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专题

“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专题

张红军

一、直击高考(表1)

近三年全国卷选修试题统计结果表明,各核心考点均有涉及,比例相当,其中“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比重略大。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图1、图2 和图3)

重点剖析

环境分广义环境和狭义环境。广义环境上至大气层顶部,下至岩石圈底部,包括了全部的水圈和生物圈。狭义环境是大气层底部(对流层)到岩石圈的沉积岩底部交接地带,及其所涵括的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这些行为超出环境自净能力和自我更新速度时,则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行为,像其它资源开发利用一样,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无论是政府的旅游规划、企业的旅游开发,还是游客的旅游活动,都应该贯彻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资源(表2)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永续性的共性。其中自然旅游资源还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旅游资源还具有可创造性的特点。

2.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3)。

(2)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图4)。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除涉及旅游资源价值、客源市场和现有基础设施等评价外,还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性及其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关系。

3.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活动设计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线路,保证旅游安全。一应确定旅游目的地。二应保证旅游安全。

4.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类试题多从污染类型、污染物及其来源、危害及防治等角度考查。污染物的来源分为人文和自然两个方面,人为因素涉及生活与生产,自然因素多是加强了人为因素。污染危害对象包括人及其生存环境。防治的措施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遵循循环经济的原理。

5.资源短缺

(1)水资源短缺。一个地区的淡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冰川融水)等。

(2)耕地资源减少。耕地资源日益减少,主要涉及土地的退化、(住宅、工业厂房和交通等)建设占地、灾害毁地和生态退耕等。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表现不同,西北地区荒漠化、北方地区盐渍化、青藏地区寒漠化和南方地区水土流失。

(3)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表略)。

6.生态环境问题

(1)森林减少。目前的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森林受人类影响残存较少。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西南林区。森林被称之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表现是(大气圈)调节气候、释放氧气、吸烟除尘,净化空气;(水圈)涵养水源;(岩石圈)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生物圈)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除此之外,还有保护农田、吸收噪声、美化环境、发展旅游等。导致森林破坏的原因有过度焚耕开垦、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采伐、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战争,森林火灾、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等。

森林的保护措施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约;加强区域合作;设立缓冲区,减少进入林区机会;采育相结合和设立森林保护区。

(2)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原因、表现及危害。草地的保护。

(3)湿地减少。从地形上看,湿地是洼地;从水分上看,湿地是积水区。如果湿地来水量大于失水量,湿地面积扩张,反之缩小,当来水量等于失水量,湿地面积稳定。湿地具有调节气候、释放氧气、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此外还有养殖、旅游、航运等价值。湿地的减少有自然原因,但更主要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增加、沉积物自然填充等。人为原因主要有引水灌溉、河流截流改向导致入湿水源减少;陡坡垦荒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增加,加剧了湿地沉积物的填充;围湖(海)造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湖沼内藻类丛生,湿地逐渐陆化等。

7.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政府通过立法、宣传教育、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行政干预约束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引导个人纠正不良环境行为。个人应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担当环境保护义务。

复习策略

环境问题涉及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考查成因、过程与解决措施。在分析这类问题时,應遵循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包括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涉及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联动作用与影响,形成一个整体。自然环境方面涉及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等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也形成一个整体。这两个整体之间又相互渗透和制约,那就是该区域的人地关系。不同区域之间可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及地域联系等,形成区域联系。当一个区域出现环境问题时,一定是某个要素或某些要素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整个区域环境,甚至区域间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分析环境问题成因时,必须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去寻找答案。在描述环境问题发生过程时,必须清楚描述这类问题如何作用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提出解决措施时,必须考虑如何借助自然要素,提高人为措施的治理效率。

旅游资源属于资源中的一种,对其开发评价时,首先要抓住资源的特性。所有资源开发前的评价,都遵从资源本身特点值不值得开发、人类技术层面能不能开发。如果不能开发,就终止项目。如果能开发,就合理规划。在旅游规划时,要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出发,进行总体设计,服务于游客,这是区别于其它资源的核心。

三、真题透视

试题回放

(2018 年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5)一座山体的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 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 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選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解析:第一小问的“有利条件”,一般多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思考。根据图示信息,可以获取种子岛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信息。种子岛处在76°N 以北,纬度高、多冻土、气温低,多数种子处在休眠状态,不易发芽。海陆位置方面,属于岛屿,远离大陆,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第二小问是种子岛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条件已经限定明确,即气温升高。就本题而言,受地理环境整体性影响,气温升高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分别产生影响: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物种生存状况改变和冻土融化等,这些变化将对种子岛带来的威胁,构成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方法技巧

在任何一项人类活动中,必须考虑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个维度,衡量人类的社会行为。生态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是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社会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一个良好的社会行为,必然是这三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般是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回答。

旅游项目的开发,多围绕旅游的六个要素展开,如图6所示。

训练拓展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地理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是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活态存在是哈尼梯田最大的特征,其历史可追溯到1 300 年前的唐代。梯田规模宏大,景色壮美,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这里的漫山梯田与云海、森林、村庄组成一幅奇妙的图画,一年四季变幻色彩,甚至一天之内也是气象万千,宛如仙境。2013 年6 月22 日第37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7为红河哈尼族位置图及梯田景观图。

依据材料简述红河哈尼梯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其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的效益。

参考答案:独特性:景色优美壮观,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活态存在。效益:促进哈尼梯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旅游业发展,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哈尼梯田的生态保护;提高哈尼梯田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839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