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尔曼
自从搬到上海虹桥地区后,很少上街购物,原因是“行情不熟悉”,不像以前居住了50年的老房子一带,哪里买啥,哪里质量好,哪里货真价实,心里有底,采购时一清二楚。
数天前的一件事叫我吃了一惊。那天正在虹中路上走,见前方一小伙子拎了一袋碧绿生青的蚕豆肉,奇怪!蚕豆刚上市,哪有这么大的豆肉粒?紧走几步靠近一看,更惊讶了,那竟然是发芽豆!餐桌上不见已几十年,久违了!
我们年纪大的人将发芽豆戏称为“独角蟹”,因为它虽说如黄豆、绿豆般会发芽,但仅发出一只又大又粗的芽,像只独角兽,味道却鲜美得似江河湖海中的蟹。其实,它是由蚕豆肉晒干发制哺育而成的。哺育条件只有三个:水、空气、温度。干蚕豆吸足水,盖上湿透的蒲席,在一定温度下就会发出芽来。蚕豆发芽时氨基酸分解成呈鲜物质,并产生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据说17世纪初,欧洲各国以及我国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航船出海,许多船员都得了“坏血症”,唯有我国船员未得病。原来是郑和带了不少黄豆、绿豆、蚕豆等豆类,用来发黄豆芽、绿豆芽和发芽豆,由此补充了维生素C。
发芽豆做法简便,口感美妙,质地酥糯起沙感,鲜昧清口而不腻。常见的做法是用雪里蕻咸菜“(火+靠)”,咸水煮焖酥后拌蘸调料,或者油炒红煨。值得一提的是,水煮时要密切注意水温、火候,一旦水沸會来个大沸腾,沸水会溢出,同时冒出大量气泡,“顶”起锅盖。
煮“红煨发芽豆”不需用大量的油,只需少量油滑锅,豆下锅翻炒,加水煮沸,再下老抽、生抽、白糖、精盐,加盖焖煮至酥烂即成。我个人感到,不需像烧油焖笋似的要求“浓油赤酱”,只需清清爽爽,微微发红,略用生抽,酌加白糖。500克干豆可发制5~6倍发芽豆,而500克发芽豆烧熟后有两大碗。当年每500克只卖3分钱,不知从哪年起,也不知啥原因,发芽豆“造反”了,从此不上平民餐桌,咸菜摊头上难见到它了。
关于发芽豆还有些有趣的回忆。我们程氏三族曾一同居住于一幢三开间三进深的石库门大宅子中。抗战时,祖父将东面一带租借给了从苏州逃难来的唐姓医生,他家孩子多,1950年代时,他家孩子从1岁到19岁共有9个,经济拮据,餐桌上总是有碗发芽豆。每次就餐,就有人在饭桌上朝厨房间喊:“姆蛮(苏州人对母亲的称呼),发芽豆呢?发芽豆?!”于是我与年龄相仿的同宗堂姊妹六七个人便将唐家妈妈叫作“发芽豆姆妈”,一见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唐家姊妹就模仿苏州口音,齐声喊叫:“姆蛮,发芽豆有哦?”然后一边是骂声,另一边是得意的笑声。虽说“笑话”人家贫困,总吃“发芽豆”,但我们数天不见也会想念。不料,自马路摊位拆除后就很少有摊位摆卖发芽豆了。
想不到今日会“隔代相见”。顾不得多想,向前直追,一问才知在附近程家桥菜场某摊位上有售。赶到,买到,回家即刻烧咸菜(火+靠)发芽豆。次日,有朋友来吃午饭,竟大为惊奇,视作佳肴称赞。饭后有余,还要求打包带回。
这里必须提醒一下,咸菜(火+靠)制,材料是发芽豆,咸菜却是要料,它腌的时间要适当,过头会发酸,再过头就成“臭咸菜”了。用盐量也需适当,不宜过多或过少,也不外加如维生素C、柠檬酸等增酸物质。(火+靠)制时咸菜不用油炒,只需切碎后投入发芽豆中便十分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