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

刘秀梅 浦团

摘 要:地理学科具有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和独特优势,地理研学旅行在中学研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目前地理研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以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实施为突破口,提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实施的一般策略。同时,以本校为例,从立足本土资源、突破研学瓶颈,系统设置研学课程、保障研学效果,构建融合课程、形成研学合力,关注高考改革导向、促进研学落地等方面探索研学旅行常态化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实施策略;实践路径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强调四个地理核心素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1],这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路径与方法,但实施层面的保障机制没有跟进,已经开展的研学活动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让很多学校的地理研学活动实施陷入了困境,制约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面临的困境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高考,尽管地理学科非常适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但由于研学旅行未被纳入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因此,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就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活动,而且往往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

2.地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学校对地理研学旅行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和经费支持。目前,学校开展的地理研学旅行主要是地理老师的自愿行动,工作量很大又没有报酬,还面临各种压力,导致地理教师对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研学活动受众较少

研学活动是与地理课堂教学互补的实践学习,是在教师精心选择的、与地理学科联系密切的环境里开展的体验性、浸润性学习,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参加的学习。但当前的研学活动往往集中在寒暑假,由社会机构承担,学生自费自愿报名参加。这种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参与面小,不能体现研学活动的公平性,意义不大。

4.缺乏专业的地理研学导师

真实的地理环境往往呈现出综合性、专业性、复杂性,与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差别很大,这就要求地理老师不但要深入了解研学资源,还要具备开发研学课程、指导野外实践活动的经验和能力[2]。在当前的地理教学环境中,大多數地理老师无法承担地理研学导师这一任务。

5.研学活动的学科针对性不强

目前的研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开展,各个学校的活动开展主要依托旅行社。因此,更多地体现了旅游价值,而与地理学科联系不够密切,起不到与学校课程衔接互补的实践作用。

6.缺乏适切的课程标准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但目前高中地理研学活动缺乏适切的课程标准,因此无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展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层次性、针对性的地理研学活动。

7.研学资源开发不足

从地理视角出发,立足于当地资源,针对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所开发的不同类型、能达到与地理课程有机融合的研学资源非常缺乏。并且,政府部门建立的“研学旅行基地”缺乏健全的地理学科课程体系,商业化氛围浓厚,研学成效不明显。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实施的策略

常态化的地理研学旅行是突破目前地理研学旅行困境的最好选择,只有让研学旅行常态化,才能保证研学活动与地理课程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让活动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1.研学课程培训是实施的前提

常态化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应主要建立在本土资源的基础上。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可参考的模板,要想地理研学活动顺利开展,必须加强培训,改变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因此,研学课程培训是研学常态化实施的前提。

2.政策支持是实施的保障

研学活动虽然有顶层设计的政策,但实施层面的政策不够健全,导致学校对研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实施层面的政策包括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实施、保障、奖惩等细则,充分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

3.研学教研是实施的推动力

定期围绕一个研学主题进行教研(如研学课程分工、小步子研学、研学资源分类、研学资源融合、研学活动操作、研学活动评估等),做到研学内容的教研常态化。同时针对地理教师研学指导能力不强、缺乏有特色的系列研学课程、没有可供推广的成功经验等进行教研,这些专题教研都是常态化实施研学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4.研学课程设置与管理是实施的核心

如果将地理研学活动真正纳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总体计划之中,设置成为一门地理配套课程,按照常规课程的要求进行设置与管理,才能保证其在高中成为一门常态课程,进行常态化研学,从形式和内容上有效保证研学活动的开展[3]。并按照地理课程分类与教学顺序,选择与之对应的研学旅行内容进行常态化实施。

5.研学导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的关键

首先,地理教师是地理研学旅行真正的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研学活动,才能做到课堂教学与研学课程的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其次,地理教师应作为地理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出合适的课程资源。第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助于研学活动有效、顺利开展。因此,合格的研学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学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关键。

三、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实践路径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常态化的目标就是使研学旅行成为一项日常工作,教师能够自动、自觉、自愿地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并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阶段和节点做什么、怎样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整个活动的推进过程常态化,不需要来自外部的要求与约束,最终成为日常地理教学的一项工作。以此为目标,并以我校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其有效实践路径如下。

1.立足本土资源,突破研学瓶颈

目前,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安全问题、经费问题和学生参与面不广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给地理研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破解难题的措施就是立足本土资源,挖掘适合教学主题的研学资源。因此应遵循就近原则,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打破瓶颈,小区域、低起点、近距离、短时间、高效率、规范化地进行地理研学活动。例如,高一年级一般在九、十月份的地理教学进度为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开发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走近唐徕渠”(表1)。

唐徕渠离我校只有1.5千米,可步行到达。开放式的带状公园完全能满足全年级学生的地理研学活动的需求。活动全程管理有序,无任何经费支出和安全风险,效果良好。

2.系统设置课程,确保研学效果

《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要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而避免出现此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活动课程化。由于不同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同、条件不同,课程资源也不同,因此,因地制宜、系统化地进行本土化课程开发与设置课程,是确保地理研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以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必修一为例,我们开发了以下研学课程(表2)。

表2所列活动都是立足于银川市内的地理资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配套开发的地理研学课程。每章节配备两个研学课程,增强选择性,提高达成度,有利于常态化开展。

3.构建融合课程,形成研学合力

构建跨学科融合的研学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弥补学校各学科的割裂关系。

以10月份高二年级的“阅海秋之行”研学活动为例,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联合历史、生物、美术、劳动学科,在不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每個学科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促成了一次收获颇丰的融合研学活动(表3)。

多学科联合活动,一方面研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容易与学校常态化的教学计划相适应,另一方面多学科教师集体研学可大大降低研学安全风险、减少学校人力物力的投入,从实施层面保证了地理研学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4.关注高考改革导向,促进研学落地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突破应试教育困境,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新高考改革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而研学旅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部分,是新高考制度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更是新高考改革方向下的应然选择。因此,未来的高考地理将会更加突出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素养。应当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系统性、综合性、区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优势,大力推进地理研学活动真正落地,使研学旅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我们开展的备受师生欢迎的地理研学活动“寻访志辉源石酒庄”,以银川志辉源石酒庄为考察对象,通过在地理研学旅行全过程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4](表4)。

新高考改革是地理研学常态化开展的土壤,只有落地才能生根成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形成人地协调的价值观、培养认知乡土的综合思维与责任担当,最终形成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5]。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常态化的开展应是一个成长过程,需在常态化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地理研学资源进行本土化、专业化、特色化、动态化地开发,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对地理研学课程进行优化与调整,在常态化中循序渐进地深入推进,最终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蔡金雄.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实施困境及其破解[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 (10 ):66-69.

[3]殷世东,程静.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J].课程·教材·教法,2018(04):64-68.

[4]刘秀梅.“现象教学”活动探微[J].地理教育,2018(03):24-25.

[5]高源,杨婷婷,刁鹏博.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思考[J].地理教育,2020(10):57-6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804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