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疫情期间,正好利用自我隔离的时间,整理了去年10 月去新疆喀什拍摄的几卷胶片。不得不说, 无论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还是肉食爱好者,你都会喜爱这座中国最西端的城市。
喀什分为新城和老城,但老城不像其他城市里的商业古城以供外来游客游玩为主。这里的老城是当地维吾尔族世代生活的地方。撇去老城入口处略偏商业化的装饰,其余的区域还是极富当地生活气息的。
一步入古城,目光就被一家店外長长的队伍所吸引。走近一看, 几个年轻小伙在桌上麻利地包着四方状的包子,另一边两个小伙工作在热气腾腾的馕坑旁,里面贴的满满当当的美味——烤包子。
烤包子是由薄皮包裹鲜羊肉和洋葱(当地叫“皮牙子”),再经过馕坑烤制完成的。外脆里嫩,焦香酥脆,肉汁饱满而不腻,价格也十分实惠,4 元钱一个。这也难怪一炉子的烤包子刚出,就被迅速抢购一空了。如此美味的整个制作过程都需要娴熟的技艺和对火候准确把握。先要在烧热的土坑中掸入大量盐水,盐水有迅速降温的作用,让手臂能够在300℃的热坑内快速进出。坑下有火在烧,再次往坑中掸入大量盐水,热力下,盐水变为蒸汽,用厚布盖住坑口,待包子馅儿被蒸熟后,打开厚布,调整火候, 烤熟面皮。从手势就不难看出两个小伙年纪虽小,但对工艺技术已经驾轻就熟了。
烤包子店的对街就是有名的“百年老茶馆”,不清楚茶馆是不是有100 年的历史,但是至少他的名字就是这么叫的,或许更多的是寓意这是喀什老城的百年缩影。茶馆是一栋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旧式雕花二层小楼,进门是老式木头楼梯,上楼就是茶馆。面积说不上很大,大概几十平方米。中间一个大铁炉上烧着十几个搪瓷茶壶,四周墙上挂着风味浓郁的维族挂毯,几张陈旧的桌子和长木凳子,配合西域风格的雕花木窗与幽暗的光线, 极富年代感。喝茶的人倒是不少, 大多数是居住在古城里的老人。提着一个馕笃悠悠地走上来,和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掰着馕,一边喝着茶,一边闲聊着。很多人应该都是常客,每天都来,因为我去了茶馆两天,都遇上了几个相同的人。这里的茶客似乎对镜头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几乎每一个多小时就会有旅游团队来轰炸一番。这倒是让我有些不太适应,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是无所谓还是无可奈何,加上语言不通,也没有办法交流。所以在第一天到茶馆的20 分钟后,我和朋友便收起了相机,边喝着茶,边闲聊了起来。
走在古城的路上,街边是各式各样的铜、银器店。匠人们叮叮当当地打制着铜锅和茶壶,工艺还算不错,当然价格也不菲。除了银器店,还有各式挂毯和工艺品商店, 挂着琳琅满目的小工艺品。总体来说,还是饭店和馕店居多。维族人的饭店不做馕,即便在饭店吃饭问他们买馕,他们会跑去馕店帮你买。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算是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吧!每个馕店门口的桌子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焦黄色的馕,大的差不多和轮胎一样。小小的店里面就是一个馕坑,老板一个人劈柴生火,揉面贴馕,实足的小本生意兢兢业业。
喀什说得上是一块被忽视的西域美食瑰宝,除了提及的美味外,还有许多小吃:烤羊排、馕坑肉、罐子肉以及各式干果和水果,晚上还有夜市,保证可以吃得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