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华 窦静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上好“网课”,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为基础,总结网络授课的得失,并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从虚拟班级组织与管理、教学资源的网络获取与再制作、“网课”课堂教学实施、课后学习巩固及效果反馈等环节构建高中地理“网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网课”;教学资源
在网络化、信息化普及的今天,网络授课早已被很多人熟知,但对大多数地理教师而言,开展“网课”教学仍然比较困难。充分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利用好互联网及网络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地理学科的“网课”教学更加优质、效果更加显著,是我们探索地理学科“网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网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过程,完整的教学过程应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实现知识的传授。“网课”教学不同于线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网络虚拟班级的管理、虚拟课堂的组织、网络教学资源制作与使用、学生线上学习的督促、师生线上积极有效互动、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等,均是“网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借助网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授课,可以借助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虚拟班级管理、资源获取制作、网络教学实施、课后反馈巩固等方面着手,构建完整的“网课”教学模式[1](图1)。
二、利用小程序实现“虚拟班级”的网络组织与管理
有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组织是实施教学和落实教学内容的重要保障[2],但网络授课的组织与管理不同于线下课堂教学,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会使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较松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利用小程序实现“虚拟班级”的网络组织和管理,是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对线上教学进行组织和对学生进行管理,实现督促学生准时进入网络课堂、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目标,是实施教学和落实教学内容的重要保障。
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网络虚拟班级”建立、组织与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网络教学的实施。借助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建立班级群,可以实现“网络虚拟班级”的建立。通过“班级小管家”可在班级群里发布班级课表、通知、打卡、作业、测验以及做问卷调查、上传作业、分析成绩,还可联系已加入班级学生,利用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网络对“虚拟班级”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图2)。
利用“班级小管家”打卡功能,可以根据课程安排表设定打卡时间,在每节课前规定时间内提醒班级学生进行上课打卡、提示上课时间和上课准备等。根据教学或管理的需要提前发布课堂要求和物品准备等通知。利用“班级小管家”统计功能,可以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馈情况,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发布作业、分析成绩、分享文件、联系学生等功能,也有助于实现对虚拟班级的组织和学生的管理。利用“班级小管家”微信小程序,在网络教学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落实教学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二、“网课”教学资源获取与二次制作
课程资源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准备的教学资源。网络的日益完善,使获得的课程资源多样化、海量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教师能够制作、分享更多的課程资源,为“网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1)利用网络媒体技术获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选择真实、贴切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教学的实施。
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网络媒体平台,可以拓宽选择教学资源的视野、放大选择案例的范围。如微信专业公众号或各类微博,可提供很多实用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述新课标“典型地貌形成原因”时,笔者想起了“桔灯勘探”公众号曾经推送的《神秘而美丽,这些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图3)一文,文中详细介绍了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典型地貌,并利用图片、GIF动画演示地貌形成过程,与新课标要求非常贴切。因此借用该文章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生动形象地介绍典型地貌的特征、形成等内容。
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各种应用App,也是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如天气、导航、环境质量软件,可以提供大量实时的资源信息。如利用天气App可以获取某地的天气变化、日出日落时间及风向风力、空气质量状况及AQI实时变化等信息(图4),可以作为讲述天气系统、昼夜长短变化、环境问题等的课程资源,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优化地理教学。
(2)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地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传授教学内容的载体,传统的地理教学资源如地图、视频、书籍等,较为单一。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不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多样化、形象化。
如讲述地形与等高线时,构建立体空间思维、实现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转化是难点,立体与平面图的转化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地形与等高线,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Surfer技术,将平面地图数字化形成立体地形(图5、图6),借助Surfer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三维与二维呈现、叠加与转化,有效帮助学生构建不同维度空间的转化、理解不同地形与等高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网课”课堂教学实施
“网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知识传播,是实施网络教学的核心。不同于面授课堂教学,“网课”教学需要借助虚拟平台来实现知识讲解、师生互动、课堂学习反馈、知识梳理等,对于虚拟平台、授课系统、网络等条件要求较高。
1.“网络授课”虚拟平台的选择
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学以教室及硬件设施为平台,满足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获取知识、师生互动等需要,而网络课堂教学只能通过网络虚拟平台实现。可进行“网络授课”的虚拟平台非常多,如雨课堂、腾讯会议、bilibili以及各类视频App,这些平台大致可以划分为录播授课平台和直播授课平台。
在录播授课平台,教师可将提前制作的教学视频、微课等教学内容上传至平台,学生进入平台可在线或下载观看学习。其优点是不受学习时间限制、可反复进行学习、对网络实时流量要求低,不足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监控差。直播授课平台是教师和学生同时进入网络虚拟平台,师生均在线进行实时的网络授课和学习。其优点是授课的实时性强、师生之间可及时互动答疑、对学生学习状态监控及时,不足是对网络流量要求较高,容易出现网络卡顿等情况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录播授课平台授课和直播授课平台授课各具优点和不足,当然也可以将两者结合使用,即录播授课平台授课、直播授课平台答疑。教师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网络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
2.思维导图助力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是对教学内容的整理,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脉络、总结升华等。课堂教学多以板书形式进行知识梳理,网络课堂教学的知识梳理可利用思维导图,简单高效地把各级知识的关系用层级图和相互隶属图表现出来,还可以把知识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
如笔者在讲授“人口迁移”时,需要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划分等,如果仅给学生板书图片则很难将知识间的联系介绍清楚。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清晰地将核心概念、关键词、主要知识介绍等标注出来,同时利用层级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图7)。
五、“网课”教学课后反馈巩固
课后反馈和巩固对教师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內容等非常重要,通过课后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利于教师根据反馈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进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课后巩固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落实和掌握学习知识,以便能够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课堂授课完成后以问卷星方式发送试题,及时掌握学生的正确率、易错选项等答题情况。通过有效的反馈,使授课方法、习题讲解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网络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网课”教学成为可能,并逐渐走入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网课”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为学科教学提供新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赵越 .互联网平台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28):201-202.
[2] 黄荣瑜.初一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讨[J].地理教育,2015(S2):14-15.
[3] 詹李梅,庄永红.“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思维导图教学课例[J].地理教育,2018(0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