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明
从前上海老弄堂附近有室内菜场、马路菜场,还有农民的卖鱼小摊。上海市区较早的马路菜场有宁波路、牛庄路、永安路、广西路、平望街、山海关路、诸安浜等。我外婆家附近的巨鹿路小菜场是我經常买小菜的地方。上世纪 70 年代,就连现在很繁华的华山路人行道上也有马路菜场,我还曾经在那里买到过一条农民钓到的野生大鳜鱼呢!
记得儿时,在吃过油腻肥腴美食的春节、元宵过后,惊蜇、春分接踵而来,梅吐冷香,兰飘素馨,柳丝轻拂,暖风吹绿江南岸,吴地水乡便迎来了杜甫诗句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良辰美景,也是一年中吃鱼的好时光。老上海《红玫瑰》杂志封面曾画过一位衣着红裙蓝衣,脚穿红皮鞋的时尚少妇,手挎竹篮左顾右盼地在小菜场里买菜,附着打油诗一首:“包车拖到小菜场,奶奶架子搭松香,若问今朝买点啥,三个铜板一条腌臭鲞。”三个铜板买回这条腌得有点臭的咸鲞鱼,用来蒸蛋是一款上海老宁波最喜欢吃的菜。春天里,精明持家的老上海家庭“煮”妇就是要闻闻吃吃这个怪异奇特的味道。
上海人除了爱吃带鱼、鲳鱼、目鱼、黄鱼外,还特别喜欢吃河里的各种杂鱼。上世纪 60 年代,来自青浦淀山湖的活鱼运到菜场出售。春天,外婆常常从巨鹿路马路菜场买条鱼来烧,我有时也跟着去菜场看鱼、买鱼。那年头,春天鱼最多,什么河鳗、甲鱼、草鱼、黑鱼、鲫鱼、鲤鱼、昂刺鱼、鳑鲏鱼、浪鼓鱼、穿条鱼(鲹鱼)、鸡骨浪鱼、白水鱼、塘鳢鱼、鲈鱼、鳊鱼等。巨鹿路菜场里有几个专门卖河鱼的摊子,河里湖里捕到啥就卖啥,竹筐运来鱼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鱼儿睁着着眼睛,鱼鳃一鼓一鼓地呼吸着,萌萌哒!现在农家乐里视作珍贵的野生鳑鲏鱼、浪鼓鱼、泥鳅,以前都是上海人买来喂猫的货色。时代变迁,往日不显眼的猫食一跃成为餐桌上的新贵。
记得有一年春天,外婆买到几斤塘鳢鱼里混着几条样子差不多的松江四鳃鲈,只是鳃膜上多了两条橙色斜纹,酷似鳃叶。刚刚买回家,一眨眼就被家里的小白猫叼走一条,它也要尝鲜呀!满肚鱼子的四鳃鲈炖蛋也是一款美食,极鲜。宋人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句:“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可见秋天的四鳃鲈更肥。从前上海郊区河里时有四鳃鲈出没,1965 年春,我在松江乡下的芦苇荡里钓到几条野生四鳃鲈,亲戚在土灶里红烧,那是一顿难忘的农家美食。
春月里除了咸菜黄鱼汤、竹笋炒鳝丝、红烧塘鳢鱼之外,我还喜欢吃外婆用砂锅笃的胖头鱼粉皮汤,烧时要放红酱油、黄酒、干辣椒(微辣),还要放糖吊鲜,端上桌子要撒上一把青蒜叶增香,一定要鱼汤滚烫时吃才鲜香!还有昂刺鱼烧豆腐,汤白如乳,头鳃边两块指盖大小的蒜瓣肉嚼之极鲜,堪称绝味……
胖头鱼上海人叫“花鲢”,吃口比白鲢鲜。白鲢的鱼头小,学名“鲢鱼”,又叫“白鱼”。以前小菜场最多的是一斤多重从背上剖开的死白鱼,一角钱一条。“死白鱼”是老上海市井一句骂人的话,意思是“你这个人像一条死了的白鱼,一点花头也没有”。外婆说,便宜的死白鱼是不上台面的,只是普通人家的下饭菜,买死白鱼有窍门,鱼胆未破、鱼肚皮骨头没戳出来的是刚刚死去的。早已消失的马路菜场,儿时春月食鱼的鲜味,还有让人回味至今的“死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