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中学生百科

从被安排者变成主宰者

从被安排者变成主宰者

[知趣]

问:我老家是四川的,我跟着父母来到南京读书。总是有人问我在家里是不是顿顿辣椒下饭,是不是从小就会搓麻将……可惜,我真的不爱吃辣,也不会搓麻将,家里更没养过熊猫。我是不是给家乡丢脸了?

答:有一个网络名词“地域拖油瓶”,就是形容像你这样给家乡“拖后腿”的朋友,即不具备当地特征属性的人,比如数学不及格的黄冈人、不会跳舞唱歌的新疆人、不会骑马射箭的内蒙古人等。

北京人总会被这些问题攻击:天天去故宫和长城溜达吧?300分是不是就能上北大?家里有5套房吧?能不能唱个京剧?那些喝不了豆汁儿、没看过升旗、没在三环内塞车两小时、没爬过长城的,就成了“北京拖油瓶”。“东北拖油瓶”指那些不穿貂、没有大金链子、身高不足1.6 米、不爱搓澡、不抗冻、说话没东北口音的东北人。“山西拖油瓶”特指爸爸不是煤老板、不爱吃面、不爱吃醋的山西人。“山东拖油瓶”特指不爱生吃大葱、不开挖掘机、没爬过泰山、酒量不过三瓶的山东人。“内蒙古拖油瓶”特指不会骑马射箭、不会摔跤、没看过草原、没住过蒙古包、不会唱歌跳舞的内蒙古人。“湖南拖油瓶”特指没去过“芒果台”录制现场、不吃干辣椒、不吃臭豆腐、不嚼槟榔的湖南人。

“地域拖油瓶”并不是贬义词,是对当地人的调侃,是对家乡寄予的一片深情,上升到地域歧视层面就不对了。但是,我还是想说,不能吃辣的湖南人、四川人、贵州人,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问:为什么很多人会梦见考试,而且是噩梦?

答:噩梦常见的主题有:高空坠落、遭到追赶、痛失亲人、考试失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一个重要的约会等。关于考试的梦总是挥之不去,每年都得做几回。“这次考试又没及格!”“铃声响了,题目还没做完,老师跑过来收卷子了!”“完了,藏在大衣里的‘小抄被监考老师发现了。”醒来一身冷汗。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反正每年高考前,我必做关于考试的噩梦。那段时间,我就刻意不深睡。但总是在迷糊中感觉自己在做试卷,而笔突然没水了,我急得大叫:“谁有多余的笔?”然后突然惊醒。翻个身,继续睡。不知道过了多久,梦见数学老师拿着大刀追杀我,我一口气跑进一个小房间,房间里就一扇窗户,打开窗户的唯一途径就是解开墙上的三道数学题。我毫无思路,急得满头大汗。数学老师一直在外面撞门。眼看门就要被撞开,我突然醒了。吓得赶紧打开电脑,搜搜数学知识点,以备下次做梦时派上用场。

最近一次,梦到在考政治,我拿到试卷就拼命答题,直到写得手颤抖。写完最后一题时,我自我感觉良好。还剩5分钟,我优哉游哉地检查起试卷,翻页时,突然发现选择题忘了做!这时我才惊觉自己的答题习惯是先做大题,后做选择题。那一瞬间,我的手开始不听使唤。百般折磨过后终于醒来,我倒吸一口凉气。

我害怕的不是梦到了考试,而是,怎么连我做题的习惯,周公都知道?

[知心]

问:父母一直觉得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摸得透人性,看得穿俗世,便对我生活的各方面指指点点,甚至帮我规划好了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我想做的事情还没开始,就被父母否定了。我不想过一眼看到尽头的生活,不想被家里安排。我该怎么办?

答:网上有一个话题:对于不想要被安排的人生,你做过什么努力?有个网友的经历应该能给你一些启发:“18岁填志愿,不肯听从父母的建议,结果被现实打脸。22岁,大学毕业,不肯回老家做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跑去国外读研,抽空做各种零工,硬撑着不问家里要钱,最后身体几近搞垮。25岁回国,不肯安居家乡,非要远走北京,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如今,磕磕绊绊走了许多弯路,终究还是过上了满意的日子。”像这位网友一样,不“服从”安排也能过上期待的生活,再好不过。但是,不想被安排,并非要偏离正常轨道、剑走偏锋、胡作非为才显得精彩,做接地气以及正确的事情,也可以显出个性。

父母的安排也罢,建议也罢,都没有想象的那么无法接受。大部分的父母只是有一个美好的期望。父母这一辈,看到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也品尝过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硕果,他们看得比我们远,想得比我们深。而我们,身上多的是青涩与稚嫩、冲动与热血,我们未必能做出比父母的建议更好的选择。所以,在被安排的时候,不妨耐心一点,听听父母的声音再做决定。在你迷茫的时候,与其被动着、沮丧着,不妨主动试试父母的“安排”,也许做着做着,你就从被安排者变成主宰者了。

问:父母都是没读过书的人,便想让我努力学习。初中时,有一次考差了,我自尊心很强,又害怕父母生气,便无助地对妈妈说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她突然说道:“你考不上市一中,就从天桥上跳下去吧。”我不知道她是开玩笑还是真这么想的,不想去深究,但这句话在我内心留下了极大的创伤和阴影。每次想到这句话,眼泪便不自觉掉下来,悲伤又惶恐。该怎么走出这种阴影?

答: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老师讲的一句话、爸妈的一个动作、一部让人恐慌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等,都可能会留下阴影。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些伤害离我们远去,但一不小心被某事触动,它还是会跳出来,让你痛不欲生,甚至情绪失控。

我在初三的时候,远离家乡,住在学校,一个宿舍大概有八九个人。某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我在写日记。上铺女孩突然从床上下来,冲到我面前,拿着我的本子说:“原来我的本子被你偷走了!”她的声音很大,把舍友都吵醒了。我顿时蒙了,有点莫名其妙,这明明是我新买的本子啊。之后,她告到了班主任那里,流言顿时传开了。我当时很傻,只会说没偷。那段时间度日如年,觉得一辈子都要被扣上“小偷”的帽子。考上高中后,虽然周围都是新同学,但仍然不敢回想,更不敢面对。即使有时候很开心,一想到这件事,便立刻变得颓然,对什么事都没兴趣了。后来,内心成熟、强大了一些,每当这个恐怖记忆出现时,我便坚定地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了,这并不是你的错。”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考上市一中,但我可以明確告诉你,你的母亲只是“口误”。她只是太希望你考上市一中了,以至于无意间说出了那么可怕的话。如果始终无法释怀,不妨试试扯开那个虚伪做作的伤口,虽然会很疼,但并不会死亡。坚定地与它作过几次斗争,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个恐怖幻象,手一抬就打发了。

编辑/梁宇清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517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