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学业质量水平视角下高中地理命题的实践思考

学业质量水平视角下高中地理命题的实践思考

张晓霞

摘 要: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水平提出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测评标准,使广大一线地理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此标准指导教学,提高实效。文章从解决真实问题、明确测试内容、合理处理素材、优化问题设置、考查关键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针对学业质量水平标准命制试题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关键词:学业质量水平;真实情境;测试内容;素材处理;问题设置

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水平的概念,即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课标同时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明确了不同学业质量水平的标准,对其具体表现进行了描述,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中更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水平2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要求,水平4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要求。课标这一新举措的出现为一线地理教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和命题设计上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学业要求的广度与深度,受到广大师生的由衷欢迎。

课标中提出的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是从问题情境、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进行描述的,因此,要把握适当的考查要求,可从测试内容、情境呈现和能力体现等方面进行试题设计。参考近年各类水平考试试题的命题案例,笔者以“河口三角洲”这一知识节点为例,针对不同学业质量水平标准,研究命题实践中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情境是问题提出的背景,地理试题的呈现只有依托真实情境,致力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考查,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才有实践指导意义。试题情境的表现一般有文字和各种图表,从类型来看,课标对于不同水平等级的情境也有具体描述,大致表现为从日常简单情境到陌生复杂情境。

针对“河口三角洲”这一知识点,可首先确定如下情境背景:九段沙是中国上海市外海的一座沙洲,位于长江河口外南北两槽中,由长江携带入海的泥沙受到东海海潮的顶托影响而淤积而成,总面积423.2平方千米。九段沙在1950年代开始出水,1990年代后,由于浦东国际机场建设于东海海滨,为减少对候鸟的生态影响,保障航班的飞行安全,上海市在九段沙进行了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栽种了大量芦苇和互花米草。九段沙逐渐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口地区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状态的河口湿地,也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芦苇、海三棱藨草等湿地植物茂盛。青蟹、黄泥螺、蛏子等底栖动物生物量巨大。每年冬春之交,大量的鳗鲡幼苗在九段沙水域索饵、越冬,中华绒螯蟹在此产卵、育肥,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2005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述情境材料中的“九段沙”这一区域背景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属于陌生情境,有一定探究价值,情境材料中包含了学科研究中地理要素的概念、位置、成因、影响、联系、变化等主要内容,可从地理位置、地理过程、地理联系、人地关系等多个角度加以考查,是比较理想的命题情境素材,便于下一步进行素材处理。

测试高水平等级的情境有时还可以选择学术情境,即从地理学科科研实践和地理学者的科研论文中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加工,此类情境往往涉及地理专有名词,对学生的文字解读和图表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等级性考试中常有出现,日常命题实践中也可适当涉及,以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研读课标,确定测试内容

2017版课标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表述和阐释,命制合格性考试标准试题以必修教材的内容要求为准,等级性考试标准则以选择性必修要求为准。“河口三角洲”这一知识节点所对应的课标相关内容主要有:课标必修1中“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选择性必修1中“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从目标要求中的行为动词看,“识别”“描述”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低,答案表述可以“多点结构”形式列举,各要素间的逻辑联系表现无需非常明确,难度要求相对较低;“解释”“说明”则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原理规律有较为明晰的理解,明确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和相互关系,要求学生的答案阐述体现明确的思维链条,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对学生的考查层次较高。

通过对课标要求的解讀,上述背景材料可命制如下两组不同考查标准的试题(表1)。

问题1考查的是某地貌类型的环境特征描述,学生通过图文解读辨识出其为河口三角洲后,便可运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原理,对该区域的各要素特征进行简单定性描述,答题中仅涉及少数地理要素之间的简单联系,思维链简短单一,学生能力要求较低;问题2考查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难度大,分析过程中涉及地理事象与过程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素材处理,把握探究难度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地理学科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地理试题的重要考查项目,需要命题人对试题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以实现对不同水平层次的考查要求。素材处理的主要原则如下。

1.紧扣测试,去除冗余信息

试题情境材料应科学、简洁,避免大量冗余信息无谓增加学生阅读量,也给解题信息的提取造成干扰。不同水平层次的考查,一般通过显性或隐性信息的呈现及图表类型的选择来实现。例如,上述背景材料可分别处理成以下两种试题情境。

材料一:九段沙是中国上海市外海的一座沙洲,200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图1)。

材料二:九段沙位于上海市外海,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水,90年代后,上海市在当地进行了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九段沙逐渐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这里湿地植物茂盛,底栖动物生物量巨大,每年均有大量水生生物在此索饵、越冬、产卵、育肥,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

材料一中的“长江口外的沙洲”及“九段沙的位置示意图”均为指向明确的“河口三角洲”的显性信息,学生只需简单判读,便可运用三角洲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材料二则未给出九段沙地貌成因的明确指示,学生需从“位于上海市外海”的位置描述,及“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水”的地貌变化等信息中判读其成因应为外力堆积作用为主,得出其为“河流堆积地貌”的结论。在材料二的解读过程中,学生运用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特征等相关知识反证推理,能力层次要求较高。

2.结合学情,调整解读难度

试题呈现的情境材料应符合测试学生当前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过于简单直白或过于繁难复杂均不利于实现测试目的。例如,学术情境材料中经常出现学生没有学习或接触过的新名词、新概念,或者图表材料过于繁杂,学术性太强,使学生解题无从下手。此时可在材料中给出新名词的概念,一方面考查学生解读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概念说明来解决问题,降低学生解题难度。对于学术性太强的复杂图表,还应进行简化处理,只呈现与命题相关的有用信息。

四、问题设置,考查关键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首要理念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而素养考查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基本能力体现。常见的地理学科基本能力有辨识、描述、解释、说明、分析、推理、评价等。课标要求的合格性水平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地理事象和特征的辨识能力,以及对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的简要分析能力;等级性水平考试则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科方法和思维对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学科思维和创新思维对地理活动的评价和建议能力。例如,针对上述兩段材料可设置以下两组试题(表2)。

问题4设问角度较大,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整体性观点认识和看待地理环境的学科基本能力,是等级性考试的常规命题方式。

问题5具有“小切口,深挖掘”的特点,这类问题一般落脚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指定的地理要素等,探究尺度小,往往难以运用一般原理解答,可避免学生运用宽泛答题模板“混水摸鱼”,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真实能力水平的目的。

问题6属开放性设问,答题时全面综合考虑地理要素时空变化的复杂性,表达需科学严谨,对学生实践力和创新力的考查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命题实践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改进,从日常教学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教师选择或命制符合相应核心素养考查和学业质量水平标准的试题的能力,并以此调整教学策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测评体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818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