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浅谈我国古都选址的地理因素

浅谈我国古都选址的地理因素

肖素平+陈宪+钟娅琳+周海鱼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都西安(古长安)为例,从地形地势与军事安全,气候、土壤、水源、资源条件与经济因素,政治与文化因素,交通与历史基础等角度,分析众多王朝选择西安作为都城的因素,探讨我国古都的选址问题。

关键词:城市区位;古都;选址

西安,古代称为长安,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曾被誉为“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古都”、“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正所谓“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1 100多年,故有“自古关中帝王州”的称谓。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非常厚重。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统一的封建王城能体现当时最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文化缩影,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风貌。为何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西安能够获得如此多古代王朝的青睐,本文尝试从“城市区位”的角度,分析西安在当时作为都城的地理区位优势。

一、地形地势与军事安全

西安坐落于800里秦川之地,南邻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之一的秦岭,西接陇山,北靠北山,东面华山,地势中低周高。中部关中平原,平坦的地势为城市的延展和皇城的修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周边山林伫立为统治阶级千万广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如图1)。四面环山,地势易守难攻,即使面对西北彪悍少数民族的侵扰依然能够屹立不倒,正如古人言:“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萧关、散关、函谷关、潼关四大关口拱卫皇城,如此良好的地形地势胜似百万雄兵,一夫当关,万夫难开。优越的地形地势为都城提供了天然的安全屏障,满足了统治者对皇城安全稳固的追求。正如《史记》记载:“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二、气候、土壤、水源、资源条件與经济因素

西安处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靠近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受地理位置和中低周高地形的影响,冷暖干湿分明,但相较于北方其它城市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雨雪天气出现的频率也较低。簸箕状向东开口的地势承接了部分夏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虽然降水年季变化大,但带来了相对丰沛的降水。都城常选址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区域内需水量大。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据粗略统计,西安境内河流多达54条,主要包括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大水系,众多的河流为关中沃野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为都城居民解决了生活所需(如图2)。皇城建设中引水入城,既满足卫城河的需求,又能够为皇城营造水带来的美景。渭河地区经过渭河等河流的滋养,大量泥沙向北沉积形成深厚的土层,相较于周边的黄土,关中地区土壤肥沃,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中心之一。

正由于相对发达的水系网造就众多的平原区和河谷的山间谷地。《史记》描述关中地区,“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又有“田上上,赋中下,贡璆,临,琅玕”。优越的自然农业区位条件,加之中华民族勤劳肯干的优良传统,关中地区富甲一方,成为当时的产粮重地,作为经济中心的关中地区养活了大量的人口,满足了封建王朝的两大基本需求——人口和土地,强大的物质力量和人力基础为都城建设打下了坚实后盾。

三、政治与文化因素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王城是实现对全国有效管理而设置的中枢。统治者为了实现对全国版图的有效管辖,经常会选择在国家疆域近中心的位置,以国都为中心实现对全国的政治辐射,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经济中心、军事重地重合。西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汉朝、隋唐时期该地区周边的民族氛围较为复杂,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一定时期内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成为国家政治和军事上主要的威胁,政治军事忧患意识比较强烈的朝代往往采用比较积极的准备军事的策略,如秦皇派兵征匈奴、汉武帝更是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与北方实力展开生死角逐,唐代多次出师征战突厥等,这些都表明当时西北的政治统治斗争异常白热化,也是关系王朝存亡的政治角逐(如图3)。

风水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皇城强调“据阳制阴”以外,气势汇聚也极为重要。古人认为,黄河以“几”字形折绕囊括了整个陕西,西安之北,泾、渭、洛、河悬于头顶,表以天汉;西安之南,秦岭以一定弧度怀抱了整个关中平原,垫在足底,此为后土。自此,则乾道坤德具备,天命所归,社稷所倚。另外,西安周边太华、骊山、浐灞涝潏,虎踞龙盘,真所谓“山河环绕,气势团聚”。商鞅选择咸阳作为都城、宇文恺认定长安,正如朱熹所言:“冀都,天地间好大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虽然风水学在如今看来缺乏其科学的部分,但确实在定都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

四、交通与历史基础

都城往往选择在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如图4),这样一方面可以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信息,也有利于将王城的各项号令送达四方;另一方面,当都城受困时,可以有效快速地得到周边守卫力量的救援,也有利于在面临天灾人祸时,国家迅速抽调全国的力量和物资驰援王城。北方降水相对较少,以陆路交通为主,平原的地势为道路修建提供了便利,历史上以西安城为中心的官道向全国延伸。虽北方陆上交通是主导,但依旧有较为便利的水上运输。西安城周边分布着八大水系,特别是北部的渭河为都城提供了便利的水上通道。

国都在王朝的更迭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作为国家核心权力的象征影响四方。许多后世的王朝为传习所谓“王者之气”,亦或为继承所谓的正统地位,将都城定在前朝的王城。部分王朝可能是选择该家族或部落的发源地,这本身就具有深厚的统治基础。在强调宗族和血缘封建朝代,王朝初立,为迅速稳固地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需要得到各方势力的支持,这就需要较为深厚的根基。都城是统治的象征,必须保证威武壮观,故在修建时往往劳民伤财,怨声载道,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统治者在选择都城时常承袭旧城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稍作调整。例如,在西汉将都城定在西安之前,在该地区已经有西周都城丰镐、秦朝都城咸阳,这些都城为该地区打下了一定的历史基础。

通过分析发现,都城的选址关系到古代王朝生存,良好的地形地势为“固若金汤”的军事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区位优势为富甲一方的经济奠定了基础;历史基础、文化底蕴关系到统治的人心向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国家的发展和统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正是由于这些优良的自然和人文区位成就了千年古西安。

参考文献:

[1] 吴宏岐,郝红暖.中国都城地理学若干问题刍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5):18-50.

[2] 王明德.试论古代中国的核心三角区[J].台州师专学报.1997(10):21-25.

[3] 毛曦.城市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J].史林.2009(3):15-17.

作者单位: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410013);2.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410205);3.湖南省宜章县第一中学(424200);4.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410002)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855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