自然界有自己运行的智慧——即便远在一公里之外,蜣螂也能闻到粪便的味道,继而被吸引过来。蜣螂用头上的“锯齿”切开粪便,铲子一样的腿做出完美的粪球。用不了太久,粪便就被蜣螂们打包带走,象鼩又可以继续清理通道了。这样的插曲时不时地出现在象鼩的生活之中,它们一生都在构建灌木丛中这个“路网系统”,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来维护。而另一方面,象鼩对其所构建的通道过分依赖,有时也会成为致命的弱点。例如当山火发生时。大火熊熊燃烧,诸如象鼩一样的小动物地处低处,很难发现危险逼近,等意识到危险时,火势已经将其包围,它们基本成了“囚徒”。所以,只有离开自己建立的“安全区”,走向未知的地方,象鼩才有可能把烈焰甩在身后,保住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