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远
西方美学史认为,只有视觉和听觉是审美感官,因为他们与思维相连,而嗅觉和味觉是身体的直观感受,与“美感”无缘,与艺术欣赏无关。然而,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中国香文化,历经汉代的发展,成熟于盛唐,普及于两宋,完善于明清,绵延至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融入了历代先人的智慧,可谓嗅觉和味觉审美的完美体现。
近日有幸拜访了香艺大师乔木森,乔老师的工作室就像一座小型博物馆,从香料到香器,从香牌到香服……每一个物件都与“香”有关,都是他巧手妙思的作品。他随手拿起桌上一盆肉嘟嘟的小盆栽说:“你们都见过的吧,路边花坛很常见,很多人都以为是不起眼的小草。”说话间,乔老师用手轻轻拂过盆栽,一阵清凉的气息氤氲开来,他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香料,是一个天然的香料宝库,“不是香未名,而是人未知”。
工作室中除了香料还有很多香器,这些香器有些是收藏得来,有些是乔老師根据史料自己琢磨复刻而来。他潜心琢磨的除了香器,还有香服、香巾、香囊等寻常生活物件。
亲手裁一件衣服,用平时制香剩下的看似无用的边角料制作几枚扣子,就是一件香服;用老山檀做一个毛巾架,毛巾挂在上面,就成了香巾;绣一个香囊放入驱蚊的香料,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就是孩子夏日的保护伞……乔老师说,任何东西在他这里都是无价之宝,没有无用之物,只有没放对地方的宝贝。这每一个物件,看似漫不经心,实为用心之作,都是雅与用的完美结合。
诸如丁香、豆蔻、八角、茴香之类的香料在爱好美味之人的世界里,虽然不能大快朵颐的食用,但一餐饭里如果少了它们滋味也就寡淡了。在乔老师的妙思里,它们除了与一餐饭搭配,还可以与茶配伍,搭配出更加曼妙的茶香滋味,如在冲泡红茶时,加上些许丁香,茶汤更加透亮,时有暗香浮动,在让人心浮气躁的三伏天里,是一剂安抚心灵的良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