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地理教育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

摘要:国家启动了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依据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地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地理核心素养达成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核心素养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措施。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其很快成为地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厘清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使地理课程彰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一、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地理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科目具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这种独特育人功能决定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从价值哲学角度看,价值是客体功能与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1]。那么,确定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内容就需要首先决定价值的主体与客体。地理学科可以是作为知识分类的学科,也可以是作为教学科目的学科[2],当我们讨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时,显然这里的地理学科指的是作为教学科目的学科。讨论价值问题,还需要明确是“对谁的价值”,也就是满足谁的需要,即价值的主体问题。显然,地理作为一个教学科目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可以定义为“作为教学科目的地理学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效用”。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价值分类的问题。价值哲学关于价值分类一般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一是按客体的类型分类,二是按主体的类型分类,三是按需要的类型分类[3]。由于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客体(即作为教学科目的地理学科)和主体(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都是确定的,因此,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只能从“需要”的角度分类。从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看,一般将价值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物质价值是满足主体对物质的需要,精神价值是满足主体对精神的需要。精神价值是对人的种种心智需要的满足,知识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发育、信仰和理想的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效果、人们相互之间志趣的联系等都属于此类[4]。显然,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应属于精神价值。具体而言,地理学科具有满足学生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功能,因此,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可以划分为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仅仅说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包括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学科都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价值,也就是它们只是地理学科的一般价值,而非地理学科独有的特殊价值[5],还必须结合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思维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认识价值是地理学科满足学生认识世界的需要。地理学科是在人类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过程中产生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由于地理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地理学科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空间位置、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等。地理学科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既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最具学科特点的思维方式。地理学科将地球表层系统划分为不同尺度和层次的区域系统,从空间的视角来认识世界,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因此,地理学科的认识价值还包括地理知识价值、区域认知价值和综合思维价值等。

道德价值是地理学科满足学生行为的社会价值。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探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關系,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评价和规范自身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理学科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来认识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并从地理学科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地理学科在帮助学生认识祖国和家乡的状况、正确评价国家和家乡发展中的问题、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发展差异性方面也具有不可以替代的功能。因此,地理学科的道德价值还可以划分为家国情怀教育价值、国际理解教育价值和人地观念教育价值。

审美价值是地理学科满足学生审美的需求。我国早在1932年的《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中就提出“培养审美的观念”的课程目标[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也指出“地理教育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7]。”虽然一个没有学过地理的人也能够欣赏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形式美,但是地理学科有助于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理解自然和文化的科学之美、和谐之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家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指出,科学知识在景观欣赏中的作用,就犹如关于艺术风格、艺术传统方面的知识对艺术美欣赏的作用一样[8],地理学科知识也同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内在美。地理学科的审美价值还可以划分为自然审美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源于20世纪末,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SeCo)。该项目旨在确定一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这些素养是在现代民主的社会中,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的,同时也是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挑战所需要的[9]。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核心素养是使个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所需要的素养[10]。2006年,欧盟提出的八项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和创业精神、文化欣赏和表达[11]。我国台湾地区课程改革提出的国民核心素养是一个国民面对未来生活所必须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双重功能[12]。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我国大陆的核心素养国家层面的研究源于2013年由林崇德教授领导的教育部重大项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研究”。

地理学科素养的研究源于21世纪初新课程的实施,在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较早研究地理学科素养的王向东和袁孝亭教授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其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13]。地理核心素养应该是地理学科素养中最关键、最必要、最重要的内容。在选择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个是“自上而下”,即先研究学生共同的核心素养体系,再从确定地理学科对该体系的贡献角度来梳理地理核心素养;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直接从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课程性质出发,提炼出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14]。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专家通过对地理课程性质的研究,从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出发,最后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15]。

对于这四个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育工作者其实并不陌生,它们源自地理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地理学科的研究核心就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16]。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能够深刻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人地协调观,并对人类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基本的思维方式,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学会综合思维,就能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基本的认知方法,核心是从空间的视角认识世界。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空间的视角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意识和习惯,能够从不同空间尺度认识区域的特征,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正确评价区域发展中的得与失。地理实践力是指开展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实验的能力。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掌握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地理实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制定有效的实践方案,解决实践中的地理问题。

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有着紧密联系,但是也存在差异,厘清二者的关系有利于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彰显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首先,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作为地理学科课程目标而出现的,也就是说它是地理课程学习应该达到的结果。地理学科价值是作为教学科目的地理学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效用,它反映了地理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科目的主要育人功能。从国际社会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过程来看,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在确定了学生核心素养后,每门学科都需要本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所作的贡献,即回答该学科的本质与育人价值,提出学科核心素养[17]。我国地理核心素养研究虽然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是从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课程性质出发,但是同样无法回避地理核心素养要彰显地理学科育人的基本原则。

其次,地理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显得越来越突出,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综合性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某种意义上是对以往学科之间缺乏整合、课程目标相互割裂的反思。以往地理课程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达课程目标,对于改变过去重双基、轻过程与方法的现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将三维目标割裂,教学目标缺乏整合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整合教学目标,综合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地理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育人价值分项体现,而是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最关键的素养,强调学科育人价值对学生的综合效应,发挥地理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

最后,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是实现育人价值的途径。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指出了地理学科满足学生求真、求善和求美需求的效用,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一定的课程载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都要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这次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依据,以“彰显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等为课程基本理念,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并以此构建地理课程内容,凸显综合性、方向性和操作性。地理课程的设计从各个方面和层次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为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提供了有效途径。

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有着紧密联系,深入探讨它们二者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而且有助于彰顯地理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28.

[2] 申天恩.论学科本质及其三态表现形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69.

[3] 李德顺.关于价值分类的再探讨——兼论“真、善、美”[J].天津社会科学,1986(3):12-13.

[4] 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8.

[5] 龙泉.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特点与内涵论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97.

[6]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52.

[7]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冯以浤,译.地理学报,1993(4):289.

[8] 薛富兴.艾伦·卡尔松对形式主义的批判[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

[9] 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

[10] Rychen D S,Tiana A.Developing key competencies in education:some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xperience [M].Paris,France:UNESCO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2004.

[11]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B/OL].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06:394:0010:0018:en:PDF,2006-12-30/2017-1-12.

[12] 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6.

[13] 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

[14] 林培英,张冬梅.漫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J].地理教育,2016(3):6.

[15] 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4):5.

[16]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J].经济地理,1991(3):1.

[17]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2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0874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