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煜华
天寒地冻的大冬天,想不想去田野里采蘑菇?
你肯定满脸疑问:“什么情况,这季节里能有蘑菇吗?”
然而这个数九寒天,我就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土地上相遇了一位如假包换的俏生生、胖嘟嘟的“菇粮”——大球盖菇。如今,上海郊区敢于“吃螃蟹”的新农人们已经开始在稻田的种植间歇期尝试栽培特色菌菇,丰富我们的餐桌啦!稻草的重生大法
冬季祝桥镇的“生飞家庭农场”,只有大棚里还有绿油油的蔬菜,露天的田垄上,放眼只有一条条整齐的稻草“长龙”。每一条“长龙”上还压着一根细细的水管,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走近这些稻草细看,里面冒出一个个紫灰或紫褐色圆溜溜的“小脑袋”。原来,这些稻草作为菌菇的培养基质,培育出了肥肥壮壮的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学名“皱环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十大菇种之一。在上海引种后,获得了“上海松茸”的美称。大球盖菇个头大,营养价值高,一般5 ~ 8 个菇就有500 克重。农场主人黄生飞还找到一个超大的菇,单个就有250 克,像胖娃娃一样逗人喜爱。
我把它戏称为“菇粮”,是因为它真的和粮食大有关系——大球盖菇可以用稻秸杆(俗称“稻草”)栽培,不用添加任何有机肥。这片田里采用的种植方法是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法:将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回收,作为基质铺设在田垄上,撒上大球盖菇的菌种,经过一段时间的田间管理后,菌菇萌出、长成,被陆续采摘收获;最后,被大球盖菇分解过的秸秆又重返土壤,成为下一轮水稻的营养。
可见,这些大球盖菇的“菇生”历程,也是稻草们的涅磐重生之旅。没有什么被“浪费”
大球盖菇这位“菇粮”可不简单,它把许多闲置的农家资源串联在了一起。
在稻草间播下菌种
菌种正在萌发
种植大球盖菇,让原本在冬季闲置的良田被利用起来了。“生飞家庭农场”原本主要种植早稻,9 月开镰,10 月收割完毕,田间最多种些蔬菜和绿肥。到了漫长的冬季,就没有露地作物了。现在,田里一刻也没闲着。
早在2019 年10 月,我来到这里的田头,就看见黄生飞带着其他农民在准备大球盖菇的“粮草”。田边,一捆捆扎好的稻草摊放在仲秋的阳光下,既晒干晒透,又杀菌防腐。田里,沿着田垄把晒干后经过浸泡的稻草按一定的规格铺设起来,高度为40 厘米,宽度为80 厘米。在稻草的中间撒上大球盖菇的菌种后,上面再覆盖一层砻糠与泥土的混合物,起到保湿作用。每一条田垄铺好稻草后,还要铺设一条细细的水管,因为大球盖菇的顺利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在特别干燥的时候,需要人工补充水分。
用水稻收获后的 秸 秆 来 种 菌 菇,再用菌菇分解后的秸秆改良修复土壤来 种 水 稻,这 样 的循环 农 业不 禁 令人叫绝。
这些工作完成后,菌种就在稻草铺成的“厚棉被”里悄悄生长。最早的一批成熟菌菇可在12月底露面,整个冬季可陆陆续续出菇。大规模上市则要到春天,从来年3 月一直持续到5 月,而5月初正好是新一批水稻播种的季节,这时间可谓无缝对接。
种植大球盖菇也让原本令人伤脑筋的水稻秸秆被利用起来了。秸秆还田一直是个重要的农业课题。从前,在秋收之后,许多农民会将秸秆焚烧掉,灰渣直接翻进田土里,但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也会有火灾隐患。如果直接粉碎后还田,由于秸秆自然降解起来非常缓慢,往往到了春天播种季都还无法融入土壤,反而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麻烦。
大球盖菇对秸秆的分解作用十分明显。种过大球盖菇后的稻草,失去了金黄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变成了灰黑色,轻轻一碰就碎成了齑粉。这些残余物施到田里,不用多久肥力就渗透进了土壤,还能让土壤变得更疏松。黄生飞对这一点也有切身体会:“种了大球盖菇以后再种水稻,这个土壤就特别肥沃,其他肥料也用得少了。”
用水稻收获后的秸秆来种菌菇,再用菌菇分解后的秸秆改良修复土壤来种水稻,这样的循环农业不禁令人叫绝。
采摘后的大球盖菇 _ 受访者供图
“用水稻收获后的秸秆来种菌菇,再用菌菇分解后的秸秆改良修复土壤来种水稻,这样的循环农业不禁令人叫绝。”更多“菇粮”即将露脸
如果气候和栽培技术都比较适宜,大球盖菇的长势是非常喜人的。据介紹,1 平方米种植区域的大球盖菇产量为5 ~ 15 千克,目前批发价每千克约24 元,给农家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不错。
这片田地将要试种羊肚菌
大球盖菇在超市、菜场是很受欢迎的品种,它像平菇等常见菇类一样,可以炒着吃、烧汤吃、给肉类当配菜用,做法简单,味道清鲜,营养丰富。作为菇农,黄生飞在采收过程中还“发明”出了一种新吃法。“品相好的卖到超市去了,品相不够好、有点破损的,我们把它收集起来,切碎做成馄饨馅,包成菌菇馄饨,大家也很爱吃!”她笑容满面地告诉我,新鲜又好吃的大球盖菇馄饨已经成了她家客人们的最爱。
除了大球盖菇,农场里还有另外一位“菇粮”也快要揭开盖头了!黄生飞指着旁边一块同样铺了稻草的田地告诉我,这个冬天,她还在尝试种植一个新的菌菇品种——羊肚菌。这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菌盖部分似翻开的羊肚,香气独特,目前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同样利用冬季的时间,同样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她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多探索一些可能性。
如果顺利,今年春天将有新的“菇粮”露出笑脸。稻田里的循环农业,也将把一轮又一轮的惊喜带到我们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