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 印度”教学课例(人教版)

“ 印度”教学课例(人教版)

史之才

摘要:本课以“印度”为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从而形成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合作探究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程标准为“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对应核心素养如下。

区域认知: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综合思维: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学会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印度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收集中国和印度在耕地面积大小和变化、人均占有量、国家在工业和农业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印度和中国在工业和农业发展上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原因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密切联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观,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

本教学设计打破了区域地理一贯的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以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对教材知識进行充分整合。本节课以旅游团参观旅游的线路为主线,学习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和感悟印度的区域特征。通过播放印度风土人情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展示印度行政区划图,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等信息;展示印度地形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获取印度的地形、水文状况、气候和植被等特征;展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学生分析得出印度工业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加强学生对印度的区域认知。

二、教学片段

1.印度的位置与地形

师:要去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位置。根据区域图找出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大屏幕展示印度的区域图)。

生:从提供的图中分别找到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师: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16年。玄奘的西行路线是:长安(西安)—帕米尔高原—阿富汗—克什米尔山区—巴基斯坦—天竺(印度),为什么玄奘走的路线是向西再向南,而不是直接往西南走直线到天竺(大屏幕展示西游记中唐僧照片以及西行路线,同时展示印度地形图)。

生:通过辨认分层设色地形图得出地形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唐朝高僧玄奘的西行路线,创设情境,抛出问题,设置悬念,从而引出印度的地形特点。

2.印度的人口与宗教

*人口

师: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展示图表比较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印度政府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屏幕展示印度政府为控制人口而采取的措施)。

生:通过分析图表,得出结论:印度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在不久的将来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师:我国人口和印度人口特点有哪些异同(屏幕展示中国人口和印度人口特点的描述)。

生:通过讨论比较,得出两国人口特点的异同。

设计意图:培养图表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学会通过类比得出结论,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宗教

师:展示“恒河沐浴”的图片并解释:印度人视恒河为母亲。印度教把恒河当作圣河,恒河水成为印度教教徒心目中洗涤罪恶的圣水,能造福人类;每天都有数万的印度教徒到恒河沐浴和举行宗教仪礼。恒河两岸有无数的寺庙和宗教圣地。每隔12年,这里举行盛大的宗教节日。节日期间,数百万的印度教徒赶到恒河沐浴,超度灵魂。印度12多亿人口中有8亿多信仰印度教。但在印度还能看到佛教建筑(展示新德里佛教莲花寺图片),因为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设计意图:通过对宗教建筑景观和宗教活动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宗教活动的认识。

3.印度的气候、农业与工业

*气候

师:大屏幕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印度的气候类型;展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让学生通过图表总结印度气候特点;展示“南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图片,让学生说明南亚季风成因。

生:经过对比、思考并作答,说明南亚季风的成因。

拓展延伸1:南亚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夏季风的不稳定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2:为什么在冬季印度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偏高?为什么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半岛东西部的降水有什么差异?原因是什么?

拓展延伸3:对比中南半岛热带季风与印度热带季风,找出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运用比较法和列表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农业

活动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本,找出印度的绿色革命在农业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还能想到哪些措施。endprint

活动2:通过绿色革命前后印度粮食产量及人均耕地的对比,得出印度绿色革命取得的成绩(同时大屏幕展示根据数据制作的图表)。

活动3:通过展示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地区,以及印度的地形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农作物的分布与气候和地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培养从文本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工业

师:展示经济作物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和工业部门图,让学生找出印度工业的布局原则。

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原料指向型。

师:大屏幕展示软件、航天产业等图片,简单介绍印度领先的工业部门。

生:思考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示得出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填写表格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思考:中国和印度在农业和工业上都有哪些异同点(提示:可从耕地面积大小和变化趋势、人均占有量、国家在农业和工业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思考)。

生: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又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形成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旅游线路”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膽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理念;新课程的课堂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投入程度,本节课学生热情很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教学设计中,不是单纯地只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的设问,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自然突破难点,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鲜活的课堂。学生的比较分析、图表分析、概括总结等综合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对我国国情又加深了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

本节课尚存不足之处:个别问题的设置不够具体明确;由于受课堂时间制约,有些问题还有待深入探究。以后在问题设置上“设问指向”要明确,同时设置的问题要有深度上的进阶,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857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