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设计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设计

刘春燕 李兆智 毛端谦

摘 要:在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开展研学旅行,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庐山为研学实践地,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内容要求为依据,设计庐山自然地理研学点线、内容、环节以及实施方案,以此探索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自然地理;庐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研学旅行的重视,以及研学旅行自身寓教研结合、“游”“学”兼得的主要特征使其深受追捧。同时,新一轮地理课改凸显了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而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显得尤为欠缺,这是因为这一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贯彻。学生没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没有投入到真实的地理情境当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高中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地理实践力需要依托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考察、研学旅行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1]。而研学旅行的实施恰好满足这一要求,它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地理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研学旅行活动是新事物,它需要广大地理师生一起参与此项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优势地位,研究和探索研学旅行活动方式、设计研学旅行类课程,让研学旅行活动真正起到为课程改革服务,为学生发展助力的目的[2]。基于此背景,笔者试图通过庐山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探讨怎样能够更好的使研学旅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作用。

一、研学旅行地的选择

基于与课程内容进度匹配考虑,研学野外考察点的选择应遵循实用、典型、易达、安全的原则。教师在选择考查点时要优先考虑与课标要求直接相关的内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3]。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之后,为了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有必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旅行”中对课标要求的相关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观测考察和学习,实现课堂知识与地理实践相结合。

庐山风景区是开发成熟的景区,是江西省著名的旅游和文化胜地,交通方便,安全易达。庐山同时是地质名山,在各类自然要素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自然环境兼具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异,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来说是十分典型和实用的。因此,庐山作为江西及其周边区域学生自然地理研学实践的首选地是必然的。

二、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准备

(1)知识储备。在知识点上,对于教师:教师个人事先熟悉庐山涉及的相关教学知识,尤其是对活动中涉及的研学点要有准确的认知,实现拥有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能力。对于学生:教师将研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研学点复习必修一,着重复习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同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庐山背景资料,学生根据具体需要再自主进行资料补充。

(2)时间安排与路线选择。实践需要理论支撑,所以此次自然地理研学旅行安排在学生完成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之后展开。本次庐山研学旅行计划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根据研学内容确定时长为两天。

在设计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时,应当特别考虑其教育价值、体验与实践过程、趣味性、真实场景、学生认知能力、安全性等[4]。因此,本次活动在研学地点选取上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庐山自然景观中较典型,与地理知识有关且有教育价值;涉及的地理知识能與高中地理必修一结合,为学生认知水平所能接受;路线上能进行有效串联,旅途中实际可操作且较为安全。综上所述,具体的时间与路线安排如表1所示。

(3)组织方式与安全保障。为使学生达到有目的性的“研学”,主体按照班级,结合学生兴趣进行分组。根据教材内容,分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象水文三个大组。各组除着重本组主题内容外,也应兼听其它各项内容。安全问题是研学旅行的一个重大问题,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措施包括:进行安全教育,建立安全规范细则,并严格执行;活动中尽量避免危险地带,每队必须有教师陪同,负责学生安全等。

(4)交通方式与资金来源。此次活动设计的对象为南昌市某校高一学生,故选择大巴抵达庐山。在两天的研学路线当中也选择统一乘坐大巴车。在资金上,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研学旅行的交通及食宿开支,同时向学生收取一定报名费。

三、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过程设计

庐山研学活动设计为两天行程,具体考察线路、考查点、研学内容与环节如表2。

四、庐山自然地理研学旅行总结评价

开展活动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认识,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作用,使学生将活动中的收获内化为自身的地理素养。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有目的的开展总结与收获大会,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生讨论回答“关于庐山各类地貌是否为冰川遗迹,仍有争议,结合本次研学活动阐述你的见解并给出理由”,将自己的见解附在活动报告中。②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会,相互讨论并分享成果与感观,使学生对此次活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③每位学生完成一份活动报告并上交负责教师。

过程性与结果性并重的动态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经过学习后的行为与结果变化[3]。对于本次研学旅行的评价,充分考虑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并重。过程性评价主要依赖于教师在研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对学生整体表现及具体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性评价则依赖于评价学生对讨论问题的回答及活动报告的质量。最终通过计算得出分数,纳入学生的地理综合考评当中,具体评价方式见表3。

参考文献:

[1] 黄榕青,陈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及评价方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3):37-40.

[2] 张晓伟,于吉海,陈靖,杨芙晖.依托研学基地 探索研学途径——以张掖湿地博物馆研学基地为例[J].地理教育,2018(05):52-53.

[3] 黄振新.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野外考察活动的开展——以离堆山考察为例[J].地理教育,2018(08):53-55.

[4] 张剑光.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4):110-111.

[5] 李家清,梁秀华.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学业评价:方向与实践(下)[J].地理教育,2017(11):4-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840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