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黄飞凤 廖伟业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为例,以“地球流浪记”为情景,从设计理念、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与利用情境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以期为广大教育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情境教学;“宇宙中的地球”
一、设计理念
目前,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演进与发展,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趋向于生活化、情境化,高中地理教学也越来越重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能够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下解决地理问题,而情境化的地理教学能培养与提高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以热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为素材,设计与“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的情境——“地球流浪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读相关的示意图,自己去寻找合理的答案,培养与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课标分析】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节课的内容要求为:“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运用资料”是行为条件,指学生会阅读各类天体的图片以及“太阳系模式”示意图等图文资料,“描述”是行为动词,指学生可以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即要先了解“天”,但课程标准并不是宽泛地“谈天”,“谈天”是为了“说地”。因此,本节课要从“地球”的视角去了解“宇宙环境”。
【教材分析】“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本节课主要是阐述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学习天体、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知识是为了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从地球外部的宇宙环境看,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普通的,但又由于地球上存在着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三个内部条件,就使得地球具有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宇宙中的地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且宇宙的神秘以及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是从“远处”对地球展开学习,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而后面的章节则是从“近处”围绕“为什么地球存在生命”展開学习,如“地球的运动”从动态的角度论证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则分别论证了地球具有大气、液态水的条件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因此,“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后面章节内容学习的启下。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没有对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在初中学习“认识地球”的相关内容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形式,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且在课文阅读部分了解了“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内容,如从课文的“日心说”示意图中可了解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位置,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具备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生活体验。
该节内容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对该节内容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接受性较高。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观看描述宇宙的视频,能说出天体的概念及类型,正确判断天体,说明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点。通过观看天体系统相关的视频及小组合作探究,能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能分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结合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表1)
五、教学反思
1.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将视频、图片、数据表格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课堂呈现方式更为多样,不仅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增强,也能有更好的直观感受。本节课选用了时长两分钟的短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声音、图像具备,直击人体感官,减少抽象困扰。此外,还有大量的图片、表格等信息,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析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注重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共有四条,每一条都围绕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说明,可见国家层面较为注重学生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在授课尾声,设计了“情感升华”,指向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3.充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国内目前情况而言,属崔允漷教授研究得最为系统与深入。本节课每教完、学完一个环节,就及时进行评价,以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4.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能够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投入学习过程中。本节课用影片《流浪地球》作为导入,创设课始情境,后面又将地球流浪前的位置、人类逃亡要带上地球的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进行了相应的任务驱动设置。这样的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设置,利于学生学习激情的持续与投入,主题突出,主线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