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荣琪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小区已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们老俩口独自宅家也已经是第20天了,平日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在网上购买。但耄耋之年的我们,下手总要慢一拍,好吃一点的食物老是抢不到。为解口腹之欲,只得把腊月里爱徒托人从安徽捎来的散养土鸡和三河粉折都翻出来。这本打算招待亲朋好友的,舍不得独自享用。至此非常时期,也顾不得许多了。
说到三河粉折,虽相貌平平, 却是三河周边一带县区的传统特色食品。相传当年英王陈玉成率领太平军驻守三河,深受百姓爱戴。因为陈玉成部多是广西人,喜欢吃米食。三河老百姓特地用优质大米和豆类制成了粉折、米饺子等米制美食,犒劳太平军将士。将士们士气大振,一举歼灭了曾国藩的湘军6 千余人,取得了历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三河粉折的醇香美誉, 伴着太平军的征程不胫而走,名扬江淮。
粉折可炒、可拌,也可放入火锅烫食,若与老母鸡汤、猪腿骨汤相融,更是一绝。粉折制作的传统方法是:选用优质大米和绿豆黄豆等做原料,经过仔细筛选、剔拣后,放入大缸内,用当地清冽的井水浸泡12小时,略待发酵后,用篾篮淘洗,直至干净无异味;石磨磨浆,再用平底铁锅烙摊成极薄的饼皮状,切条晒干。共有近十道工序,全是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所以安徽肥西、舒城、庐江的当地人只在腊月里或办喜庆大事时才做,供喜宴待客和过年时自家享用,很少有拿到市面上卖的,因此愈显精贵。
我把黑木耳、香菇先泡发;鸡蛋加少许料酒和盐,搅拌入锅,摊成蛋皮,切丝;芦笋根部老皮剥去,切成细丝,焯水备用;把冲洗过的粉折放进漏勺中,在滚水锅里焯片刻,沥干倒入碗里;锅烧热,加上一勺菜籽油,姜、葱切末,放入油锅煸炒,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黑木耳、香菇丝、蛋皮丝、芦笋丝和粉折一起倒入锅中翻炒,放少许生抽和鲜辣粉,淋上几滴麻油,起锅装盘。粉折色白软糯爽滑、芦笋清绿爽口,配以黑木耳、香菇丝、蛋皮丝,一盘营养丰富而美味的素炒三河粉折就登场了。常年食素的夫人吃得眉开眼笑。如果想拌,操作程序大体与炒粉折相似,但装盘前,建议一定要淋上“上海辣酱油”,保证让你不吃到撑破肚皮是舍不得放下筷子的。
我则无荤不欢。散养土母鸡洗净,剪掉鸡的爪尖和屁股尖,放入汤煲,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入适量清水(想喝原味鸡汤一般不放姜片,因散养土鸡本身没有什么腥杂味;若放了姜,姜味会盖过鸡汤的醇香)。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放点料酒和葱,改小火慢炖。炖至醇醇的土鸡香气溢出,汤色清亮味鲜时,只放一点盐,不需画蛇添足添加任何佐料。这样炖出來的老母鸡汤特别鲜美。此时,盛出一碗鸡汤放入锅中,再把冲洗沥干的粉折放入鸡汤,烧滚后盛出,撒些小葱末,以剔骨鸡丝、鸡蛋皮等作浇头。粉折口感糯滑有韧劲,鸡丝紧实且香,鸡汤醇浓且鲜,皆在唇齿间交融。熟悉的故乡味道便在口腔里、碗碟中绵延开来。
这非常时期的非常年味,让我们在隐忍中独乐,静待着温柔似水的春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