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分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前知识水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能力、自我控制力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需要说明的是,分层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在为教学方法和作业的分层做基础。另外,三个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学生层级,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教学方法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A层学生,教学中应加入深层次训练,增强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B层学生,教学中应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能够解决同类题型即可;对于C层学生,则偏重于对基本知识的落实。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让A层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B层学生根据步骤进行解答,C层学生在其他两组总结演算的基础上,由教师一对一指导。这样教学,各层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信心。
数学作业的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一般而言,C层学生适宜做基础性作业;B层学生以基础性练习为主,同时配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层学生则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并及时订正,对B层、A层学生则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分别采取抽查、互改等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学习完“勾股定理”后,可以设计以下作業题目: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③矩形的周长为28,长为8,求矩形的对角线长;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三角形AOB斜边上的高;等等。
上述四道题目,A层学生必须全部完成,B层需要完成①②③题,C层只完成①②两题即可。如此要求,能保证A层学生“吃得好”,B层学生“吃得饱”,C层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从而达到整体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