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煜华
小时候,从家到学校有一段沿着小河浜的路。春夏两季,河浜边上的野草叢中,一种透着湿润气息的小花朵常常惊艳我的视野:两枚纤薄的水蓝色花瓣向上扬起,下方长着一枚白色半透明的花瓣及花蕊,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虽然很迷你,整朵花不过耳坠般大小,但那颜色,那质地,说不出地鲜润、轻盈。
这样美丽的小花居然是一种野草,让小时候的我很是诧异。虽然当时还不知它的本名叫“鸭跖草”,以及各种别名:蓝蝴蝶、碧竹子、蓝姑草、耳环草、碧蝉儿花……
因为它的美丽,我动了把它带回家的念头。连花带叶折下一段,回去插在盛了清水的瓶子里。这下看得更明白了,它的茎是一节一节的,叶子长条带尖,颇像竹叶,只是更为厚实。
这野草虽然纤秀,却毫不娇气。被我插在瓶子里的它不但照样开花,没几天,还在茎的“竹节”部位长出了白色的根须。原来,只要有水的滋润,它的茎可以在每一节长出根来,因此能够在潮湿的野地里匍匐着到处扎根,蔓延着长开去。
我把长了根的鸭跖草移栽到用空药瓶改造的迷你花盆里,和大人们种的文竹、石榴等家养花草放在一起,居然毫不逊色。鸭跖草的习性也一天天展露在我面前:它喜欢湿润偏阴凉的环境,春季抽枝长叶,一般在5~7月开花。聚伞花序,每一支花序里,一般只有一朵花从绿色的总苞片里展露出来,欣然开放,但不结果实;而其他几朵花基本不露出总苞片,很低调地躲在里面开花结果,且花朵只开放一天。至于果实,就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的那样:“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
我移栽鸭跖草最初是因为它的美丽,后来才知道它还有药用价值,在其盛花期采集全草入药,可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中医用来治疗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等。如此可爱又有用的野草,难怪南宋诗人董嗣果还专门为它写过一首《碧蝉儿花》诗:“翠蛾遗种吐厉蕤,不逐西风曳别枝。翅翅展青无体势,心心埋白有须眉。偎篱冷吐根苗处,傍路凉资雨露时。分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独许染家知。”
鸭跖草还有一位为人们所熟知的“亲戚”——紫鸭跖草,常常作为家养花卉,在花鸟市场里一般叫“紫竹梅”。紫竹梅和鸭跖草同属鸭跖草科,形态和鸭跖草有点相似,只是枝叶全部是紫罗兰色,开的花朵是浅浅的粉紫色,十分别致。
鸭跖草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收下它的种子,来年又可以播种了。当那点点水蓝色在阳台或庭院的一角牵扯住你的目光,你一定会蓦然感觉,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已经从野外来到了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