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岩
摘 要:面对天津市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老师们在教研员带领下通过专家引领,理解课程改革性质,明确改革的重点;发挥集体力量,解读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多次地理研究课,熟悉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路和方法;运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转变教育念,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关键词:地理新课改;地理核心素养;资源共享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天津市从2017年8月率先进入“三新一旧”(新课程、新高考、新课标、旧教材)特殊背景的改革试点。面对如此深刻全面的新课改,市区教研员带领全体地理教师团结协作,从理论培训到实施建议不断探索、反思中成长。
一、高屋建瓴的专家引领——明方向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作为高中地理教育和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凝练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了学科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正确认识本次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解读新课程标准成为此次课改的首要任务。
为此,市教研室先后聘请专家名师进行了系列专题讲座。首都师范大学林培英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俊昌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中地参主编雷鸣老师和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等专家站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制高点,深度剖析新课改理念、解读地理核心素养,为老师们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振奋老师、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程菊老师、北京四中特级教师李京燕等名师,从课改实践的角度为老师们提供了探索地理课堂教学的新途径。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深层次交流与对话,提升了老师们对课改及新课标的宏观认知,明确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抓手。教师只有深刻领悟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才能真正明白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才能明确地理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的整体规划。
二、凝心聚力的层级教研——抓推进
专家的引领令老师们的教学观念逐渐转变、课程标准的意识逐渐增强,但要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依然需要在改革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和不懈努力。一年半的时间,在市区教研室的带领下,开展了市、区(区际联合)、校级等不同层次的教研培训,内容灵活多样、形式丰富多彩,推进了课改从理论到实际的层层落实。市教研室组织的二十余次大型培训活动中,跟进式的系列培训效果显著。为了让老师们在新旧课标变化大且没有新教材的情况下顺利开展高一的教学,市教研室组织了地理1和地理2的课标解读培训工作:首先于2017年8月暑期,组织部分区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进行了课标解读方法(包括新旧课标分析和内容标准细化等)的研讨培训。每个团队承担三条课标内容,每条课标至少由两个团队承担,逐条对课标内容进行详解,设计以课标为单元的课程教案;再依据课程进度,各团队深入区教研培训,并将资料及培训录像与全市教师分享。培训团队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和集体智慧,在不断学习中成为天津市新课改培训的骨干队伍,在2018年7月新一轮高一培训时,承担了全市课标解读的培训实施。团队的组建和提升是我们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经验。天津市还组织了阶段性命题评价策略研讨、地理实践力学科培训、地理课堂教学视频素材制作研讨、学科教研专题片制作培训、结合乡土地理的史地学科的教学问题探讨等专题研讨,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都通过团队组建—任务分配—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环节,力求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效果都达到最好的效果。培训团队的水平在交流中不断提升,一线教师在学习中有了借鉴与参考,老师们普遍认为此次课改最大的收获是真正理解和学会了如何使用课标去教学。课改的实施让老师们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优化地理教学课堂,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三、扎实落地的教学改革——促变化
1.体现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教学观念所带来教学实践的变革是课改的关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专家培训成功引领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天津市教研为教师提供了课改的方法和途径。天津市在地理教学改革实践方面做了多角度的尝试,例如,组织新课标市级研究课《地球的圈层结构》同课异构展示,汇集了全市的骨干教师观摩与研讨、反馈评价、分享,为大家提供了实际教学中可参考的思路和方法;区及区际教研开展了围绕新课标核心素养落实的各种研究课、说课和微课交流研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新课改背景下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基本经验,市教研室为提高地理教师的实践力意识和能力,组织了山东昌乐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黄河三角洲、北京房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多次大型实践力培训活动,各区教研室也开展了京西古道、大港湿地、自然博物馆等多种类型的考察,激发了教师结合乡土资源开发地理实践力课程的热情;组织了蓟州区研学之旅的研究课(识别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参观气象局的大气专题复习展示课等,拓展了老师们的思路。市教研室通过优秀课例等教学资源的评比,积累、分享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感悟。
2.丰富多样的学生学习体验
通过培训和观摩学习,教师从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落实,到关注真实情境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体验感受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断尝试从课堂活动设计到学生评价反馈的转变。参观、调查、志愿者活动,各种观测实验和动手制作,主题绘图、思维导图和专题论文等等,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和评价方式,形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力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素养的养成。
高二新学期,天津市大部分学校选择的是“大走班”方案:保留行政班,语数英在行政班上课,综合科目走班教学。优点在于既保留了行政班,能够发挥行政班在语数英教学上的优势,又充分保证了学生“6选3”的选择权。但对于综合科目的教学组织和管理都提出了很多挑战,需要考验学校综合管理能力和智慧。地理学科面对选课走班,各校根据新课标统筹安排课程规划,重新整合、组织教学内容,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借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例如,太阳高度角的观测、气象灾害(台风)的调查、旅游过程中的地理知识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地理问题,在实际活动中收获丰富的地理课程体验。
四、服务课程的资源整合——助支持
市区教研室重视学科网络数字平台的探索与建设,正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我市新课改扎实稳定的推进。市教研室组建了学科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团队,借助课题研究项目,围绕网络平台建设与应用、网络存储等技术的研究,以及GIS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学科制图等实践探索,并与高校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运用研讨,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了地理教研信息化工作站和地理学科微信公众号等教研信息平台;市教研室组织了地理课堂教学视频素材制作的研讨和成果积累,开展了教研专题和课程改革经验专题片的制作等活动,并制作整合了大量地理信息资源。通过学科信息平台分享这些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大量鲜活、新颖的研究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天津市地理学科的改革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努力探索中的未来之路——勤反思
在天津市各级教研员带领下,一线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使地理学科在课改的路上一直走在前沿,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例如,由于教学环境的局限,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和落实;面对选课走班,如何解决地理教师资源相对不足及走班排课与市区教研时间的冲突,如何实现与学生有效交流等问题;如何处理好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各级考试评价的关系等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改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赋予责任和期待。新课改让我们有机会登高博见,共谋教学改革创新。每一位地理教師都深刻感悟到:我们要站位更高、眼界更远,保持不断学习、善于思考的热情,在体验中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具备驾驭教育和学科知识的睿智,敢于尝试、乐于分享,在不断创新中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的路上,我们付出汗水,收获喜悦,砥砺前行,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